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手机控”现象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6-04-29何洪义楼历月郝俊潇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手机作为一种高度普及的信息交流工具,已经成为大学校园覆盖面最大的传播媒体。随着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使用,手机使用及手机文化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人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给高校开展日常学习、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90后”大学生“手机控”的现象做一个调查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控”现象调查分析
(一)手机娱乐对“90后”大学生学习影响的时间控制分析
此次调查覆盖浙江中医药大学所有在校大学生,分别在寝室,图书馆和教学楼三个地点发放问卷,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223份,无效的12份。无效问卷的产生是因为有的同学为对整份问卷进行完整作答,有的同学答案前后矛盾,无实际意义。问卷中的问题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购买手机考虑因素、手机娱乐的时间、手机娱乐的场景、手机娱乐的情绪等因素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有63%的大学生每天会花0.5小时到三小时的时间进行手机娱乐,有15%的大学生每天甚至会花3小时及以上的时间进行手机娱乐,手机娱乐占去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时间,同时也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手机娱乐时,有63%的人表示,自己一旦进行手机娱乐,就很难停下来,其中有46%的人进一步表示,自己有时因为手机娱乐而忘记时间,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曾因为手机娱乐而影响了正常的作息时间,不能合理的控制手机娱乐的时间长度,从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高中时,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自由支配时间少,学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之中,所以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许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到了大学,大学生手机的拥有率基本达到100%,大学主张自主学习,学生有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部分学生很难有效转变,所以难以处理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分配。手机不断更新换代,娱乐功能日趋多元化,手机不仅时学习工具,更是娱乐工具,手机对大学生有这极大的吸引力,进行手机娱乐人啊是那个他们有了一种愉快感。因此,大学生会经常用手机进行娱乐。
在对大一和大二两个群体进行比较中,我们发现,有72%的大二学生成功的减少了手机娱乐的时间,与大一相比,有减少的趋势;因为手机娱乐而影响作息时间的大二学生是大一的二分之一,但是一旦进行手机娱乐变很难停下来或因为手机娱乐而忘记时间的人,大一和大二无明显差异,基本在总人数的20%到30%之间。大二后,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在时间分配上也有了自己的安排和计划,因此能够减少手机娱乐的时间,保证自己的作息时间。与此同时,由于手机的新鲜感有所下降,学生的使用时间相应减少。但对于一小部分十分偏爱手机娱乐的同学,还是会花大量时间进行手机娱乐。在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手机娱乐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说明手机娱乐的影响在时间上我性别差异。
(二)手机娱乐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情绪反应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六成的受调查者并不会在使用手机娱乐功能影响学习效率后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如下图所示:
此外,调查结果还表明,绝大多数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能在必要时停止手机娱乐,也能适当克制自己想玩手机的冲动。如下图所示: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知,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有良好的自制力,能够较好地处理好学习与手机娱乐的关系。分析其内在原因,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着密切联系。当代大学生的突出思想特点突出表现为“三强三弱”,即自我意识强、个体特征强、认同感强、受挫能力弱、践行能力弱、社会责任感弱。当代大学生主要是由90后组成的。正是由于以上“三强三弱”的思想特点导致大学生对自我控制力的偏高估计以及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在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驱使下,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手机娱乐与学习的关系,自己有足够的控制力去克制自己的不当行为,以保证正常学习活动的进行。调查所得数据也恰好与之相一致。
(三)手机娱乐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使用场景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课堂,寝室,讲座或会议上使用手机娱乐的同学超过半数以上,其中以在寝室为最多,达到84%。如下柱状图显示:
二、调查总结及对策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调查者对手机娱乐功能的使用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也能在必要时克制玩手机的冲动。但这种良好的现象背后可能存在一定的“虚假”或“自我认为”的主观成分,这和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有着密切联系。结果也反映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存在手机娱乐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为了解决调查所反映的问题,我们从个人和学校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个人有效管理时间,进行时间规划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增强时间观念,有效管理时间,进行时间规划。时间规划分为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长期规划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列明每一年或每一学期要达到什么目标。短期规划包括月规划、周规划和日规划,是长期规划的层层细化,具体到要做哪些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做好了短期规划,才能真正实现长期规划。
(二)个人做好职业规划,明确未来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有这极其重要的意义,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制作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明确的目标,并付诸行动。
(三)提高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良好的自控能力是21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四)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让大学生有与人倾诉心声的意识、地方和对象,有与人交往的平台,从而引导大学生有正确认识自己的意识和纠正心理误区的机会,锤炼抗压能力和锻炼交际能力。努力帮助大学生克服下列四种心态:速成心态、自高心态、悲观心态和虚荣心态,使其能够正确评估自己,恰当地估计自我控制力,从而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保证各种活动的正常进行。
(五)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除传统课堂教学外,讲座、会议等都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很多学生轻视这一块的学习,时常在这些场景使用手机娱乐。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校方可作以下努力:(1)建立相关制度,规定在课堂、讲座等学习场所要求学生手机静音或是关机;(2)在教室或会议室内设置手机娱乐屏蔽装置;(3)针对手机使用问题开展相关的讲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
(六)学校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功能,是自我意识结构中自我调节的最基本手段。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和加工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控制的过程。与中学相比,大学管理更加宽松,大学生自由支配的余地大,具有更大的自主性,这些客观上需要大学生对自己进行更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才能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任务。大学教育强调自我教育、个人发展需要自我管理,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是与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密不可分的。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