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嬗变及其对策研究

2016-04-29尤金荣

知识文库 2016年20期

随着社会转型深化,我国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经历着显性变动,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念随着社会价值观念潜变的冲突,出现了很多变化。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无论在思想境界、理想信念还是行为表现方面都是普通学生学习的榜样,发挥着引领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嬗变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设为特性的从传统社会向当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代。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相对优秀的群体,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方向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嬗变和党员价值观现状探讨成果比较多,但是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研究与探索不多。因此我们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嬗变及对策相结合进行研究。随着社会转型的进行,我国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经历着显性变动,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念随着社会价值观念潜变的冲突,显现了诸多变化。突出表现为:①多样性过程中趋向务实②价值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化③价值评价趋向实用④价值观整体呈现积极进取的状态。大学生党员价值观连年来成长变革的特点为:变动性,相对性,回归性。价值观有着强烈鲜明的时代性,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征象。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的研究应与时俱进,才能在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提高实效性、加强针对性。本课题以“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嬗变及其对策研究”为题,以某独立院校党员为对象,进行一次价值观调查研究 ,以期揭示当代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发展及其特点,分析其嬗变的原因并探究理想价值观的重塑对策。强化问题意识,从解决问题入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解决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价值观念进行系统指导的问题,更好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党员树立斥地创新,拼搏进取,追求人生与社会真善美高贵境界的价值取向。在研究方式上,本文主要采纳了理论与实践相联合的方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的嬗变及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其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党员在思想观念的诸多方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从量变到质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一系列显著厘革。

第一、价值目标由理想化转向现实化。大学生党员的价值目标从理想化转向具体实际,从看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适用实惠的现实主义,偏向付出与索取并重;从垂青知识的价值到注重金钱的价值,从看重功利化转向义利并重。

第二、价值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跟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切发展,小我的自主性、独立性地位逐渐得以确定。大学生党员开始越来越多地积极寻求其自我价值、尊严和利益须要,其进取精神、个人意识、自我责任及成熟欲望等显著增进。

第三、价值形态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大学生作为社会转型的“晴雨表”,他们的价值观嬗变必然与社会的发展紧密关联,但由于大学生心理并不成熟,其道德价值失范个别的辨别善恶能力、理性选择能力较弱,面对各种价值观和文化的冲突常会陷入迷惑,多少减弱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价值观产生冲突和倾斜,造成价值取向紊乱。因此,大学生价值观的稳定只能是相对的。

第四、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和多元化。在寻求私人事业上,既要求满足社会客观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也更关注自身需求是否合意及合意的程度如何;在价值目标上,既追求索取,也注重奉献;在职业选择上,既要求合适个人未来成长,也会用经济眼光评价和选择职业;在对待学习知识上,注重真才实学,但也要急功近利的现象等。

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的近况,是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研究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价值观嬗变的横断面。笔者将现代大学生党员价值观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具体化为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择业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奉献价值观和学习价值观等6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公德状态总体是康健正面的,对社会主导性的公德规范绝大多数都是认同的。但也存在对社会公德规范的自律性不高、自发遵从不足等问题,认知和行为间有较大开脱。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理想趋于务实,对人生目标的寻求富有实际性。在追求个人目标和兼顾社会两者间能注重平衡,传统的社会本位意识弱化明显。

总之,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中西思潮交错,新旧观念交叉,大学生党员作为相对时尚、敏感的社会群体,其总体价值看法是积极向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但更应该存眷几种偏向:一是物欲对理想的冲击;二是反传统中的极端化倾向;三是价值观念多样化中的思想观念的迷失和混乱。

二、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嬗变的对策思索

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团体,在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有着引导性和代表性,对其他大学生可产生间接或直接影响。于是,引导和推动大学生党员群体的思想观念向良好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高校应更加注重实践和理论、学校和社会、现实和虚拟、课内和课外等等方面高度综合的、相互融合的、社会的教育系统。

(1)加强组织的凝聚力作用。组织建设路径就是在创立组织的过程中,有用地管理教育对象,或对之进行相关的教育,或渐渐地指导进行自我教育。组织建设路径有约束力强、传播速度快、规范效好等优点。 如:班级组织的建设,学生社团的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学生宿舍的思想建设。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在各学校进行大学生党员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是重要平台之一。可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来协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一个更为深刻地理解和领会,终极慢慢接受,并创设推进价值观教育的平台。

(3)注重社会实践效果。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将核心价值思想产生社会效应的有用路子。如增强教学实习,深刻了解出产一线践行核心价值观;进行寒暑假实践调研,加深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领悟;普及三进村实践,传播核心价值观。

(4)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贯阐扬着主要渠道作用。应勉力使各高校在开设的课程中体现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并将其与教材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相融合,将其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进程中,使大学生党员自知自觉。 如:开展专题讲座,设计教学体系,创新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