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水果习语对比研究
2016-04-29叶丹徐溧
习语( idiom)是语言的精华,它包括俚语(slang)俗语(colloquialism)和谚语(proverb)等,是各民族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殊语言形式。其来源有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宗教历史、日常生活等,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特征。水果常见于人类日常生活中,英、汉文化里都有许多与水果相关的习语。但东西方地理位置、土壤气候异同,因而产出的水果也有异同。地理文化的异同影响东西方习俗、生活的异同,表现在语言文化层面也有异同。若想知晓各国自古出产和盛产何种水果,从其水果习语里可窥得一斑。
1.Apple/苹果
(1)英语中有许多“Apple”的习语: Adam’s apple (喉结);the ap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心爱之物);Apple of Sodom/Dead Sea apple (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东西和事物);Golden apple/ apple of discord (祸根);Big Apple (纽约);Apple polisher (拍马屁者);from the egg to the apple (自始至终);apple pie order (井井有条);apple-pie bed (被褥折叠得使人伸不直腿的床铺);as American as apple pie(地道的美国人);an apple of love (西红柿); rotten apple(害群之马);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
(2)汉语中没有“苹果”的习语。苹果原产于欧洲和中亚细亚。现代汉语所说的“苹果”源于梵语,为古印度佛经中被称为“频婆”的一种水果。又说中国古代的林檎、柰、花红等水果被认为是中国土生苹果品种或与苹果相似的水果。《千字文》有“果珍李柰”。
2. Banana /香蕉
(1)英语中也有许多“banana”的习语:banana (喜剧演员);top banana (大腕);second banana (次要滑稽演员); big banana (大老板/鹰钩鼻子);go bananas (情绪失控);banana seat (自行车的轻便车座);Banana Republic(外国势力介入、经济作物较单一不稳定的国家);banana oil (胡说/花言巧语)等。
(2)汉语亦没有“香蕉”习语。香蕉原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产于中国的为野蕉和芭蕉,树姿优美,多为庭栽观赏。因此汉语中多有芭蕉诗词,“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也有出自《西游记》的俗语“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3. Lemon/柠檬
(1)英语习语有:lemon (尖酸、不友好的人/劣质商品);the market for Lemons(次品市场);squeeze/suck the orange(榨干精华,吸取脂膏);a squeezed(sucked)orange (被榨干了);go gathering orange blossom (物色妻室)等。
(2)汉语里没有“柠檬习语”,柠檬原产马来西亚。但中国也出产同科的橙、橘、桔,因此有:南橘北枳;橙黄桔绿;千头桔奴等。
4. Peach ,Plum /桃,李
(1)英语中有:a plum job/ plum tree (美差/肥缺);plum book (重要职位名人录); peach (漂亮女子);peach and cream (完美无缺)等。
(2)中国自古盛产桃、李。汉语中有许多“桃、李”的习语:投桃报李;二桃杀三士;桃李满天下;桃李之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代桃僵;杏脸桃腮;
世外桃源;瓜田李下;公门桃李;沉李浮瓜;断袖余桃;方桃譬李;卖李钻核等。
5. 其他
(1)英语还有许多其出产的其他水果的相关习语。如:sour grapes;Mercury fig (首批成果);fig leaves (遮羞布);fig up (刷新;整修);play gooseberry (当电灯泡); grapevine-juice diplomacy (软弱无力的外交政策);grapevine telegraph (秘密传递信息;谣言的途径);hear through the grapevine (随意听到的小道消息);strawberry leaves (公爵头衔);strawberry mark (红色胎记)等
(2)汉语中也有许多其他相关水果习语,尤其以“瓜、梨、梅”为多。摽梅之年;望梅止渴;望梅阁老;青梅竹马;孔融让梨;梨园弟子;梨眉艾发;哀梨蒸食;瓜熟蒂落;滚瓜烂熟;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王婆卖瓜;拜倒在石榴裙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
经收集比较分析发现,东西方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异同,所产出的水果也有异同,因而反映在语言文化里也各有异同。英语中水果习语最多的是有关苹果的。其习语来源有《圣经》、《希腊神话》等,更多是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如,Apple of Sodom/Dead Sea apple源自《旧约.创世纪》。Go gathering orange blossom源于婚礼上新娘佩戴或捧在手里的白色香橙花。汉语中水果习语最多的是关于桃、李、瓜,且常组合出现。早在《诗经》就有,如《桃夭》、《卫风.木瓜》。《中国成语大辞典》里收录了近百个相关成语。但汉字的类比特点让其有些指水果,有些则指其花、蔬瓜,如夭桃秾李,梅妻鹤子。汉语水果习语多源于诗词和历史典故。如:“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赠刘景文》);“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英汉也有受同一外来文化影响产生的相似习语,如,sour grapes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均出自《伊索寓言》。因此习语也可以是地理文化的一种映射。
(作者单位:1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成都高新滨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