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文言文课堂焕发光彩
2016-04-29周元春
文言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而作为语文教师也清楚的认识到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性,但是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让我们乐观,一方面因为文言文产生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语言形式和现代汉语有差异,文言文,对于某些中学生来说深奥难懂,许多学生望而生畏 。其次,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还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 课堂成了老师的讲堂,使得教学枯燥乏味, 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让文言文课堂重新焕发光彩,我想还是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打造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一、设置情境,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毕竟离我们比较久远,又难于读懂,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我认为文言文教学恰恰应该重视这一点,借助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我在教学《你劝劝学》这篇文章时,利用当下新三国演义的热播,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营造气氛,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多数学生喜欢诸葛亮、刘备、关羽甚至曹操,没有学生提到吕蒙,我引导学生“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关羽这样一个有胆识的人,是谁使他大意而最终失败呢?这个人物就是吕蒙,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吕蒙究竟何许人也?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孙权劝学》去认识认识吕蒙。” 这样就缩短了学生和文章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很自然地走进课文。
二、多角度的朗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教材中选的古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名篇佳作。它们的语言有韵律、有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的美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读代评,让学生充分融入文章的意境之中,真正体味到文章的美妙之处。要交给学生读的技巧,指导学生如何划分节奏,如何把握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语言艺术,通达作品的奥妙之处,化古人的神气为自己的神气。如学习《岳阳楼记》,文章描写了一暗一明不同的景致,我让男女同学分开读,齐读分读交叉进行,在读中领悟不同景物给人带来不同情感的变化,效果不错。在教读《孙权劝学》时我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味人物对话,感知人物形象。首先,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注意“节奏、重音、停顿、情感”的把握,然后让学生读,读后学生带着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点评,对什么地方应该重读,什么地方应该轻读,什么地方应该停顿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看法再读,疏通文意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多次的朗读体验中,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语感,在品读人物对话的中感知人物形象,从而帮助其理解文意。
我认为只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才能使学生在增长知识获得教益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只有以多读为基础,才能形成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学会方法,总结规律,要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
文言文的语言规律和现代汉语不同,所以对译文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有效的对译,打破老师“一言堂”,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呢?
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学习文言文亦是如此,尤其是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文言文,一定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留删补调换变”“信达雅”词类活用、句式特点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文言知识的规律 。
在教学《孙权劝学》这篇文章时,我改变了以往老师领着逐句翻译,学生机械地记笔记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提问复习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尤其是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来翻译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找出每一句中的关键词,利用学过的方法,先在小组中翻译,划出全组同学都不理解的词句,然后在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同学们达成共识,完成对全文的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学会运用翻译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译文。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处理好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学生真正学会了翻译,而不是老师译,学生记,再去背翻译。
四、吸收精华,古为今用,升华思想。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寻古今相似点,让文言教学真正成为传递中华文明的一座桥梁,古为今用亦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重视文言文,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适用?讨论后学生认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种思想是积极进取的思想,超越了个人的忧乐,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值得学习。从中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古人崇高的思想境界,许多学生对“范仲淹”也产生了敬佩之情,课下有些学生去查阅范仲淹的作品和有关简介,对于每一篇文言文,只要我们切实地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美”,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爱上文言文。
文言文是我们语文百花苑中的奇葩,文言文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我们一定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于不同的文章,找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切入点,唤醒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思维,就能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文言文课堂就会活起来,文言文的课堂就会焕发光彩。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