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6-04-29石海燕

知识文库 2016年9期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多元性、功利性、模糊性和依附性分析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提出了高校应该加强思政课培育、实践培育、环境培育和舆论培育,以期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一些借鉴。

十八大报告中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承载着我国的未来发展,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将其内化为价值诉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

全球化进程中,价值观的多元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网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交融交汇。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网络传播渗透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和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由于大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不成熟时期,对各种网络媒体上充斥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缺乏辨别能力,对这些观念持兼容并蓄的态度,难免会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功利性。市场经济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和宗旨,注重效率与竞争意识,当代大学生自呱呱坠地就成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他们更容易感到困惑,容易形成功利性的价值观。一些大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而是为了将来能够获得一份好工作,还有一些大学生帮助他人也不仅仅是助人为乐而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声誉,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以上现象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做事情讲究等价交换,以获得个人利益为目的功利性价值取向。

高校重“智”轻“德”管理中,价值观的模糊性。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教育,把开发学生的才智作为目标。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实效性差强人意,尤其是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存在偏政治性,说教式和填鸭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高校重“智”轻“德”的管理方式,造就了一些大学生“高智商”却“低情商”的怪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不一,价值取向模糊。

家庭成长环境下,价值观的依附性。90后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在万般关怀下成长。一些家长凭借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价值追求,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大包大揽,有的家长早早就规划好了孩子的人生,比如读什么的大学,选什么的专业,将来从事什么的职业,这些大学生受到父母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即使父母的价值观存在问题,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依附于父母的决定,不利于独立人格的养成。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加强课程培育。思政课的任务在于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处理周边事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维度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维度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维度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方面对大学生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标准。为此,思政课首先要给大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梳理历史发展脉络,使大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模式等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培育。陈汇如认为,实践养成作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积淀与强化的作用。高校要重视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育环节,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诸如:边远地区支教活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和医院义工服务活动等。通过体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增强个人社会责任感。高校要注重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场馆等,使大学生了解革命先人为了祖国和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斗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环境培育。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悄无声息地给大学生以文化熏陶。高校在校园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好传播载体,在宣传栏、教室里、宿舍中、食堂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多设置寓情、寓教的校园设计,以便学生能够感受到环境的启迪,陶冶情操。高校要加强监管社团活动中,尤其是社团负责人要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要广开言路,汲取他人的新想法,开展丰富多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主体活动,从中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发挥网络引导作用,加强舆论培育。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一件必需品”。由于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如何以网络为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高校要完善微博、微信、校园内网、QQ等网路体系,开展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打造学生自我教育与教师引导的互动网路平台。在网站建设过程中要符合大学生的品味,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避免网站更新慢、内容陈旧、机械化、纯文字化设置较多,丰富网页内容,利用动画动漫、声音、图片等方式加强内容建设。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