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探究

2016-04-29袁洪群

知识文库 2016年20期

随着信息社会的千变万化,校园流行文化在促进学生意识成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应重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建设和引导工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应用新的思想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引导效果。

1、大学生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1.1移动设备过度依赖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普及和数字化的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整个社会都存在着数字化依赖的情况,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青年学生对于网络和数码产品的热衷和了解远远高于其他年龄阶段,出现“数码族”群体,这也引起了社会关注。校园流行文化的特点之一便是校园的文化现象对于数码产品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依靠数码产品与网络得以在学生中广泛传播。这种依赖性程度过深也就成为了一种心理疾病,被社会成为“手机瘾”、“网瘾”等。我国颁布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中,将游戏成瘾首次纳入了精神病的诊断范围中。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6年6年,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手机网民达6.56亿。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移动网络环境的完善,更多的人选择手机上网,在青年大学生中由于对智能手机等高端移动设备的推崇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近年来新型聊天软件的开发也使整个社会都存在着手机依赖情况,在大学生中QQ、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广泛应用,是青年学生特别喜爱的娱乐交流方式。更有众多手游的开发使学生不再限制于电脑上玩游戏,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来进行娱乐,使得很多学生片刻不能离开手机,使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出现痴迷状态,这在心理学上属于强迫症的一种。移动设备的发展和不断更新使手机不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成为了各种文化的载体。学生在接受更多新事物的同时也受到其不良的影响,尤其在青少年时期思维活跃、意志不坚定,很容易沉迷其中,使思想和文化观念受到侵害。

1.2影响学生价值观

近年来在校园流行文化中广泛传播着宅文化与恶搞文化,宅文化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的文化体现,许多学生受其影响严重的耽误的学习和生活。众多“宅男宅女”沉迷于游戏、动漫,整日待在宿舍或家中不与人接触,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只通过游戏和动漫在打发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种逃避社会的做法正是体现了一种虚无主义的价值观,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的理想和追求,带来负面的情绪影响,长时间的宅生活会使青年意志消沉,甚至人际交往出现一些问题,带来思想和行为的偏差。

“恶搞”文化流行于网络之中,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追捧,这种以移动设备为载体的流行趋势会使学生更加依赖手机网络,弱化主流文化对学生影响,甚至会使学生的道德观出现偏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因此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广和发展,引导大学校园里的流行文化,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想,实施良好的教育政策。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

首先需要树立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离不开学生所处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氛围,不能与社会历史割裂开来。科学价值观的内容和含义需要体现其先进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应代表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需包含价值判断,体现了学生对于人生的追求、理想与信念。

其次需要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品格。使学生在学校及之后走入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中需要遵守道德规范,受到道德约束,具有正确的是非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正确的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为社会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需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遵纪守法,这些都需要在校园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融入教育,以达到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的方法和要点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

首先需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在高校中应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开展相关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开展全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文化相结合,真正的让学生接受,而不是浮于表面。

其次需要重视课外活动。课外的组织活动有以班级组织的主体活动,或者是兴趣小组形式、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等。大学校园里应积极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增长见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社团活动,探索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每学期中的学生活动安排应加入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在活动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第三需要重视学生的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以团队的形式,创造出特殊的情景,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相关活动,在活动中创造出吸引人的氛围,使参与者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体验和分享、交流和整合,进行自我的提高,以达到情感、态度、观念和行为的改善,是一项可提高参与者综合素质的体验式教育。在高校中可以建立针对大学生的拓展训练基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体验训练的活动当中,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的感受到价值观的建立。

第四需要重视学生在专业中的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组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并不仅仅只是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老师的工作,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教育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尤其在学生的专业实践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来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具体可提现在教学的过程组织、目标和评价中。

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要点

首先应尊重差异性,增强教育者和学生的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性,但也容许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在现代教育中大学生并不是被动接受教育,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在进行教育引导时,应促进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和谐的校园建设。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性格,针对不同学生族群的特点来采取更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其次应创新教育载体和方法。信息社会不断的发展,数字化的网络载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很多学生面对现实和虚拟产生了困惑,在校园文化中尤为明显。网络、手机等高科技的设备在校园流行文化中起到关键性的传播作用,教育者也应具有改革创新精神,适应现代社会的时代特点,加强教学网络建设。以新型的教育模式来优化思想教育的内容,特别要利用网络传媒的力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来传播相关的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信息交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并实施教育。

最后应净化校园文化。对于校园中一些低俗、不良的文化应重视过滤及净化,由于网络信息的快速传递,很多不良文化在校园中广泛传播,对学生的思想情况造成不良的影响,教育者应当注意对校园网络环境的净化,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在校园文化中要充分的发挥党校、团校等社团组织的文化建设作用,敏锐的捕捉流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形成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

4、结束语

校园流行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文化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如今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各种冲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素质。因此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性和包容性,使教育者和学生良好互动,建设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校园流行文化。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