科学、民主、人性化是核心
2016-04-29张焯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娱乐都与它有着密切联系。同班的学生朝夕相处,彼此影响,由于有“多米诺骨牌效应”,荣辱与共,所以班风对学生有显著影响。班风是指一个班集体的风气、作风。对外它是班集体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因此,塑造良好班风,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如何抓好班风建设,更是班级管理这门艺术之中的艺术。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抓好班风建设:
(一)科学管理班级是培养良好班风的前提。
众所周知,班任是班级的管理者、灵魂和统帅。甚至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班任,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班。”可见,班任有多重要!正因为班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家长和社会对班任的要求也特别高。而班风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意味着这个班的学生学得好,成长得好。学校、家长也就认可了。但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无论从生理还是心智上看都未成熟的学生。如果没有一套符合或利于学生成长规律的管理方法,我们就难以管好自身所带的班级,也难以营造出良好的班风。到头来,我们就无法向学生、学校、家长或自己交差了。所以,想当好班主任,就得学会科学管理班级。只要我们能够科学管理班级,营造良好的班风、学生学有所成等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管理班级呢?我认为应以学生的客观需要和成长规律为基础,以营造良好班风、助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形式来进行班级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阶段:引导管理阶段。
所谓“引导管理阶段”是指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这一阶段适合刚接手新班级时的头一两个星期或一个月。时间长短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如果所带的班级是起始年级班,班任可根据档案和直觉初选出一批临时班干,但要声明日后将会实施由同学们投票改选。
因为学生是发展着的个体,当班主任接手一个班时,不管它是起始年级班还是已在校班级,其首要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和最大程度上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找出共性或问题所在,以便制定出科学可行的班级管理方案,为以后实施“制度管人”奠定基础,也为提高自身的威信、亲和力或自己在学生心灵中占一席位奠定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和最大程度上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呢?仅仅告查阅学生档案或向原班任咨询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这个阶段的班任工作,我们除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外,也不妨做做学生的保姆,以极大的热情、爱心和耐心来关注自己的学生,多跟他们交往,聆听他们对学校、老师、同学的诉说,以便了解他们的性格、生活习惯、学习水平、交际情况、家庭背景等,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在他们困惑时给予开导。渐渐的,学生开始信任你了,心理上也开始依托你了。当自己对怎样才能管好、治好这个班心里有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试着往下一个阶段走了。这就是成功的起点。
同时,在这一个阶段,班任在工作中最好保持零犯错率。因为很多事情往往是“先入为主”,班任在学生未接受和理解自己的一切之前,不管是自己的言行,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或对班级管理的决策等均不能犯错误。否则,我们将不能留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将很有可能失去学生的信任,甚至最终陷入与学生对峙的被动局面而显得措手无策。要知道,在我们观察、了解学生的同时,由于好奇心的驱动,每天也有四五十双眼睛在注视着我们。他们也在衡量着自己的班任是否有水平,是否值得信任,是否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
这一阶段,我们得勤,细心,善于观察、思考并发现问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孺子牛”的精神,任劳任怨,要克服容易暴躁的缺点,同时思路要清晰,目的要明确,不能只像一头牛那样只会埋头苦干,要讲究方法;心里要明白保姆式的工作作风只是暂时的,长久了,学生也会讨厌。这个阶段的“贴身式的管理”只是为了通过与学生的相处、沟通,凭着职业的特性和自身的敏锐,在短时间内对自身所带的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实施下一阶段的管理做准备。
第二阶段:共同管理阶段。
所谓“共同管理阶段”是指班任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其主要工作则是放手培养、使用班级干部,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多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如果所带的班级是起始年级班,那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在保稳定的基础上,班任此时可让学生投票并当众验票选出一批班干部,并全力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扶持,使他们能真正地有能力对班级进行管理,成为班任的左右手,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榜样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与败。若所带班级是已在校班级且班风较好,可考虑沿用原来的班干;若班风较差,可考虑改选,培养或找出能管理班级的人。
这一阶段,班任要注意“扶”和“放”的结合。凡能由学生自行解决的事情,班任决不插手,决不干预,也不苛求学生,要让班级管理的组织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阶段:自我管理阶段。
所谓“自我管理阶段”是指当班级已形成了完整的管理网络,人际关系比较协调,学生个体的自治自理能力较强时,班任只需发挥指导作用的阶段。班级管理可实施各职能部门交换制(班干还是那些班干,只是各自的职务和职责不同了),甚至是班干轮流制(所有同学自我约束力较好,他们都有机会做“官”,都要根据自身的特长来参与班级管理,这是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了)事实上,这一阶段,良好的班风已基本形成,班任已可从烦杂的班务管理中脱身。但并不是说这个时候班任就可撒手不管了,班任仍要时刻注意整个班级的动态,仍要适时地检查班集体是否按照既定的计划与方案去实施。
对一个班集体来说,从班任的引导管理到师生的共同管理再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这是一个长期的螺旋上升有时还会有反复的过程。作为班任,要有清晰的理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实事求是,对症下药。只有实现科学管理班级,才能培养出良好的班风。
(二)民主管理班级是培养良好班风的基础。
科学管理班级只是在很大程度上论证班任会管理班级对培养良好班风的重要性。但班级虽是被管理对象,可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且运动发展着的群体,它同样会反作用于作为管理者的班任。接下来,我将和大家一起分析作为班级,它具有什么特性,面对这些特性,我们将采取什么对策。
