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理念指导下的中职德育课堂实践
2016-04-29夏媛圆
前言: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理论依据,紧扣徐州市教育局《学讲计划》文件精神,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理念,以中职德育课程为例,让学生能通过“学进去”、“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将学讲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学讲课堂的优势与不足。
目前,学讲计划已在我市中小学及中高职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本文以徐州市教育局《学讲计划》文件精神为理论依据,探索实践学讲计划课堂教学模式,期望找到基于中职校德育教育的成效方法,并为这种教育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次教学设计针对中职德育课程《哲学与人生》中有关“挫折与逆境”的内容,在课堂上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达到自我体验、自我总结、 自我实践的效果,促进学生挫折认知的内化和坚强意志的形成。本课分成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三个阶段。
二、基于学讲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课前准备
(1)整合课程资源。结合教学目标,提供各类学习资源。本文以《哲学与人生》中有关“挫折与逆境”的内容为教学内容,蒋本章的教学目标转化为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设计任务把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他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构建抗压情境。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生中的应用,教学任务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与学生的的德育目标实现无缝对接。因此,教师向学生布置了《我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当我面对挫折时》的心理体验任务。
(二)自主学习
学生在接到教师的任务后,需要对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按照布置的任务一个个完成,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与教师或同学讨论,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一是活动任务。(1)全班随机分为四个“抗压小组”,每个小组要完成“概念梳理——我曾经遇到过的挫折——当我面对挫折时——寻求对策”四个活动任务(2)每个小组有一天的时间做活动准备。
二是活动要求。(1)每个组员积极参与,活动时选派代表上台展示,或提炼要点,或讲出重点;(2)各组齐心协力,按时完成活动的准备,准备话题不可以重复;(3)教室布置、活动拍照、小组互动等都由班团委组织同学做好准备
三是学生的分组、分工。利用拼图方法,让学生随机分组,使每组同学实力相当;教师要强调小组分工时要合理,要把任务落实到个人,做到分工不分家。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答疑解惑。询问学生对以上所介绍的活动任务、活动要求、活动安排是否清楚,不清楚的要问清楚。
(三)课堂教学(1课时)(见简案)
1、情境导入(5’),教师播放Flash动画《人生路》,学生回忆、思考、感悟,意在让学生明确问题;
2、整体感知(5’),强调顺境、逆境定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概念,归纳主题。意在让学生认识其积极、消极的作用。
3、心灵交流,寻找对策(10’)
教师活动:分析你的人生经历了哪些挫折?是怎样对待的?并寻求对策;引导归纳:面对挫折和逆境的心态应该是积极的。
学生快速填写表格;交流讨论挫折内容;每组派两位代表,一位陈述,另一位将问题写在黑板上。
目的:心理疏导,使其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4、强化概念(15’)
教师展示寓言故事《当我面对挫折时》,提示:人们对挫折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并引导:面对黑板上的挫折,你怎么解决?你有过克服挫折的事例吗?如何战胜的?组织学生喊口号树立自信,比比哪个小组士气更高;ppt展示职高骄傲;最后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学生:思考感悟,回答问题;全体起立,小组成员把手压在一起,大声喊三遍“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多媒体显示在学校毕业的成功人士,激起学生自信。
目的是:强化积极心态,建立自信观念。
5、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5’), 教师提示:结合课本内容,班级内交流抗挫折的经验。
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内容,并完成《我看人生挫折》作文,在班级QQ空间交流。
目的:加深认识;继续巩固、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1、板书设计
三、课堂效果分析
在学讲课堂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32名学生的评价情况如下:
(1)优势。学生认为,本节课对于自己在提高自学能力、便于资源共享、增加职业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学生在学讲课堂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丰富了学习体验、获得了更多学习资源、对未来职业生涯有了更多的信息与期待、促进了个体的成长和知识技能的增长等。
(2)不足。体现在教学活动难以全面覆盖教材的所有教学内容、职业体验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
学讲课堂是从“基于内容学习”向“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中职汽车专业的德育课程来讲,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血浆课堂紧紧抓住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既好奇又迷茫的心理特点,通过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需在心理体验中完成的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能以职业为支撑,为实践而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