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
2016-04-29李新亭
以往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业成绩具有很重要的预测作用。而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学业成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又不可或缺,所以本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特点及其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来培养中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学习动机是激发与维持学习活动,并调节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状态,是直接推动学生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不同学者将学习动机分成的维度有所不同,如Harter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内化动机, Biggs将学习动机分为表面型动机、深层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中学生所在的初中和高中阶段是他们人生中很重要的两个阶段,其学业成就发展的好与坏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发展快速、竞争比较激烈的社会。而以往很多研究都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业成就有重要预测作用,且研究发现学习动机较强的中学生,更有动力在学校坚持学习而不辍学。可见研究中学生学习动机并改善其学习动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阐述。
一、中学生学习动机特点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中,表面型动机比较弱,成就型动机相对较强,深层型动机表现最强,成就性动机是支配个体学习的优势动机;此外,学习动机在年级、城乡和性别上存在差异,表现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总强度随年级的升高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低于农村中学生,且城市中学生的表面型动机较高而深层型动机相对较低,女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低于男生。
二、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现为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的学生更倾向于采取比较消极的学习策略,而学习动机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则往往采用更积极主动的学习策略。此外,学习策略在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即学习动机通过学习策略因素对学业成绩产生间接的影响。
(二)学习动机与班级环境
相关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中的成就动机和认知动机与学生的班级环境存在正相关,表现为拥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处于融洽的学习竞争氛围对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学习动机与自主支持
已有研究发现,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任务中提供的自主支持利于孩子成就型动机的发展,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供的自主支持对于其成就型动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四)学习动机与学习归因
研究表明,学生的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将学业成败归因于自己内部因素的初中生具有深层型学习动机的可能性更大,且内归因如努力程度有利于整体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而外归因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把学业成功与否归因于个人能力、班级学风、教师水平、运气等因素时则不利于成就性、认知性动机的提高;当学生将学业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时有利于成就性与认知性动机的提高。
(五)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
国内外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均表明,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存在正相关,不仅对学习成绩具有预测作用,对标准化考试所取得的成就也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即拥有较高学习动机水平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业成绩。且研究发现,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既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等因素对学业成绩产生间接的影响。
(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能感
已有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对学习动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学习效能感是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表现,自我效能感水平高的学生个体更倾向于选择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会设置更高的目标。且还有研究发现,学习动机中的成就动机、认知动机和深层型动机与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存在正相关,且学习效能感是高中生学习动机的首要预测因素,即可说明高中生的学习效能感越高,对自身学习能力和行为的控制就越好,对学习就会越有信心,就越不容易受外界干扰而依靠外在利益获得学习动力,这样就会更多地关注学习本身及学业成就带来的积极体验。此外,研究发现学习效能感对学习动机有着双向的作用,表现为可以增强深层型动机(内在动机)而减弱表面型动机(外在动机)。
三、培养中学生积极学习动机的措施
(一)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能感
鉴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能感的关系,可通过提高学习效能感来改善学习动机。可以倡导家长、教师及学校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与体验,对学生多鼓励而少批评,同时为学生树立积极榜样,要树立中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他们学对习行为的调控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效能感。因为,以往研究表明学习效能感存在性别上的差异,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的总效能感明显要高,男生表现得更自信,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方面要格外对女生更加关注。
(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自主支持
因为以往研究发现,在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中,表面型动机比较弱,成就型动机相对较强,深层型动机表现最强,所以可根据该研究结果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建议来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即要提高学生的深层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同时控制学生的表面型动机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尤其是针对表面型动机较高而深层型动机相对较低的城市中学生更要如此。而为了提高中学生的深层型学习动机,可改善教师的教课技能,使讲授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有趣、有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与此同时,要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供的自主支持水平,如留给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进而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
(三)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对学生进行较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表露,利于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此外,教师或学校可多组织团体活动,利于学生学会团结互助,增强团队精神,学会合理竞争,从而拥有融洽和谐的同伴关系、竞争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动机的发展。
(四)学会正确的学习归因
应提倡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成败做出积极的归因、正确适当的归因,要将自己的学业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强和努力的结果,而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自己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够等。若将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问题会让学生产生羞耻、自卑等负面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个体对未来成功失去自信心,进而忽视自身努力程度在获得成功过程中的作用,在面对困难、挫折与失败时会不够坚持缺乏意志力,而将学业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便于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者单位:抚松县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