社会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以共同活动为中介,将班级社会分为三个层次:松散群体(新编班、乱班)、联合群体(现存的大多数班级状况)和集体(现存少数班级达到水平)。①同时,班级是由几十个个体组成,这些个体既有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所存在的共性起着推动作用,它会使那些个体在班级内慢慢形成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的小团体,大致可分为四种:(1)积极型。团体成员对学校、班级持积极的态度,他们在一起学习、娱乐、讨论问题,相互间的影响有力于他们的进步。(2)中间型。团体成员对学校、班级持随大流的态度,他们既可以接受先进力量的影响,又可以接受落后力量的影响,这取决于谁去引导他们。(3)消极型。团体成员对学校、班级持消极的态度,在一起娱乐、消磨时光,做些无意义也不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事。(4)破坏型。团体成员对学校、班级持破坏的态度,经常违反纪律,严重的还会走上犯罪道路。②
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极力引导中间型并转化消极型和破坏型,以将所有学生转化为积极型为目标。要实现了,良好班风也就形成了。而对消极型和破坏型学生的管理是绝对不能采用强迫、专制的管理手段的。因为这些学生叛逆性极强,越是受压制就越反叛,甚至最终会影响到中间型或积极型的学生也向他们那边倒。要是这样的话,局面将很难收拾。所以,对他们只能实施民主管理,在班内营造出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的集体心理气氛,使他们向积极型转化。
所谓集体心理气氛,指的是集体成员中占优势(主导)地位的思想趋向和情感状态,反映了集体学习活动和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性质、状态和水平的综合表现。③根据J.R.基伯(1895-1971)的研究成果,可以将集体心理气氛分为两种:
一是支持性的心理气氛。其特点是学生相互之间充满自信和信赖,班集体中充满了宽容和相互帮助的气氛,在达成目标上具有自觉性和多样性,全体成员自觉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二是防卫性心理气氛。其特点是集体成员之间存在着不信任和恐惧感,班集体中强调控制与服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有某种敌意或斗争心理,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而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也会评价谁带的班班风很好,具体表现在学生很支持、理解班任,做事齐心,学习用功,凝聚力强,又有礼貌┅┅等等。可为什么有些班却像一盘散沙那样呢?若按彼得罗夫斯基的准则来判断,我们可以认为像一盘散沙那样的班级只能是一个松散群体。
松散群体和集体的区别在哪里?按上述的两个专家(指彼得罗夫斯基和J.R.基伯)的说法,我个人的理解是充满了支持性的心理气氛的群体就是集体,在集体中,积极型的学生至少占多数,它有好的氛围,如:崇尚正义,学生间充满自信、信赖和斗志等。这种氛围,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感觉到。
因此,要培养良好的班风,就必须采用民主管理,营造支持性的心理气氛,预防或消除防卫性的心理气氛,使更多的学生成为积极型的学生。在此,我择其要点分析如下:
1、制定民主科学的班规,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规班纪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很必要的,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制订相应班规班纪。制订班规班纪要有针对性,制订过程必须民主化,实施的方法又必须恰当。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及与校纪、校规不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研究,制订相应的班规班纪。同时,为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我们可以让班干坚持每天记班级日志,记录当天班级的各种情况:如纪律、卫生情况、好人好事及对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等,并每天公布个人德语考核情况。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自强意识,从而使班规班纪真正的发挥起应有的功效。这是营造班级支持性心理气氛的又一重要因素。
但单靠民主科学的班规还不行,在班级中还需树立起正确的集体舆论。集体舆论起着一种评价作用,它以议论、褒贬、奖惩等形式肯定或否定某些事实和行为,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④在一个班级里,形成了健康的舆论,就能明辨是非,能在集体中提倡、支持的东西,批评、抵制不正确的但东西,能使班集体更加团结,更加朝气蓬勃,更能帮助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健康成长。培养形成集体舆论,可通过多种活动进行。如:宣讲学校的管理规定、学生守则;组织主体班会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举行道德问题的讲座;指导学生阅读有益的书刊;组织学生看电影、参观访问;运用黑板报等舆论工具宣传健康的舆论、大力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各种不良的现象;等等。班主任应经常研究当前的舆论,并给予正确的指导;要培养学生干部的分析和评论的能力,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同学;重视倾听同学的各种舆论,分析舆论的合理因素,努力改进教育管理工作。如果班主任忽略同学们中带有意愿的正当要求情绪的舆论,便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和冷漠心理。因此,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有力于营造良好的班风。
2、合理利用非正式小团体,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既然学生中存在优、良、中、差的差异,那我们就应正视这一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好心作坏事、偶尔犯错误是难免的。那么如何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并加以纠正呢?这就需要情感陶冶,班规班纪只是治班之表,情感陶冶才是治班之本。也只有情感陶冶才能真正地将后进生进行有效的转化。情感陶冶就是利用各种环境因素,特别是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情感陶冶并不是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各种情景之中,使人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熏陶和影响。所以在工作中,班主任要想把班级管理好,就必须创设各种情景,做到以境育人、以情育人,并合理利用非正式小团体,使他们互帮互助,往良性方向发展。作为“一家之长”,班主任应该关心这一集体,爱护这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和关怀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沟通老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在心理相容的情景中,教育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关爱,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这是班主任营造班级支持性心理气氛不可缺少的因素。
所以,无论是科学管理还是民主管理,其实都是基于我们的管理对象是人,都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管理符合人性化的发展,班级就能呈现良好的班风。建设优良的班风,方法不一,形式多样,其形成也是复杂的渐进过程。综上所述,我认为科学、民主、人性化是培养良好班风的核心。学海无涯 ,教无止境。我坚信勤奋铸造成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我将执着地拿起粉笔,在令人激动的三尺讲台上和我可爱的学生们一起,聆听那充满希望的铃声。
注:本文参加佛山市德育论文评比获二等奖。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顺德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