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分析与对策

2016-04-29韩玉

知识文库 2016年15期

本文采取了三种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了解到某高校学生到课率及课堂参与度,并试图找出相应对策。

一、学生到课率及课堂参与度现状分析

1.到课率偏低,各学院参差不齐

调查显示,7个学院的总平均到课率为83.97%,学生平均到课率在80%以上的学院有5个,相互差距不大,唯有信息学院和电子学院平均到课率较低,和总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2.早晚自习出勤率略高于到课率

学生的早晚自习出勤总平均水平达到了86.36%,略高于课堂出勤率的83.97%;从各学院自身情况来看,除了电子学院外,被调查学院的自习出勤率都超过了85%,且都高于各自课堂出勤率。

3.课堂参与度较低,非教学行为中以“玩手机”为最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偏低,认真上课的学生人数仅占课堂出席总人数的64.39%,各种非教学行为中,以“玩手机”的人数最多,占到了总人数的19.06%。

4.早晚自习不认真,非学习行为略甚于课堂

早晚自习行为率中,认真自习率为62.59%,与课堂认真听课率相差不大,“玩手机率”、“交头接耳率”和“其他行为率”较课堂为甚,仅“睡觉率”一项有较明显下幅。可能因为早晚自习辅导员未能全程陪同,学生较为自由,且无课堂氛围的沉闷,故而其他散漫行为替代了睡觉行为。

5.迟到现象频繁,以1、5节课为甚

课堂的平均迟到率达到了6.02%,尤其在上午第1节课和下午第5课时较为明显,此二节课分别排在两次睡眠之后,许多学生因战胜不了自我惰性,故难以早起到教室上课。

二、对策

针对教学管理中的种种不合理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学时

(1)适当增加同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基础课时量,强化基础教学,尤其重视少数民族学生预科阶段的语言基础和基础课教学,为下一步的专业学习夯实基础。(2)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自主专研,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逐步满足某校“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的需要。(3)规范各类课程,尤其是素质和思想教育课,将其纳入规定学时和学分体系,规范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4)合理调整课程时间。将较为枯燥的理论型和纯讲述型课程放在精神旺盛、注意力水平较高的上午,而将参与度较高、互动性较强、动手实践机会较多的课程安排在容易疲惫、精神状态较差的下午,充分利用精力旺倦的周期规律,做到因时制宜、有的放矢。

(二)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1.积极举办培训或讲座,向广大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分享优秀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效果大比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2.借鉴企业管理和某些培训机构的授课模式,在试点专业采用教学过程标准化操作方式,组织教研组和优秀教师开展研究讨论,对每个教学单元的授课内容、方法以及所应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预先定置和评估,编订统一教案、制作统一课件,以保证每堂课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目前全球领先的教育培训机构 “新东方”正是采取了教学过程的标准化操作,使不同的老师所上的每堂课都具有相同水准,甚至课堂上分享的笑话都一样。3.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研究表明,体育、上机等可亲自动手的课程更受某校学子青睐,为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可多采用提问、讨论、辩论、演讲、动手操作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4.改善教学资源环境,鼓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强化管理

1.强化监管机制,课堂管理从教师抓起,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树威。2.加强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对口性,开展“辅导员进课堂”、“教师下自习”等活动,定期组织辅教座谈会、交流会,加强两支队伍的相互交流,密切配合,增进相互理解。3.强抓学风班风建设,治学先治人,营造严格良好的学习氛围。4.加强分层教学后的配套管理机制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实施有效的合作管理。

(四)完善考核机制

1.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对实践项目的考评力度,达到“以考核促实施”的目的。信息学院一名老师建议将考核结果分成30%的平时成绩、40%的项目成绩(分小组完成任务)、10%的期末成绩,其中项目成绩就是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定一个任务,让学生们分组完成,最后由老师评判,将实践和完成项目纳入教学内容和效果考核中,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大有裨益。2.强化考试的严肃性和神圣性,对通过率和毕业率严格把关,对毕业时仍无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延缓发放毕业证,建立学生的危机感。3.出台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摆正考评重心,推进“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积极为教师减负。4.对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减少教师课时,提高教师基本待遇,鼓励科研,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