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2016-04-29赵冬香连利河
文中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的现状,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学院为例,从经济、技术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在现有条件下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可行性,并进一步阐述了笔者观点。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指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合并升本、转制升本、民办升本和独立建本等方式向地市级城市布点建立起的本科层次院校,其中多数高校举办本科教育的时间短,或者根本没有本科教育经历。而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其存在的建设资金短缺、馆员业务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匮乏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应用在图书馆领域,RFID可以实现自助借还、减少借阅流程、提高流通速度等,进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高图书管理效率。
截至2010年底,全球约3000余个图书馆采用 RFID 技术,并且以每年 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面对RFID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也在考虑是否引入RFID技术。文中将以凯里学院图书馆为例,具体分析引入RFID的可行性。
1 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现状
1.1 资金投入少
地方本科院校主要由当地政府财政拨款,然而许多院校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凯里学院为例,因为新校区部分工程在建设中,如体育馆、博物馆、学生礼堂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现已欠银行几个亿,而政府经济能力有限,拨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多余的资金给图书馆投入。每年只能保证基本的购置数字资源和纸质图书的费用,而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要依靠图书馆自身申请国家项目来完成。
1.2 馆员整体素质偏低
近年来,为了学校发展需要,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接纳了大量新引进人才家属。例如,凯里学院图书馆有正式工作人员34人,而其中家属有13人,占了近40%,且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关键岗位人才紧缺稀少,想引进技术人才却没有空编制。34人中有中、高级职称的不到50% ,而图书馆急需的具备必要的图书馆知识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更是寥寥可数。
1.3 信息闭塞,资源匮乏
地方本科院校基本处于小城市,许多为县级市,位置相对偏远,多数只能通过网络来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因经济原因,馆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新技术研讨会的机会较少,馆员整体业务水平很难提升,进而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
1.4 技术相对落后
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虽然基本上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是硬件设备相对陈旧,数据中心服务器普遍服务时间较长,图书管理系统不完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人才紧缺,没有形成研发团队,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有限。尤其是在防黑、防毒方面滞后,对图书馆网站数据、购置的电子资源及师生个人信息等构成安全隐患。
2 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引进RFID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RFID应用在图书馆方面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鉴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我们只是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来分析下引进RFID的可行性,以供大家参考。
2.1 RFID的价格依然超出地方本科院校的承受能力
高昂的价格制约了RFID在图书馆领域的普及推广。众所周知,图书馆引入RFID技术的基础就是每本书都要先粘贴RFID标签。以凯里学院图书馆为例,有纸质图书近一百万册,虽然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成熟,RFID标签的价格已大幅下降,但其价格依然维持在1元左右,仅此一项就是近百万元费用。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必须购买读卡器、双通道安全门、自助借还机、馆藏定位系统等设备,这又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而接口费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地方,比如凯里学院图书馆今年新购置了一台室外自助还书机,可识别条码和RFID标签,共14万元,其中软件接口费2万元。可以想像若图书馆全部更换RFID设备,仅软件接口费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地方本科院校为了自身发展,多数只是在本科教学评估前大量向图书馆投入资金,评估合格后则把注意力转到基础设施建设上,只提供给图书馆保证基本运转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引入RFID技术,提案被采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2.2 RFID数据模型和数据交换接口不统一
这是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时存在的两个致命问题。数据模型是指定义存放在RFID标签中的数据格式、内容,数据交换接口是指应用系统平台与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规范。目前尚无针对图书馆应用的国际和国家标准。RFID供应商通常不得不自行定义数据模型,这样就导致数据内容、编码方式、存储形式等不统一,使得不同厂商之间的标签、设备不能交互。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3年,高校图书馆RFID应用技术联盟发布了“数据模型规范解读应用指南”,2014年发布了“通用数据交换规范”。通过使用该规范,基本实现了不同厂商的设备和标签之间相互读写,但不同厂商的RFID设备和读写器、不同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相互之间仍然无法互联互通。甚至不同厂商RFID应用系统框架体系也不一致,致使图书馆只能选择一家厂商,选择之后,就只能绑定在他身上,没法换用其它厂商的产品,易形成价格垄断。虽然目前已有包括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在内的40多家高校图书馆使用该规范,但对于经费有限的地方院校图书馆,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冒然大量引进RFID设备,则可能造成高价引进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使用后被厂商挟制,后续面临着大额接口费和高昂的升级及维护费用。
2.3 实施周期长,所需人力、物力较多
在图书馆全面应用RFID技术,别的暂且不论,单单是每本图书都要经过下架、按顺序装车、原标签“灭活”、贴RFID标签、注册、上架、定位这些基本步骤,工作量大,耗时长。如凯里学院图书馆有图书近百万册,有限的工作人员既要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转,又要进行以上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当然,部分基础工作也可以请勤工助学同学帮助完成,但有限的资金,无法满足需要,大部分工作仍需工作人员自己处理。
基础工作之后的技术测试等,需要技术部工作人员有基本的RFID知识,而现有的技术部人员对RFID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学习及技术培训,对其动态、基本原理、优缺点等一知半解,若突然承担这么大项目的测试、监督工作,其风险很大。其他地方本科院校也存在类似问题,若冒然引进RFID技术,那么在几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等都会逐渐暴露出来,风险值过高,甚至可能会导致项目停滞不前。
3结语
尽管我们分析了一些RFID技术在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应用时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不是否定RIFD技术本身,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智能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其技术上的优势是无可置疑的。只是现阶段,以地方本科院校的实力,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宜冒然大规模的引入RFID技术,但是可以像凯里学院图书馆一样,先小范围的尝试引入基于条码识别的24小时自助还书机或者借还机,逐步为后期引入RFID技术做了铺垫。
虽然现阶段因为各种条件限制,地方本科院校图书馆不宜全面引入RFID技术,但是,RFID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势头是无法阻止的。我们相信,随着RFID技术的日益成熟、硬件设备价格的下降以及接口问题的解决,RFID必将走入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园,并在全国图书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