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发展新方向

2016-04-29金黎明

知识文库 2016年20期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国家鼓励大学创业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民办高校大学生占据了很大比部分比重。所以,民办高校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很好的环境,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本文结合目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现状进行有关分析,并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发展方向提供几点建议。

推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是国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民办高校本身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民办高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拓宽了大学生的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身远大理想,还保障了高校毕业率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尤其结合我国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来看,民办高校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发展势在必行。

1.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不足

1.1 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程度较低

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是一种自发的、分散的教育,一般注重开展创业设计比赛或者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然而在大学生最需要的创业技能实践培养方面却显得相当匮乏,绝大部分民办高校甚至在基础年级都不进行创业就业指导,仅仅在毕业班级才象征性的走个过场。根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民办高校毕业生当中,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创业知识技能培养的仅仅占到所调查的总数的10%左右,并且在这10%当中又有将近80%的被调查大学毕业生是通过一些创业知识讲座或者创业报告大会而掌握到创业知识技能。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判断,现阶段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率很低。

1.2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科学

当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认识上还存在不足,定位上存在误区。多数民办高校并没有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放在很次要的位置,视之为精英教育或者业余教育,部分高校设置仅仅把它看成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种补充,这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定位,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1.3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了各种领域各种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严重缺乏是导致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绝大部分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上,国家提出的许多创业教育课程如“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并未引进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中。民办高校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项单一的工程,而是一套囊括了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以及实践技能训练在内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并且需要借助企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加以实施,建立起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1.4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缺乏实践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上,必须结合实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这一点也是目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一方面,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定位上,民办高校存在严重不足;另一边,因为受限于创业实践训练需要的资金投入以及场地设备需求,民办高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再有,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同,相对落后的地区受到限制,没有理想的创业环境,缺乏创业实践需要的服务平台。

2.提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发展水平建议

2.1开展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学

创新创业教学作为创兴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学到并掌握最基本的创新创业理论与知识,逐渐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创新创业的一些流程与方法,并不断熟悉掌握,同时还可以知道国家出台的创新创业基本政策与法律法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激发,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不断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课程模式的设置进行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上,务必考虑到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课程结构设置上,要考虑总学分设置是否科学,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设置是否合理,同时考虑实践性课程设置、创业型课程设置以及跨学科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其次,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寻找出一条适合既适合学科特点,也适合民办高校师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引导式教学以及实践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实战应用,不断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运用,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再有,对于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进行改革,评估内容应紧跟时代步伐,按照社会发展现实情况,主要放在教师对于学生主动性、潜能激发以及研究方法上。

2.3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创新创业的社会实践。而这正是目前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最为缺少的一部分,所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成为民办高校较为紧迫的任务。学生在课堂学习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时,难免会碰到一些疑问和难点,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些问题,从而寻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逐个突破,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锻炼。

2.4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创新创业教学一定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来支撑。民办高校一定要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师进行针对性培养,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同时要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委派教师直接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创新创业课程教师同坐自身的不断学习与实践,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引导。另外,民办高校可以聘请创新创业有关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甚至邀请国外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来讲座,与这些优秀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对于教育部门来讲,则应该尽可能为民办高校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与政策扶持。

2.5拓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平台的拓宽需要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支持。首先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来引导、激励和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并加大投资力度,提供社会保障。其次,民办高校应该与企业大力合作,企业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实践平台与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6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环境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可以在学校官网就业部分经常刊登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文章,利用学校的官方微博发布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微信公众平台消息推送也要推送一些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内容。定期举办一些创新创业知识的专题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模拟实践比赛,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创业优秀校友刊登上学校报刊栏,对学生创新创业形成心理激励。学校广播每期播报国内外创新创业新闻,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3.结语

总而言之,民办高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也是民办高校自身提高就业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选择,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面对目前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江西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