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设计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4-29赵倩

知识文库 2016年20期

1.前言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毕业生认为工作岗位不匹配,待遇不够好。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规划不足,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偏理论化和泛化,必须经过再学习的过渡期才能真正为单位所用。尤其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毕业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直接决定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基于此种现状,本文意在探索针对于高职院校设计艺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1国内外同类工作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研究都是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的创新改革入手,内容涉及教学计划的调整,课程的大纲调整,校企合作等方面。这样的改革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只做到点而没有做到面。

2.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目标

2.1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团队意识不强。与在校学习相比,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设计艺术类专业而言,基础课程的内容较广,专业课程也有具体方向的倾向,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是最终的目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会学生的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是有限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前高职院校教学革新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系统机制,让学生从参与者到独立完成项目的开发者,能够学到独立思考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和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的方法,使学过的知识得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思维能力。

2.2课题的研究目标

高职院校设计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做到毕业生“上得去,下的来”,即毕业生可以在理论上通过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也可以在动手能力上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困境。

3.主要研究内容

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引入项目机制,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查找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提升,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突破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培养模式并行,开放模型室和工作室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做项目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当然这一切离不开老师耐心地指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因为过程项目可小可大,可易可难,需要指导老师给学生把握方向,可以让学生从成功到成就的道路上稳扎稳打,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1研究具体安排

研究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实施阶段,已有六年。期间有四届学生毕业,参加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他们在项目训练中获得了诸多设计竞赛的奖项,接触到各设计方向的实际委托案例,因此找工作更为顺利,且找到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高,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也比较高。第二部分,通过对参加项目机制的历届毕业生从事工作和学习情况的跟踪,分析改教学改革的效果,以及今后实施这种机制要注意的事项和改进的依据,制定这份计划的实施指导书,让学生参与此中,因为学生才是这份计划实施的主体,老师只是指导者。

3.2研究中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1.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技术型教师欠缺

我国高校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很少,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因此,有项目经验和了解制造工艺的技术型教师紧缺。与此同时,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同样也很大。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还很低,教师的工资水平虽然提高了不少,但相比于企业开出的工资水平低的太多,理论课教师与实验室教师区别对待,项目训练占用了老师大量的课余时间,但是没有加班费,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模型室和工作室开放带来的问题

由于经费不足、设备有限,怕学生损坏设备和工具影响正常教学,无法在课余时间开放模型室和工作室供学生使用。另一方面模型室和工作室的设备工具和材料种类繁多,老师需要自己做规划完成购买、整理、管理、实施教学任务,再指导学生做项目等,没有其他职能部门协调工作,是难以承受的工作量。

3.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组织纪律,接受能力差异等,需要老师设计不同的项目,供学生选择,还要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3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从2010年开始,指导学生申请了“西华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萧山卫浴产品设计比赛,“木玩世家”玩具设计大赛,创意灯具设计比赛,“川博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四川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等参赛项目,在各项赛事中获得多项个人和团队奖项。并且完成了非特酒店、菲特亚丁西餐厅、蜀味引连锁餐饮等委托的标志设计和VI系统设计项目。

在过去六年中,已有四届学生毕业,他们不仅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还有企业主动联系学校招聘。这样的培养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并行运作,让学生边学边做、学以致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成为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模式。

4.总结

用人单位的认可是检验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通过本项课题研究探讨这种改革方向的可行性,在后续的研究中会更深入分析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努力使之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