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阈下微课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6-04-29陈涛

知识文库 2016年20期

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推进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改革动力。微课作为基于互联网媒介技术下的新兴教育理念与课堂教育方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有力补充。本文将从微课的概念及特点入手,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求,来探讨微课的认知、开发与利用策略,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取得实效。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等职业思政教育,在先进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新兴教育理念革新过程中,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微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新宠,以其独特的微载体模式,衔接了课前、课堂、课后教育教学全过程,尤其是在突破时空教育局限上,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微课程,巩固知识。2013年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的开展,宣布了微课“微教育”时代的到来,也将短小精炼的微视频作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学习的有效补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因其知识体系缺乏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面临更大困境。微课在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短小视频来寓教于乐,唤醒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推进思政课程教学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对微课的阐释与特点归纳

从微课的提出到与课程教学的融合,短短几年时间里,微课成为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也为课程教学创新注入了活力。David Penrose在2008年将原本几十分钟的课程进行浓缩为六十秒的段视频,在这个六十秒的时间里,集中了对教学目标、任务的全面阐释。这种以微视频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教学方法,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自2010年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概念以来,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视频逐渐成为微时代创新教学的主要体现。一时间,不同学科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过程中,利用微课来对某些知识点或教学疑难点进行全面、快速阐述,以便于学生能够从观看微视频中来理解和应用。随后,围绕微课的教学应用全面展开,并逐渐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

针对微课的应用,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时间短小而内容周全。微课首先表现在“微”上,着重对课程精髓知识的展现。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思维形成中,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往往只有十分钟。微课将短时间作为其显著特征,便于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递重要的知识点。通常情况下,微课以5-10分钟的时长来融入丰富而周全的课程教学环节,如有新知识导入、教学互动、学习任务、巩固练习,以及小结、作业等环节。二是自身容量小而教学资源丰富。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来看,以微课教学的视频、配套资源的总容量大约几十兆,即便是视频格式,在网络媒介环境下的容量也很小,如flv格式、rm格式、wmv格式等,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在辅助课程设计上,利用微课可以整合教学资源、视频素材、动画、习题、课程评价等内容,便于师生根据自身学习实际来掌握学习主动权。同时,以网络共享方式可以实现在微博、微信、QQ等通讯工具中的自由传播,便于学生观摩学习,还能够下载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终端,便于自由学习。另外,微课在设计上综合了课堂教学实例、教学反思、评课等内容,尤其是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更具有高效性。三是内容精而表现形式灵活。在内容设置上,微课既可以表现为典型知识点,也可以是基于某一问题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还可以是对疑难问题的想象解答。微课作为基于网络媒介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料,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局限,更是将讨论、情境、启发、合作探究、案例、说唱等方法进行了全面应用,来增强微课吸引力。

二、微课在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表示“不满意”,缺乏学习主动性,对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缺乏学习热情。微课作为“短、小、精”知识集成的可视化教学课件,既顺应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需求,也迎合了广大学生求新、求异、个性化学习需求。其作用表现在三点。一是以灵活、多样、新颖的视频表现方式,有助于将突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单一模式,尤其是在不同的微课任务中,能够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来进行重点阐述和针对性讲解,便于学生从中获得认知。如思政教师可以结合不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微课设计、制作多种类型的视频微片段,还可以解决其他高校优秀微资源,来充实和丰富教学环节,提升教师教学应用能力。二是微课以泛在化学习方式满足了广大学生自由、灵活、自主学习需求。微课教学是基于网络媒介传播方式,利用网络化技术来呈现数字化阅读,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以短小的视频片段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点、问题的阐释。同时,微课在设计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常以某一方向为中心,不需要长篇累牍的讲解,也不会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在泛在化学习环境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兴趣不高问题,以碎片化方式来观看微课,对某一问题深入探究,顺应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加之现代手持移动终端的普及,利用手机来学习,对相关问题和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三是有助于通过微平台来促进思政教师间的交流互动。从微课教学到微课资源平台建设,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也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与交流。不同学校的思政教师可以围绕共同的选题开展交流,来共同设计和制作微课,发挥不同教师的教学智慧,也便于不同教师在微课录制与应用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提升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

三、以互联网为平台来构建思政教育与微课教学的融合建议

(1)注重理念学习,树立微课应用的正确认知

培根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往往是行动的指导,而行动又是习惯养成的主因。正确的思想催生积极的行动,积极的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的性格。可见,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才能够合理利用微课来改进思政教学,才能提升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微课教学比赛自举办以来,很多高校教师都将微课教学作为创新课堂的重要内容,各省市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也积极加大对高校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的考查。如有些高校为提升微课制作水平,甚至邀请专业团队来打造微课,使得微课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微课本身的知识性、内容性、教育性。有些微课容量过大,时间过长,制作成本过高,反而不利于学生从中快速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点。因此,高职思政教育者在正确运用微课教学上,不能仅仅从形式上、功能上进行表现,而是要从思政教育导向上,贴近学生的实际,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学习,转变学生的态度、认知。

(2)高职思政微课要突出校本化、主题化特色

不同院校在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理念上存在差异性,不同地域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高职思政教育者,在推进微课教学与应用上,要立足校本发展实际,结合各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积极深入到学生群中,了解其思想动态,认知变化、情感趋向,并从微课教学中来解决思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增强微课教学的针对性。如结合思政教育微课制作需求,由本校教师组建思政调研小组,共同探讨微课开发,从技术上、教研上共同交流经验,提升微课教学质量。同时,在开辟高职思政教育微课平台上,可以结合学习专题来制作系列化微课,某一主题下设置若干子问题,为学生通过完整的知识学习资源。

四、把握思政教育节奏,渐进利用微课教学

高职思政教育中对微课教学的应用,要做到恰如其分。有的教师建议多用,有的教师建议少用,有的建设甚至否定微课应用。微课教学本身在于从知识点梳理上,对于常见的问题、疑难点及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视觉化呈现,突出其短小而精微的特色,强调对现有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在利用微课教学上,循序渐进,可以通过开发低成本、简易的微视频思政学习课件,来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实现思政教育高效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