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
2016-04-29韩甜
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优秀的教师既应当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有高超的实践技能,即现阶段各个高校经常说到的“双师素质”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是影响高职教育水平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剖析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素质偏低
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在所有教师中比例很低。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不成熟及不规范性,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实践的认识还不够充分,难以渗入进行“产学研”工作,甚至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割裂的,具有专业职业资格教师的人数不多,难以达到我国相关文件中的“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应当不低于70%”的要求。另外,高职教师的队伍构成大多是一些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实践素质普遍偏低,难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加之从企业外聘过来的老师少之又少,这就使得高职教师队伍的实践素质整体偏低。
2.政策措施不配套
首先,现阶段我国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政策和措施还没有专门的规范和制度,因此,很多高校按照普通高校的标准甚至是本科或者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来进行教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等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让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盲目追求在核心期刊上增加发表论文的数量来提高自身的“价值”。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对于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可以说是用自己的“短板”来评价自己的价值。高职院校没有科学的政策措施来引导教师进行“双师素质”的提升,制约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实践机会有限
高职教育不断发展以来,我国一直通过相关的政策积极引导高职院校或者有条件的企业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只是不够扎实,甚至有些院校只是在企业“挂牌”而应付差事。很多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处于对企业相关机密的保护,或者怕教师来企业学习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和工作,因此大多数企业不太欢迎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有些跟院校关系较好地企业或许会给教师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但是企业的生产及研发水平又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没有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对于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力不从心。此外,高职院校教师的课时任务很繁重,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二、“双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校企联系,拓宽外聘师资渠道
随着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主动打开校门与企业进行专业共建或者校外实践基地共建。一方面,高校选派一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或者挂职锻炼,深入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及企业生产和研发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院校积极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者行业内的专家到学校为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技能传授。这两种方式是现阶段最为常见的高校建立校企密切联系的方式,而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外,校企之间还应当建立更为深入的合作机制,比如高职院校的科研设备及在开展相关的专业课题研究可以协助企业一同进行一定的技术创新,从而解决企业在生产及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或者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培养育人机制,共同制定相关的课程体系,通过建立“订单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培养院校师资队伍的高素质。
2.规范制度,严格考核实践成果
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保证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并应当对按照规范科学的制度对教师进行实践过程及实践成果的考核。高职院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给教师实践提供充足的机会和时间保障。对教师参加实践的态度、过程及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并严格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应当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及奖金额度、岗位晋升等的评判标准之一。督促教师“走出去”,多学习社会先进理念,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还应当积极建立教师实践考核奖惩机制,树立“双师教师”模范,而对于拒不参加实践或者实践期间品行不端的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其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3.大胆改革,探索实践新模式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不能只是喊口号,而应当在“实干”中充分发挥实践的优势。就好比在狭小的室内练习百米跑步,永远不可能达到百米冲刺时的速度要求。高职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模式,就不能禁锢在院校及课本里,而应当积极汲取各行各业的优秀知识及实践技能。比如营销专业的教师通过兼职开办了贸易公司,这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营销教师在贸易公司的经营过程中会学习到很多的营销实践经验,同时也加深了他对营销理念及理论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也就更能够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出新的实践教学方式。而这些都是在院校中难以得到的宝贵的实践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情况改革创新,实践出新的发展思路。
高职教育在培养“双师素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高职院校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让“双师素质”的培养能够为教师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发展,高职院校才能越来越好,才能够为教育事业提供强大的源动力。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