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2016-04-29孙燕
所谓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以及不同的社会条件时做出的适应社会的自我调解能力以及反应能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学生日渐沉迷于手机给的虚拟世界,对现实的世界缺乏足够的关注。加上他们自身对于未来没有很好的规划,对于学习也缺乏一定的主动与积极性,所以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具备的适应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就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入手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近年来,教师一直在探讨如何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方式,究其本质是因为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接触非常少,并且手机的普及让学生沉迷与网络的虚拟世界,因为青少年对于孤独或者寂寞的情感无法抵御,选择在虚拟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想要将学生拉回到社会现实生活中来,只有体育教学是最直接的办法。因为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动起来,跑起来,这些和静止的看手机状态完全的不同,所以体育教学成为了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成为了教师研究的对象。
一、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
1.1没有创设社会情境,缺乏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识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培训不断的在融合新的元素,尤其是当下流行的,适合学生的元素。比如去年流行的《小苹果》歌曲,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就组织学生跳《小苹果》的舞蹈,并且作为平常的娱乐方式还可以让几个班一起跳舞蹈,增进班级之间的感情。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有一点,教师并未将学生的班级群体创设成为一个微型的社会情景,并未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协作与竞争,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之间的娱乐和放松方式在教学。没有创设社会情景,就缺乏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气氛,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目的。
1.2没有坚持的毅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上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以至于很多时候都不会注意到学生意志力是否经得起打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示范动作的时候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所以总有一些学生在教师无法顾及的时候插科打诨。但是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来说,社会是复杂多变的,并且充满着各种不利因素,在社会上如何更好的生存与生活,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不仅仅需要身体素质,还需要学生有抵挡一切问题的意志力,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志力也很难在社会上很好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照顾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在体育活动中也是希望学生在适度的范围中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而这些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意志力的重要性。
1.3体育活动不连续
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来看,每周的体育课程的时间安排都是有限的,仅仅只是使用课上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很难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管是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或者在校外的环境中去更好的完成。但是由于学生在青春期本身具有一种惰性,所以很难在没有教师的监督,没有任务的额外花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只是强调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课程上应该完成的内容,所以这样一来就在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面显得效果甚微。
二、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
综上,对与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已经有了简单的阐述,以下就针对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2.1针对性开展体育内容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向工作岗位输送高素质应用型的实践人才,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与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比如会计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往后的工作会长期的伏案低头,工作压力比较大,针对这个情况,学校应该开展一些释放压力的体育教学内容,比如健美操,健美操既可以健身又适合在很多场合锻炼,室内室外限制比较小,但是男同学可能不太喜欢健美操,就可以针对男性开展网球,羽毛球之类的球类。这些活动强度不算大,并且可以极大的改善学生的坐姿的不良习惯,环节精神紧张,促进学生的睡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开展体育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尤其是男生女生之间的活动强度不一样,还有就是针对专业而言,文秘、财务、计算机、金融等专业与土木工程,汽车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也可以做一些调整。
2.2创设微型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体育教学活动如果看成是社会的活动的话,体育教学也是社会的缩影,这里面也存在着竞争与协作,机会与挑战。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比如在上文提到的《小苹果》舞蹈中,可以充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对舞蹈进行创新,融入中国风,融入健美操因素,融入球类因素进去,然后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这只是一种办法,另一种就是各类不一样体育教学内容的学生划分成同一个小组,结合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创新新的健美操的舞蹈动作。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有竞争,又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随时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都需要面对不太熟悉,性格各异的同学,成为合作伙伴,而熟悉的室友,却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学生在面对性格各异的陌生人,面对新的朋友,同事的时候可以轻松,并且更好的协作。这种体育教学效果才是教师所希望达到的,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合作交际能力,也为学生自己创新资源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3注重磨练学生意志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复杂多变,充满着各种不利的诱惑。从学校走到社会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所以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意志力,才可以在困难压下来的时候,迎难而上,解决问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时常举办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并且给予成绩优异者证书或者物质鼓励,比如集体参加跑5000米的比赛,肯定会有人在提前就开始准备,每天都在田径的跑道上挥洒汗水,还有一些同学会在室友的带动下,与室友一起去晨跑,晚上跑步。等到真正的比赛的时候,学生之间相互竞争,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好的感知社会是充满着成功与失败的,成功与失败与平时的努力程度也是息息相关的,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精神抖擞,而失败的学生也会感受到一些压力或者动力,或者是在这个比赛中养成跑步的好习惯。
这种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可以经常举办,活动的内容可以多变,并且与此同时给学生鼓励成功的励志教育,也要给学生抗打击挫折的教育。这样学生真正的走进社会,想要成功就会付出巨大的努力,而面对失败具备一定的抗压力精神。
2.4课外体育与社会对接
因为体育教学课程本身是及其有限的,很难同时完成很多目标,所以为了连续性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需要在学校的好站下,开展课外体育。所以高校可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锻炼的各种社会化的体育模式,并且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运用学校的各种社团,形成各种各样的决策,管理执行的良性互动循环。比如课外体育与武术社团联系在一起,这一次管理人员负责管理学生的武术训练情况,尤其是举报武术活动的时候吗,执行人员,后勤人员,以及联络宣传人员下一次就都可以角色互换,这样的话,学生之间就必然会有交接的沟通,并且再次基础上还可以建立起一个互为因果的反馈系统,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敞开心扉,真诚沟通,共同协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