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的礼仪教育

2016-04-29刘桂林

知识文库 2016年20期

幼儿园礼仪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刚开始接触外界社会的时候,是一个很重要的起步阶段,所以礼仪教育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教育机构,要始终把培养幼儿的礼仪当作教育目标和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深化家庭和幼儿园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一、幼儿礼仪的教育目标

幼儿活动的场所不同,其交往礼仪也不同,可以把幼儿礼仪分为家庭交往礼仪、幼儿园交往礼仪以及社会交往礼仪。而家庭交往礼仪主要是跟父母以及长辈间交往的礼貌问题,比如,主动给家人打招呼,交往的时候使用敬语,在亲戚家做客的时候不乱翻看别人的东西等等;在幼儿园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碰到小朋友要说‘对不起”等等;公共场所的交往礼仪主要是小朋友外出的时候,涉及到的交通、用餐或者娱乐等方面的礼仪,比如,公共场所不随地大小便等等。

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的教育

幼儿的日常生活十分丰富,教师应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合理的融入礼仪教育,注意幼儿生活的每一个微小细节,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并对幼儿不正确的行为和习惯进行引导。由于幼儿活泼好动的特征,对事情缺乏长久的坚持,对很多行为习惯的对错没有具体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耐心,认真的进行讲解和示范,给孩子有一个参照的对象。另外也要给足幼儿自我练习的空间,让幼儿在自我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很多的礼仪习惯可以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学习到。例如:大人讲话的时候,有的孩子会插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耐心地告诉幼儿:“打断别人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但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不要在孩子插嘴时回应他的要求,不然他会认为这没什么,并不断重复这种行为,即使你说了很多遍:“这样很不礼貌。” 但是,谈话结束以后,教师要主动问幼儿:“你想做什么,我现在可以来帮你。”让幼儿清楚,这时候才能听他说话,满足他的需要。

三、创设良好的礼仪学习环境

要想改变和培养幼儿的行为和习惯,就要先改变环境,或者在教学中设置围绕培养幼儿礼仪的主题,大胆的进行设计和尝试,从视觉、内容、色彩等多方面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熏陶,并养成好的习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时间很长,幼儿园的环境氛围对他们幼小心灵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园应该设置“礼仪墙”,并在幼儿园的墙饰上面设置礼仪知识,班级环境的布置中增加礼仪方面的内容,如“弟子规”、“文明礼貌用语”、“礼仪宣传图片”等等,幼儿每天离入园都能看到,不知不觉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学会讲文明,懂礼貌。而且家长在送幼儿离入园的同时,也能得到感染,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幼儿的一言一行。

四、把礼仪教育合理的融入到教学中

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周全,教学方法有很多,对幼儿的教育课程要有目的去实施,将幼儿教育合理的融入到教育的课程中,让幼儿的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的幼儿素质启蒙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可以教幼儿说唱“礼仪三字经”,三字经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把各种行为的基本规范都说的很明白也很有趣,幼儿都爱学,教师可以在户外活动和课前带领幼儿说唱,这样在日常的生活幼儿就会不自觉的去说唱“礼仪三字经”,最终让幼儿对礼仪产生深刻的思考。教师要鼓励幼儿们慢慢的进步,采取正面的引导,起到礼仪教育的示范带头的作用。

五、家园协作进行礼仪教育

(一)开展家园共建的礼仪活动

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应该多组织一些家园共建的活动,这会为礼仪教育的渗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园可以在一些节假日举行一些有关礼仪教育的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进来,不仅增加了幼儿和家长的互动,会让礼仪教育得到合理的渗透。另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课外活动,融入礼仪教育,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同完成,这也是一种很好地家园互动形式,有助于加强孩子文明礼仪的认知过程。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的言行也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以及幼儿在园的表现,以便于家长在家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礼仪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二)家长要做好礼仪的示范作用

由于幼儿在家里的时间长,受父母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接受事物会比较快,所以教师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在家里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在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容易溺爱,部分的幼儿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集体活动、社交方面等不懂规矩。所以要全面提升幼儿礼仪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有家园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为配合学校的礼仪教育,家长在家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应该从礼貌教育开始,做好示范作用。在平常的人际交往中,有客人来时,让他拿糖果来招呼客人,要求孩子必须主动打招呼,来时问好,离别时告别,要经常提醒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学会自己整理衣物,及时换洗衣服、洗头理发。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出门与朋友、亲戚交往,在实践中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巫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