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

2016-04-29任飞郭一平郑梦鸽

知识文库 2016年9期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择业、发展为先、理性客观、经济导向等鲜明的时代特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关乎于个人的就业岗位选择与职业生涯发展,更关乎于社会经济快速有序发展。加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科学引导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需要大学生自身、政府与高校共同做出努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化,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关乎于个人的就业岗位选择与职业生涯发展,更关乎于社会经济快速有序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需要重点分析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并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就业价值取向的内涵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一般性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出较为明显和单一的趋向和情感,既成为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方向体现,也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价值取向是一个人意识系统的核心部分,从根本上制约着主体因素的其他方面。就业价值取向主要受制于所处的社会背景,特别是家庭传统与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制于个体的个性、能力、情绪等心理因素。对于某一职业的评价,与该职业的社会认可度有较大的关系,并且也与经济收入及其个人的利益紧密相连。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受制于多种因素影响,需从不同方面分析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就业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时代特点

1.多元择业,就业单位性质选择范围扩大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国有企业以其就业容量大、人才需求旺盛、待遇优厚等优势逐渐赢得了毕业生的青睐。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外企、私企机制灵活,发展空间较大,而 与此同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传统优势职业的吸纳力日趋饱和,他们对毕业生的吸引力稳中有降。据相关数据显示,大约30%的大学生毕业后会把外企作为首选单位,其次是事业单位或国企,大约有15%的学生会选择政府部门。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加强,也使毕业生树立更为多元的择业观,其就业范围相应扩大。

2.发展为先,探索就业、职业、事业发展路径

从多项社会抽样调查中可知,大学生更注重个人的成长及发展机会。就业单位的文化及环境,岗位的上升空间对毕业生更具吸引力。这充分表明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产生较大影响力。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越来越成熟,他们期待在就业岗位锻炼中,发展个人的职业生涯,做出一份自己坚持与热爱的事业。

3.理性客观,就业地域范围有所变化

从大学生的就业地点分析,相比前些年沿海地区及发达城市作为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地域来说,随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减少,出现僧多粥少的就业局面,造成毕业生就业竞争更为激烈。而二三线城市经过多年的城市化发展后,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场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潜力大,就业竞争激烈程度较之一线城市要小很多。因此,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趋于理性客观,在就业地域方面的选择空间比较自由,能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

4.经济导向,个体功利性明显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经济收益的追求,二代冲击、拜金主义等社会现象给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造成了较大影响。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较为关注经济收益。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将薪水作为职业选择重要因素的占47%。一般而言,大多数毕业生选择职业的动机是取得岗位,锻炼提高,获得经济收入。而这些更注重实际物质财富毕业生,往往会回避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因此,当前大学生在经济导向的社会发展中,存在个体功利性明显的特征。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

1.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发掘学生特性

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在大学期间要努力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校期间可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也可以为自主创业做一定的准备。同时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端正工作态度,学习与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注重建立职业规划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未来就业做合理的设计。在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发掘学生爱好、兴趣、特长,使其与竞争力相结合,更好地实现自我社会价值。

2.高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

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每年寒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走入基层锻炼,了解社会,了解民生民情。校内要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创业观、职业生源发展观。同时可开展多角度、多主题的职业规划讲座,为学生讲授面试技巧、职业发展等。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3.政府有关部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政策

对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政府等可以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范围,为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就业平台。加强就业帮扶工作的开展,对于想创业的学生给与政策与经费扶持,为学生解决创业困难。对于贫困生有一定的帮扶政策。严格指导各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要求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聘,防止性别、院校及户籍方面的歧视。

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引导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为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招生与就业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