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弊原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2016-04-29周探伟刘向荣杨征
由于高校扩招逐年加大规模,当前大学生素质普遍较差,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发展趋势愈演愈烈,该问题已经倍受社会关注。严重的是,当今发达的科技促生了高端的作弊工具,作弊手段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有的作弊工具,隐秘而高超,就给监考人员造成很大的困难。在失信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透彻剖析考试作弊的原因,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作弊的原因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调查显示,10%以上都曾经中作弊过。作弊的原因有多种:有担心考试挂科而作弊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基础薄弱或者学习不努力;也有的学生本身学习很好,他们的目的是企图在当前“考风松懈,作弊成风”的大环境下通过作弊取得更好的成绩,使自己在奖学金等奖励的评定中有一定的砝码。这些作弊原因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1、大学生自身原因
(1)投机与侥幸心理型。我们都知道考试作弊是不诚实、不道德的,被逮到一定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但有些学生总存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会成为漏网之鱼。偶尔得手一两次也会助长他们的胆子,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万一得逞,就赚大了。而对于平时成绩不理想、经常考试挂科的同学,抱着“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心理,不惜铤而走险,放胆一搏。
(2)追求功利型。在某一程度上,高校的考试成绩往往与奖学金评定、入党、评优、保送研究生等奖项紧密相关,功利性很明显。有些学生想不劳而获,他们平时不努力读书,但对这些奖项的获得却垂涎三尺,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他们不是从努力学习赢得他人,而是想方设法通过作弊占领上风。
(3)心理失衡型。当今大学的考试制度在检验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上确实具有一定的不足,这也导致有些学生看到身边一些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同学通过作弊轻松得到一些奖项,而自己的努力“白费”,使得他们心理失衡。
(4)学习兴趣丧失型。这种类型的学生觉得考试科目的内容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而对该课程失去兴趣,觉得不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因此通过作弊蒙混过关。
(5)哥们义气型。有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考前他们的部分同学会跟他们“打招呼”,要求考试时能得到“照顾”,这种类型的学生 “讲义气”,当同学 “有难”时,便武断地给予援助;也存在心里不愿意的,但他们担心拒绝后失去哥们,身不由己地走上了“不归路”。
2、外在的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还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时仅看毕业证、学位证、英语四六级等证书,好像只要具有这些证书了,这个人就是人才。对于内在素质,如道德品质、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重要依据却放在一边,不加参考,虽不免存在有操作困难的因素,但忽略人才内在方面的特质却是本质原因,该情况为一些学生的作弊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环境支撑。
(2)部分老师对作弊行为的不作为影响。考试可以用来检验学的学习效果,还能衡量任课老师的授课效果,有些老师会在考前给学生勾重点、划范围,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作弊;不少本院系的老师,甚至是该科目的任课老师会负责监考,为了本院系的声誉,部分老师对作弊行为也是视而不见;对学生作弊的处理是很严厉的,有时会开除的作弊学生,有毁学生的前途。还有些老师存在同情心,也仅是在发现作弊时制止,时间长了学生就不会害怕,严惩作弊等同空言。
(3)教育制度缺陷的影响。因为学生要靠成绩来评奖评优、获得学历学位、困难补助、入党考察和毕业求职等机会,也就成了学生的命根子。表面上多数高校已将学生的品行、创新能力与多种荣誉挂钩,但是这些并没有得到全部实施,学习成绩对学生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有些学生不惜铤而走险,使用作弊的手段获取较高的成绩。教师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没有吸引力。有些教师水平有限,使学生学习困难,不爱学习,到要考试了,才知道没有学会什么,害怕不能顺利毕业,进而走向极端。
二、大学生作弊的预防对策
1、对全体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诚信意识
在高校中全面开展诚信教育,加强宣传,让全体大学生知道诚信考试的意义,使学生具有诚信考试、作弊可耻的观念。同时强调并加强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让学生知道作弊的严重代价,使其放弃作弊。从隋朝科举以来,考试作弊就屡禁不止,表明上述方法远远不够,需要别的方法来辅助。同时高校应注重诚信氛围的营造,除了对全体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外,无论是教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都应主动加入到诚信教育的工作队伍中,全力以赴,齐抓共管大学生作弊行为,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讲诚信的氛围,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预防作弊行为的发生。
2、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学生没有学好是作弊根本原因,学好了就不怕考试,就不会作弊,所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改进,改善教学方法,由原来的教师灌输型的教学向学生主动学习型转变,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生的成绩自然就能提高,从而减少了作弊的可能性。
3、加强考试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考试一般是闭卷加笔试的方式,整个考场都采用一套试卷,临近考试之间可以互通答案,而且考试的题目大多数都能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甚至有些老师好几年都采用同一套试题,这些都大大减少了了考生作弊的难度。因此要改革考试方式,比如现在的四、六级考试时考试临近的考题都不一样,降低了抄袭的可能。这就需要在平时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而不仅仅是最后仅仅凭一次考试就让决定学生是否完成学业。
4、加强学风、考风教育
在校园大环境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舒适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喜欢学习,让老师爱上授课。老师喜欢授课,上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哪些差生就会热爱学习,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就能通过考试。在这种老师喜欢教,学生喜欢学习的大环境中,学生考试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少,学生都努力刻苦学习了,到考试时就胸有成竹,也就不会采取作弊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了。同时还要严格建设考风,让作弊可耻的观念在学生脑海中扎根,加强监考老师的职责观念,做到绝不姑息任何一个作弊学生,让作弊夭折在摇篮中,让学生知道作弊的危害和对作弊处罚的严重,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他们就会努力学习,就会通过自己的水平通过考试。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考试管理制度,还要认真严格的执行这些管理制度。健全的考试管理制度和严肃的考场纪律可以预防和打消学生的作弊想法。
5、学生自身要加强道德修养实践,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摒弃侥幸冒险心理
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是居于第一位的,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差不要紧,但是他的品德很好,这样走出社会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他的品行不行,那么即便学习越好,技术越高,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比如电脑黑客,毒品制造等,一般的人肯定是制造不出来的。所以学生自身要白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诚实认真,鄙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但是评价自己却是“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弊作舟”,在考试中屡屡作弊,有的甚至给出题、监考、阅卷教师塞钱送礼,以求及格或者高分。给自己一个标准,别人一个标准,说一套,做一套。自我道德的约束性差,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严重脱节问题。大学生自身必须加强日常的道德修养实践,运用科学文化知识,认识道德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进一步升华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情感和意志,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在发现的作弊案例中,与他们交流就会发下,总发现他们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其实每个学生都知道一个简单的事实:摔倒会很痛,但他们认为摔倒的是别人,自己摔倒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他们就冒险尝试。一定要摒弃侥幸、冒险心理,不要以身试法。要明辨是非,分清正确与错误,不要为哥们义气而感情用事。学生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道德行为带动同学,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班上同学平时学习,引导同学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要提倡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三、结束语
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存在,但是要彻底消除作弊之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预防为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使用各种手段加以解决。更需要学生、教师和高校教务及考务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齐头并进,持之以恒,才能将考试作弊的不良之风连根拔起。
本文系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5BY47);西安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4052)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