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生理检查对再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评价的实验研究

2016-04-29唐高兴

知识文库 2016年15期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交通意外、工伤等使神经损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发生率频率最高的便是四肢损伤,虽然此类创伤未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如果再生运动神经功能丧失,则会增加致残率,进而降低了其生存质量。为了有效评价再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国外学者提出了电生理检查法,但相关学者质疑对其评价的准确性,为了明确其临床价值,本文开展了实验研究,以36只实验兔为研究对象,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材料及方法

1.1材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某实验室提供的36只实验兔为研究对象,其中雄性20只、雌性16只,体重:最小2kg、最大3kg,平均(2.5±0.1)kg。将左侧腓总神经检查实验兔纳入研究组,而右侧纳入对照组,各18只,两组实验兔性别、体重等比较,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1.2.1 建立模型

显露左腓骨小头,切断腓总神经,利用外模缝合法对神经进行修复,闭合切口后放置在饲养笼内,术后开展神经肌肉电生理、肌肉组织学检查以及肌力测定。

1.2.2 检查方法

电生理检查,显露坐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等,分离后,将钩状刺激电极与钩状记录电极放置在腓总神经处,分别为吻合口上方5.5cm、上方1.5cm与下方1cm,构起腓总神经后,固定,将其与肌肉组织分离,此后在胫前肌肉腹中放置同心圆针状电极,再借助肌电图仪展开电生理检查。

肌肉组织学检查,在胫前肌处选取肌肉组织,利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切片后,HE染色,分析其病理变化。

肌力测定,切断胫前肌自止点,剥离到起点,操作时应保持谨慎,防止损伤血管神经束,远端处缝合,并与机械电换能器相连,固定下肢后,对肌张力进行调整,利用超强电流对腓总神经进行刺激,收缩肌肉,测定肌力。

1.3观察指标

随访20周,观察M波振幅、NAP恢复率,以及肌力恢复率等。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以( ±s)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电生理指标

术后2周,研究组远端神经干诱发低振幅NAP,术后10周,胫前肌诱发M波,术后20周,肌肉内失神经电位减少,研究组的M波振幅恢复率为65.6%、NAP的恢复率为58.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肌力恢复率

研究组的10周与20周肌力恢复率分别11.4%、78.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病理学变化

术后10周,研究组胫前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细胞为三角形,并伴有细胞核聚集现象;术后20周,肌纤维肥大、肌纤维直径增加、横截面为多边形。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交通等行业迅猛发展,工伤、交通事故等随之增多,此类创伤多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如果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则会增加致残率,此时不仅会增加患者身体疼痛,还可加大其心理负担,不利于其早日康复。为了有效评估患者运动神经损伤及其功能恢复情况,临床上采用肌力测定法,但根据调查可知,此方法操作难度较大,并且缺少准确性,同时对临床工作者及患者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医护人员应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患者应具备较高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在上述条件均满足情况下,如果患者处于术后早期,则难以精准掌握其再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因此,在1940年,国外学者提出了电生理检查法,将其用于评价周围神经,符合了术后早期患者判断需求,但目前,关于此方法是否适用于再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评价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明确其临床价值,本文展开了实验研究,肯定其应用意义。

研究组的术后20周的M波振幅、NAP恢复率及肌力恢复率分别为65.6%、58.6%、78.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此结果表明,临床上应推广电生理检查法。国内学者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经研究指出,电生理检查参与和肌力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关学者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访后发现,患侧肌力诱发的振幅高于健侧,差异显著,同时患者肌力恢复至Ⅳ级。与本研究报道一致。

本文以实验兔为研究对象,观察了其腓总神经的再生情况,明确了其电生理M波振幅与NAP恢复率,经测定后显示,该方法可有效判断神经再生及恢复状况与国内相关学者研究一致。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仅开展了动物实验研究,日后应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此明确其远期应用效果,再者还应实施临床研究,从而进一步掌握其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电生理检查可有效评价再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临床上可用于神经损伤修复手术者,实践中应根据再生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再生不顺利,则应综合考虑,如:手术、麻醉、患者身心状况等,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治疗方案,以此保证手术效果,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