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早期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变迁
2016-04-29陈玉珊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成长经历离不开共产国际的帮助。共产国际具有“国际主义”的阶级本质,苏联作为共产国际的大本营,十月革命后中苏两国国际国内局势更加的错综复杂。随着一系列革命事件的发生,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潜移默化的在改变。中国共产党逐渐从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发展成为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成熟政党。
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倡导和组建的一个国际性联合组织。共产国际从1919年3月至1943年6月存在的24年里,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走向都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与共产国际相互妥协与碰撞的过程中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一)、共产国际代表来华与中国共产党的筹建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出维经斯基等人作为全权代表来到中国,共产国际在中国的工作随之正式拉开序幕。此时的李大钊和陈独秀等早期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国内也正为筹备建党工作进行商讨和准备工作。维经斯基来华后,首先到达北京见到了李大钊,后辗转到达上海会见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共产国际代表首先在广州、上海等产业工人最为密集的大城市建立起了革命局。在国际代表们的帮助下,中国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1921年3月,具有长期地下斗争经验的马林接替维经斯基来到了中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在中共一大上,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当时作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 “国际无产阶级相互援助”的观念。
(二)、加入共产国际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及创始人之一,希望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但陈独秀坚持中俄两党是兄弟关系,不接受共产国际高度集权的领导机制,不同意接受经济援助。马林认为“共产国际是领导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各国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在当地的支部,中共的工作方针和计划理应在第三国际的领导下进行”。陈独秀认为“各国革命有各国国情,中国的生产事业落后,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利和做法。我们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决不能带第三国际这项大帽子”。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1921年10月。陈独秀被捕,马林以外国人的身份,聘请律师使陈独秀获释。之后两人会晤,双方态度各自有所让步,马林表示中共中央负责领导一切事务,共产国际的代表只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负责人保持接触、商讨。陈独秀则表示,中国共产党拥护共产国际,对其代表的建议也应该尊重。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承认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共产党在中国的支部,认可第三国际决定的加入条件。加入共产国际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顺应时代的选择;也奠定了此后二十二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命运。但是,借此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大革命时期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这次合作完全是在联共政治局和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得以促成。指导大革命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是由莫斯科派来的代表、顾问亲自监督执行。关于共产国际支援中国革命的动机,学术界的声音很多;共产国际“挂着世界革命的招牌,行苏联利益的工具”,居高临下、夸夸其谈给中国革命带来危害。
(一)、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动机
学习历史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具体情况和主客观原因,不能只简单化的以现行国家之间的交往准则、惯例去解读当时的历史事件。“共产国际在联合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过程中,承担了指导和援助中国的国际义务。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革命组织,考虑的是整个世界性范围内的革命布局、需要统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只专注于某一个国家和某一个党是不现实的。”当然主次、先后关系的设定不可避免会带有一定本国主义立场。苏俄当时自身处境也是十分的艰难,但是共产国际当时确实是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大量的物资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援与帮助。
尽管国际主义是共产国际的政治信仰与实践准则,但每个共产党人都有各自的民族和国家归属、民族情感,这不可避免地会对思想与行动产生影响。完全没有国家利益的心理诉求和现实考虑是不现实的。至少在支持世界革命的动机上,共产国际是开始于意识形态领域的信仰。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上,列宁站在联合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高度上,提出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号召西方无产阶级支持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提到“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是使各民族和各国的无产者和劳动群众彼此接近起来,共同革命斗争去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胜资本主义,如果没有这一胜利,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现象便不会被消灭。”这一国际统一战线的理论一直被视为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基础。
(二)、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对于党际间合作的态度从中共一大时坚决否定演变成对共产国际的妥协。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达成。
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和对华政策总原则,共产国际采取的是压制共产党,扶助国民党的策略。因此,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少有的公开活动、遍地开花的大活跃时期,又是独立自主思想和权利遭到强力压制的时期”。共产国际认为共产党在一定时期还不能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国民党才是中国国民革命运动的主力,国共合作的关系中理应“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国共合作期间,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及其主要领导人陈独秀都与共产国际代表发生过争执,但最终中共都是按共产国际的意见执行。党内同志要求与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共产国际则要求对其右派势力进行退让,中共党领导人陈独秀的地位随之变得尴尬。
共产国际认为,中国共产党仍然“尚未完全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加入国民党,可以借此找到迅速发展的机会,形成强大的群众基础。事实证明,中共在共产国际一手促成的国共合作中也算因祸得福。经受了大革命的洗礼,党的规模从成立之初50多人并处于秘密活动状态下的小党,变成了有5万多名党员的全国性政党,为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和周恩来评价共产国际“中间坏”的环节。此时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基本上是错误的。1927年8月7日,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开始。
(一)、三次“左”倾错误
中国革命转折的紧急关头瞿秋白与罗明纳兹被推上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192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由瞿秋白主持,完全接受罗明纳兹起草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任务决议案》。否认中国革命总体处于低潮,不愿意承认国民党政府统治相对稳定的事实,夸大对革命有利的形式;对经济、农村问题和阶级关系提出了一套“左”的政策。在革命总策略上,主张继续进攻,反对有秩序撤退,努力“创造总暴动的局面”。对中国社会以及中国革命的现状缺乏认识,盲目乐观,坚持城市中心论,以为农村暴动很容易就能形成强大的农民暴动。“ 《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的通过,标志着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正式形成。”
1928年共产国际六大召开,“第三时期”理论提出,这是一项更加系统的左的理论。被称为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以李立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的成功经验和指导虽常怀敬畏之心,却不是言听计从。在执行莫斯科的指示制定具体政策时往往会带着当时主要领导人主观性格上的特点。这使共产国际对中共自己培养的干部产生了戒心,开始扶持对共产国际理论充满真诚信仰的顺从者。当时的莫斯科中山大学高材生王明等人被送到中国革命潮流的前端。
王明等人属于理论型人才,对当时的中国国情和革命的具体情况及国内各种力量的博弈缺乏深刻理解。结果把马克思主义教条来指导中国革命。1932年8月27日至9月15日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十二次全会,被认为是共产国际“左”倾思想发展的顶峰标志。认定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已经终结,世界革命局势正在变化,各阶级和各国之间发生巨大冲突的新时期已经就要到来。此时,党在内部贯彻共产国际的“左”倾方针,在外部面临国民党严酷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组织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临时中央机关在上海无法再立足,1933年1月迁入根据地。1934年1月中共中央六届五中全会,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发展到顶峰,会议通过的决议不顾敌我之间力量悬殊,这种进攻路线使当时的中国革命走入绝境。
(二)、独立自主的实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独立自主道路的开端。会议初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军事领导地位。这次会议与中共中央之前的历次重要会议相比,不同的是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彻底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召开。会上没有共产国际代表主持,会后也没有来自共产国际的精神做指导。并且同时中共中央一直主动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1935年8月,陈云等人抵达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汇报了此前的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明确表达了我党已经具有了能够正确、灵活地领导国内革命的能力。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政治、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等的党内人才发展现状”。
中国共产党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立自主的意识,这种优秀的组织精神通过不断的革命历练才开始显现成熟。党内关于在“独立自主”意识的表达,从陈独秀等党的创办者到李立三都不缺乏。不同的是早期“独立自主”的结果是拒绝与其他党派合作,对共产国际的指示精神所表现出来的狂妄相连;以毛泽东为代表开始的党的独立自主表现出来的是实事求是的灵活的‘独立自主’思想,党内自主决定自己的事务又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共产国际,此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已经在走向成熟。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