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课堂有感
2016-04-29刘艳
一节课的好坏主要看课堂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是否真有所得。
那么,怎么样的课堂算是“有效的课堂”?
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语文实践状态”、“生成状态”等。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外在的言行表现,更要关注他们是否真正动脑用心参与学习。
二要看目标达成程度。看大多数学生是否能够比较轻松地达成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是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都有所提高。
由此,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微型科研课题,也做了认真的思索。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因此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怎样提高识字效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呢?
一、深研教材,做好教学预设。
备好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一定要注意“多备学生”,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应以预设学生实际为基础。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制定的目标一定要适切。如果教师制定的目标偏易、偏低,则不具有衡量的价值;如果偏难、偏高,则难为学生。另一点应引起注意的是,要强调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拓展延伸。当前有些老师在教学时,出现“荒了自己的地,肥了别人的田”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如低年级的课文教学,一味讲读,追求“剧场效果”,却失“识字”这一低年级教学重点。
二、利用资源,创设有效的课堂情景。
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乐”学。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通常的做法是: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领悟字词的意思。实践证明,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因而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3、多采取一些激励手段。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表扬鼓励,只要教师一表扬一鼓励,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表扬鼓励为主,我常挂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发奖票或奖品给他们,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浓了。
三、让学生乐中“会”学,实践真正的学生主体。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方法,才会有学习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认真的学习,才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那么该如何让学生自主,快乐,而又正确识记字词呢,我归纳了如下方法:
1、易生为师法。 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规律法。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联系。汉字中的形声字约占七成,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 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等。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形声字已不能明显地分出它的形旁和声旁了,但毕竟这是少数。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雨点》一课中的“洋”字,教师可让学生分析字形,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羊”。让学生分别读“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洋”字为什么是“氵”(因为和水有关)。遇到类似情况都采用此方法,学生便能有所领悟。我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减法”和“换法”,使他们加深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从而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3、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介绍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先生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从那以后,学生没犯过此类错误,并且也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形象记忆的方法当然还有游戏、猜谜、多媒体演示等,只要运用得恰当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总结记录法。 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5、复习巩固法 。学生的禀赋各不相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只需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不过当时学得再好,时间一长,如果不去再现的话,也会逐渐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复习便显得至关重要。复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抄、默,在熟读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地抄写并默出来。当然死抄是不行的,而许多学生却偏偏喜欢这样做。因此教师得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比如说要抄三遍,第一遍可以读着抄,第二遍则可以默写,然后检查一下正误再默第三遍。实践证明,许多原来死抄的学生改用这种方法后,在默写字词时,准确率提高了许多。
当然,实施有效课堂还应注意很多,四川省新课程有效课堂要素研讨会中曾提到: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和愉悦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但愿我们能从这段话中得到更多的感思。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中县高楼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