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翻译的语用失误及对应策略研究
2016-04-29张微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不同国家在生活习俗、常用语言规范及表达方式的不同,造就了跨文化交际翻译当中的语用失误,对彼此的交流、理解、沟通造成一定影响。跨文化交流不仅仅指同一国家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涵盖不同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翻译的方式来看,则包括笔译与口译,由于笔译与口译之间的要求不同,因此在翻译所用时间,翻译标准度上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跨文化交际翻译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翻译语用失误的策略方法,为从事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标准。
1导言
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内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流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不同人群的生活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存在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出现语用失误。本文以生活常见的情景为基础,从语用失误的现象、类型、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更好的交流,尽量避免语用失误发生。
2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与特征
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用特殊符号表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的象形文字、会意文字等,都证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而交流的目的则是需要传达其自身正确的含义,这样对方才能够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在不同文化、不同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则需要掌握一定方法。表达手法不同,发音不同,表达方式也不相同。基于以上原因,经过历史变迁而形成的跨文化交际也就具备了其自身特点”。
3语用失误的定义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珍妮·托马斯(Jenny Thomas)把“语用失误”定义为“不能理解别人话语的含义”(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她认为,当说者和听者没有相同的语言或文化背景时就可能发生语用失误。如果英语语言学习者在跟英语为母语者交流时犯了语法错误,他最多会被认为是没有很好地掌握这门外语,所以很容易被英语母语者接纳和原谅。但如果他犯了语用错误,就很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不友好,甚至有敌意。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犯语用失误错误比犯语言使用错误的危害更大。
4翻译在跨文化当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4.1原文信息与译文信息无法对等
“在跨文化交流翻译当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语用失误:原文信息与译文信息无法对等的情况。语义信息会传达两种信息,即为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翻译者如果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民俗等知识,就会将原文信息的表层意思翻译出来,却没有将原文信息的深层意思表达出来。那么就会直接造成译文信息失真,无法与上下文衔接起来。以“restroom”为例,从字面意思来看,可以将它翻译成“可以提供人休息的地方”,但是这样的翻译是有问题的,正确的意思应为“厕所”;又如:“He i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翻译者往往根据字面意思译为“他像家里的黑羊一样”,而这句话的正确意思则是“他是家里的败家子”。因为在英语文化中,“black sheep”含有贬义,可翻译为“害群之马”、“败家子”。在跨文化翻译当中,唯有将信息的对等含义翻译出来,才能够传达源语的正确意思。这在减少沟通障碍、促进理解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2中英文翻译在语言方面的失误
中英文翻译当中,经常会因为文化不同产生不同的表达意思。在交流中的一方看来,这样的表达根本没有任何问题,而对于另一方来说,这样的回答完全是伤害了自己。在下设对话当中:A:My grandpa is serious ill.B:Never mind.将这句话翻译成:说者A说我的爷爷病得非常严重;说者B回答不需要担心。这句话出现了两个问题:(1)表达用词存在问题。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说者B的回答是符合情理、没有问题的。但是从英国人的角度来看,说者B的回复会让人认为,你根本就没有将我说的话放在心上,而这将让英国朋友因为你的说辞而感到难过。其实站在双方的观点来看,彼此的回答都没有错,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各个国家用语的习惯性。(2)词性错误。此错误非常严重,用单词“serious”来修饰“ill”是不正确的。在英语构词当中,形容词应用副词来修饰,但是不能将两个形容词放在一起。例句中就犯了这样的语法错误,在这里应该在“ill”前面放上“seriously”,这样句子的整体含义才能正确、清晰地予以表达。又如以下例句:“They made an example of the boy.”中国的翻译者通常可能会翻译为“他们以这个男孩为榜样”,然而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他们惩罚这个男孩以儆他人”。这是因为翻译者不了解“make an example of somebody”实际是指“punish somebody as an example”,“树立榜样”应是“set an example”。所以说,中英文翻译达到一定的标准,不仅仅在于翻译的准确度,同时在于常用的用词手法,习惯性表达的掌握也非常重要。
4.3翻译用语当中的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在跨文化翻译当中是极其常见的情况,词语的错误使用会导致源语发生翻译失误,以致对方理解错误。以“look”为例,“look after”意思为照顾,“look out”意思是“向外看”或“小心”的意思。例如:A:Look out! A car is driving here quickly! B:Look out! Lucy, you must be careful in your English class!第一句的译文是:“小心,汽车正向这里快速行驶过来”。第二句译文是:“不要向外看,露西,你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同样“是look out”,如果在翻译当中意思翻译错误的话,就会令人啼笑皆非。如果翻译成“向外看,汽车正在向这里开过来”或者是“小心!露西,你上课必须认真听讲”。将“look out”放在句首,表示出其强调露西上课要认真听讲。如果用词不当,不管是谁看到这样的翻译,都会觉得不知道翻译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又如:“She is careless of her clothes.”这句话如果不假思索,可能会翻译成“她不注意衣着”,然而正确的翻译是“她不爱惜她的衣服”。“careless of”是表示“不重视”,而“不修边幅”则是“careless about”。
5应对跨文化交际翻译问题的策略研究
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不同的自然环境、国家历史、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因素,形成了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而语言则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媒介,不同的国家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的表达方式与用语习惯。翻译者的知识储备是成功交往的硬件,而人际关系能力的掌握则是成功社交的软件。提升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5.1根据对方交际姿态的提升而提升。交际姿态是指对方在交流当中,以高姿态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立场,可能会表现出藐视、不尊重的情感成分在里面。而作为翻译者,同样需要提升自己的高姿态,可以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表明自己的立场。
5.2对方控制能力提升,可以采取回敬的姿态。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对方会表现出一种控制局势的姿态,交际者应该掌握插话的技巧,采取合理的观点来反驳对方,从而获得交际的优势。当然在交际过程当中,在确保自己利益的同时,也需要认可对方的交际方式。
5.3不卑不亢,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跨文化翻译当中,会遇到各种意外的情况,会因为一些小小的过失而导致后续的翻译产生问题。在此情况之下,翻译者可以以圆场说笑话的方式一笔带过。遇到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时,也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来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
翻译工作是否卓有成效,是否能够获得一个高质量的标准,决定于翻译者本身的知识储备和对语言再造能力的水准。而在跨文化交流当中,翻译者需要将自身的角色转化到交际翻译的角色中来,只有全方面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才能够在跨文化交易翻译当中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