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价值

2016-04-29杨孜周姗姗

知识文库 2016年20期

护理专业是维系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专业,要求从业护士尊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及对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关怀。目前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因此,如何更好的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护理专业课教学中,对于护理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虽然医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但医患关系紧张等医疗问题却日益突显。卫生部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中提出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满意,且感受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然而,人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因此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员是医学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人们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将人文知识经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于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其外显为人的志向理想、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其包含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三个层面,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能力是外在体现,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和灵魂。

人文素质教育是使人们在思想、道德、文化、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护理专业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是对护生及护士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尊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及对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关怀,是更加强调尊重人性和职业道德的特定状态下的人文素质教育。

2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2.1护理学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不够。在医学教育中,只侧重于科学教育和技术层面的训练,相对忽视了学生关爱病人、关爱生命的人文精神的培育,社会人文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

2.2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课程设置很少。人文社会科学的课时只占总学时的8%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15%~25%的比例,而且内容比较单一,多以“两课”教育为主,这与国际护理教育学模式严重脱节。

2.3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我国护理学院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修养都存在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宜的问题,缺少人文素质与护理专业的融合,导致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理解不足,削弱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3人文素质教育融合于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3.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继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面向21世纪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之后,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医学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重,但却没有取消旧课程,使得课程设置不平衡,课程体系和目标模式不合理,造成师生负担越来越重。吴玉华等对全国22所医学院校本科护理专业人文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也表明,护理专业人文课程开设的门数和学时比重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却处于门数多,相应学时少,知识传授零散、不系统的状况。目前,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临床专业课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如果人文素质教育不与这部分课程结合起来,则很难深入、持久地开展。

3.2 教学安排不规范 受传统专业教育影响,在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学只注重学科的系统性知识的传播,人文知识、理论被以概念化、直观化的形式体现于教学内容中,真正有本学科特色的思想见解很少,造成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空洞无物,甚至变成某种既定原则的论证或说教的工具,学生对此无兴趣,缺乏领悟这类课程中所隐蕴的精神内涵及与临床护理实践的交融,最后人文教育变成考试和学分的工具。此外,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交流;教学评价单一,评价方法多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过于注重量化,忽视对实际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没有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促进、导向、反馈和反思功能。

3.3 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人文社科类课程大部分由人文社科系教师承担,而这部分教师缺乏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其教育理念、自身的人文素养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其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与护理教育不能相互融合,消弱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另外一方面,虽然专业课教师也承担一些人文课程,但普遍人文学科知识不足,大部分教学处于照本宣科状态,也不能很好地将人文教育运用到临床护理中。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班等各种形式,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3.4 社会文化不良影响 人文教育内容来源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科学与非科学混杂,比如目前医患关系不和谐、护士社会地位较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医学价值观念,如果教师都不热爱护理事业,那么其对学生的教育就会偏离社会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品质熏陶,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仅仅单靠人文课程的教育不足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所有学科中,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因为医学本身就承受着关爱生命,关爱人类,救人命于危难之时的崇高任务,而护理学又是医学中人文精神的主要承载者,因此如何培养具有人文素质全面、职业素养优秀的护生成为较为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护理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仍处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安排不规范、师资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状态,因此探索出通过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设置人文课程等途径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是提高人文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总之,要把人文精神融入到科学知识中,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护理水平,使未来的护理人员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