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泰人民的幸福指数

2016-04-29吴春兰

知识文库 2016年15期

一、引言

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

提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幸福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现代人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主要是从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来谈论。同时,根据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就业率、居民心理健康和家庭稳定度等,多方面来评价人们的幸福指数高与否。当然人们对幸福感的评价以及不同因素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指健康、生活、金钱、工作、教育、家庭及时尚等等要素,在不同层面参与幸福感形成的过程,以及在现实中,它们又往往存在程度的不同,从而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不同评价。

二、人民生活现状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人民生活水平现状也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确实大大提高了,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因此人民生活现状相比较以前也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同时人们在生活、金钱方面的改善,但是对于工作、家庭、教育、健康等多方面也不断改变着。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家庭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生活,甚至健康问题,更是人们现在和目前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因为很多人在过度追求工作的提升、生活压力逼迫,大部分人经常超负荷的工作,而且人们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最终使得健康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指数,影响了人们幸福感的评价。

三、幸福指数的定义

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而现在,幸福指数,其实通俗的讲就是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指数所针对的幸福,更接近于人们对幸福的后一种理解,也可以称之为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四、中泰人民幸福指数的对比

本文中的中泰人民幸福指数的对比,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比研究。

1. 幸福指数的概述

中泰人民对于希望的理解当然都是大同小异的,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希望心想事成,希望各种美好的事情都能够出现,这样就会使得人们感觉到幸福。中泰人民满足自己所需要的,才能达到一定的安全感。对于荣誉、价值等多方面的精神追求,由于文化的异同,也有所不同。而生活环境以及精神快乐,中泰人民的要求是不同的。

2. 幸福指数的具体反映

因为通常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社交等反映人们生活条件或环境的客观来表现人们是生活水平如何,也通过生活水平来说明现在的人们生活现状,更加进一步说明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

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由于近几年的物价迅猛增长,人们的生活成本也不断增加。泰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当然也随着经济的增长,成本不断增加。但是泰国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对于中国,同线城市相比,没有中国的生活成本高,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另外,生活成本还表现在人们的基本物质方面。由于文化的异同,人们对于物质要求和无形的压力也有所不同。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所谓的成家立业,因此无形要求工作的人们购买房、车等。而泰国人买房的甚少,以买车为主。因此,使得中国人觉得压力太大,何来幸福感?而此时的泰国人,则是由于文化的影响,享乐主义,压力小就觉得自己也是比较幸福的。

其次,由于中国人传统观念,以勤俭节约为主,提前消费等还是相对难。所以这点,中泰人民的文化思想观念导致消费观念的差异,也不断影响着对幸福指数高低的评价。

最后,健康、教育等反映人们的生活。因为人口和经济的差异,中泰两国的社会福利是相差甚远的。泰国的福利,单指医疗福利,一人属于公务员医疗,全家人都有了保障。而中国由于人口庞大,不可能达到这个,而是各自享受各自的医疗福利。教育,虽然中泰两国都享受了十二年的义务教育,但是说到压力,泰国人没有太大的教育压力,泰国人注重教学和娱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而中国的教育压力,对于学生而言,压力不堪,尤其中考、高考压力,最后又出现了就业压力。相比较而言中国式的教育压力远大于泰国,泰国教育更多的是西式教育并结合泰国特色,相对而言,泰国的教育民主而保守。由于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性,中泰人民各自对幸福感的感受也是各不相同。

五、结语

中泰人民的幸福指数也就是幸福感,其实就是两国人民分别对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也就是人们主观对幸福的体验和感受。由于中泰两国人民,有特定的文化,因而对幸福的体验便具有了更多的文化特色,我们无法断定谁更加幸福,只能通过浅谈来分析中泰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幸福感如何,定论自在各自心中。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东南亚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