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临其境 探究化学

2016-04-29李粉翠

知识文库 2016年20期

初三的孩子刚接触化学,对化学有本能的好奇,又有成绩方面的压力,大多数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去学,我认为如果能将难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去解决,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探究,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点。教学实践中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现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一)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场境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人手来创设场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1:“松花蛋中的化学”教学场境设计

[放映]菜场中加工松花蛋的录像。

[教师讲述]星期天,我在菜场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用鸭蛋加工松花蛋。同学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我在菜场中拍摄的加工松花蛋的过程。当我向老太太询问松花蛋加工的配方时,老太太不肯告诉我,又说是儿子配的,并且好心告诫我不能用手碰,否则手要腐烂的。为了揭开松花蛋加工的秘密,我买了一些加工原料,在实验室里制成了松花蛋加工原料的浸出液。

[投影]教师在实验室中观察加工原料以及取样、溶解、过滤、装瓶的一组照片。

[教师出示松花蛋加工原料及其浸出液,学生观察]

[教师讲述]松花蛋加工原料浸出液中的成分是什么?开始我也不知道。

(有学生小声地讲:“自己化验”)

化验也得有方向,估计里面可能有什么呀!不然就无从下手。我想:我可以到网上找找资料。我在网上搜寻了有关松花蛋的资料,从搜狐网中找到了13744条信息,下载了一些有用的资料。现在介绍给同学们……

教师寥寥数语的描述、生动有趣的录像,以及精心选择的几幅照片,不但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关注和兴趣,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物质分离的知识,渗透了科学方法教育和实验意识培养,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逻辑脉络,随后的教学活动就沿着有关问题的解决生动地展开,学生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地探究、讨论、合作。最后,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教师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松花蛋……整个一节课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二)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场境

实践证明,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场境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场境中再应用。只有在真实场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联系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设计相应的教学场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2:“西部盐湖‘探宝’——食盐和纯碱”场境设计

[教师讲述、发问]……西部开发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从刚才一组图片上同学们不难看出,在西部这片神奇而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美丽而奇特的盐湖,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资源,在这些晶莹剔透的晶体中,有我们同学熟悉的物质——食盐和纯碱。

今天我们将根据课本及有关知识探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食盐和纯碱有哪些用途?

(学生讨论、回答食盐和纯碱的用途。)

[教师说明]食盐和纯碱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们在工业生产中还是重要的原材料。沿海地区食盐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在西部,食盐可以从盐湖中捞取。今天,我们要对盐湖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

同样是关于“盐”的一节新课,还可以采用了另一类素材。如围绕“盐湖探宝”,不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解决了有关的化学问题,而且随后又结合盐湖开发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渗透人文教育,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个例子有力地说明了教学场境设计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三)利用问题探究创设场境

适宜的场境一般总是跟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利用问题探究来设置教学场境,便于展开探究、讨论、理解或问题解决等活动,是物理、化学等学科适用的设置场境的有效方法。在学科发展史、学科学习中都可以找到生动的问题素材。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有效的问题场境,有着巨大的智力价值和非智力价值。

作为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实验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真实,它能在实验室中再现、强化、突出物质的各种变化,富有真实性、认知性、应用性,便于人们观察、学习和研究。不过,传统的理科实验只重视学科的认知内容,常常舍弃了原始真实中的人文蕴涵。精心设计的理科教学实验不但应该包含丰富的认知素材,还应该注意保留其蕴涵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构建富有真实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场境。

(四)利用认知矛盾创设场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场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例4:“溶解度”场境设计

[教师引入]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题目是“‘食盐’与‘硝酸钠’的对话”:

“有一天,‘食盐’与‘硝酸钠’在比谁的溶解能力强。

‘食盐’说:我溶解能力大,在20℃时,在每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8g。

‘硝酸钠’说: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也能够溶解在水中,在10℃时,我在lOO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20g呢!

‘食盐’又说:你的20g是溶解在lOOg水里,当然,我比你强。

‘硝酸钠’却说:但是你的温度比我高,我在6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55g。

‘食盐’说:那在20℃时你怎么不说?

‘硝酸钠’说:那么,你在60~C时,是多少呢……

究竟谁的溶解能力强,大家给他们评一评吧……”

上述场境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它还同时引入了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

在设置场境时,教师绘声绘色、富有感情的描述十分重要。而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能把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能在屏幕上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跨越时空限制,从而高效率地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场境,增强其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场境设置提供了新型的表现手段。在设置教学场境时,也应该注意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

总之,适宜的场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才会积极探究化学,让孩子们的化学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有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金村教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