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意识形态视域下的“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6-04-29刘静静郑腾

知识文库 2016年9期

“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经济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必须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90”后大学生主体性,引导其正确看待各种社会思潮。

邓小平同志曾说:“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成为一个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带来的新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生活,进而影响到就业结构、收入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生活方式结构等都发生着变化,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而是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受社会结构多样化的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大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情况

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打开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但是,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华和不可控性也给“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严峻挑战。网络所承载的鱼龙混杂的“资讯轰炸”,快速地进入大学生的视野,对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而又对网络具有极大依赖的大学生而言,很容易黑白不分、自我迷失。目前,网络上经常出现一些“标题党”、虚假新闻,以博取广大浏览者的眼球。虽然相关执监管部门针对这样的情况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但是仍然没有很好地缓解该问题。

(三)“90”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接受方面的新特征

当前,“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成长需求以及群体特点的变化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时代感强,接受事物往往以自我为中心。“90”后大学生成长在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得“90”后大学生自信满满,个性张扬,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异心理。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个性独立,但对已经接受的事物容易盲从。现在的“90”后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自信乐观的个性。他们不愿意被拿来比较,强调自己的独一无二,绝不跟从别人的脚步,希望活出自己的精彩。

二、当前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一)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为如何培育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心态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当前,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摈弃“没有精神的专家”、“失去灵魂的人才”的培养模式,破解“智育愈盛,德育愈衰”的教育困境,努力培育有道德的、精神完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积极探索新的教育途径

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理论灌输外,还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将“微媒体”与“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打造“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微媒体”阵地,搭建“微媒体”平台,运用“微媒体”工具,从各方面、多角度开展“90”后大学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环境,采取“90”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途径,使教育形式多样化、现代化,使严肃高尚的教育变得生动形象,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感染青年学生。

(三)充分发挥“90”后大学生主体性,引导其正确看待各种社会思潮

教育者要充分尊重“90”后大学生的主体性,从“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入手来寻找理想信念教育的合适途径。在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交织的情况下,充分结合“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接收特点,激发其主动了解社会思潮的积极性,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其他国家的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而不是等到发现“90”后大学生的思想已经受到一些不正确的意识形态侵害的时候才去解决问题,应该具有危机意识。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