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2016-04-29郑莲莲

知识文库 2016年9期

为着应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也为着提高教学效果,近年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希冀以“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认知背景或调动学生已有认知为学习服务,并以学生学习心向的激发——即“情”来提高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意愿,成为一种不二之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主要是教师对情境创设艺术的把握不足,也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从而违背了情境创设的目的,无法达成相关教学目标。

一、情境创设要以教材为据,充分利用好教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把这句话放到思想品德教材身上,也可以这样讲。但这个“例子”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在所有的教学资源中是最为重要的,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因而,它也是教师实施“教”与学生进行“学”的重要依据,是成功的教与学活动顺利开展以及教学目标真实落地的重要保障。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上,这种“境”的设置也应是以教材为据并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的。

即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人教版,下同),全课由引言和“走进青春”、“感悟青春”、“祝福青春”三框内容组成,主旨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知青春期烦恼,进而学会悦纳自己、调控好青春期心理以及与异性同学恰当交往。但对学生来说,他们感受到的首先是青春期的烦恼与误读,而非青春期的美好。因而,教师在本课前两框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要从总体上把握好,既要引导学生充分诉述自己进入青春期后的烦恼,也要注意加强对情境的控制,避免这种诉述成为所创情境之主要部分,而弱化了对学生感受青春期“美好”的引导。事实上,我们从本课六个小标题“青春悄悄来”“成长不烦恼”“青春误读”“青春畅想”“青春的幸福”“寄语青春”的顺次中也可读出,青春的内涵以及引导学生对青春的充满希望才应是本科教学的主题与主旨;于其素材运用,如教材41页以字母A、B、C、D、E、F、G、H、I等本身的字形来对青春的意义进行解读,就是非常好的情境素材,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其进行阅读、理解、讨论及至认同的情况下,再引导学生或用其他字母进行解读。这些均可引导学生感受“青春期的美好”而使情境教学更上一个层级。

二、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认知要高于生活

如课标所言,与“初中学生逐步扩大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的基本课程理念相适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以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成为课标对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教学建议。表现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应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的,以使情境的创设真正达成其目的——以生活经验的调动为“境”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情”。但显然,这里,教师为着弥补教材的生活性不足的缺点而进行的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不应仅仅停留于生活本身,而应对情境中出现的“生活”进行更高境界与更深层次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把握其表象背后的本质,进而达成课标之目标设定“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以及“提高他们(指学生)道德践行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助力学生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之必需。

如教学九年级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学会合理消费》(第3框)时,为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主题学习状态,某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引入学生日常生活中零花钱的消费为例,引导学生按每天5元、每月在校时间22天、全年在校9个月,计算全班57名学生一个月间的消费总额为20430元后,却停留于让学生惊讶与感叹如此高的消费金额——“你们每天的零花钱太多了”。对此,不能不说这位教师的举例与学生的生活是贴近的,它本身就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也不能不说对该例的认知停留于这一表象层级而缺乏理论性的认知,显然是把思想品德课当作数学课上了,它几乎完全没有达成应有的教学目标。教师完全可以透过该例引导学生认知,这些消费中,在消费之前有无预算、哪些消费是非理性的、哪些是非绿色消费、是否有过度消费之嫌等。毕竟,本课时的教学主旨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情境创设要目标明确,提高针对性

如前所述,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情境创设是有明确的目标设定的,即“境”的提供与“情”的激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种目标的指向就应更为具体和明确并为后续教学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而不能游移或使之仅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如前述在教学中引入学生日常零花钱消费的例子,教师的情境创设目标设定仅限于以此为切入点引入相关内容的教学,因其过于肤浅是而不恰当的。事实上,教师完全可以此例展开案例教学,深挖蕴含其中的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教学点并合理设置,进而在师生及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争辩、思考等过程中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零用钱消费过程中蕴含的应有的正确且合理的消费观。同时,与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相适应,情境创设的针对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一旦所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间出现不应有的游离,超过或落后于学情实际或针对性不足,它们都没有办法达成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前述“感悟青春”一框内容时,有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青春期题材的电影视频片段《青春荷尔蒙》,虽则与教学内容相关却关系并非密切,并会因过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而降低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关注度和学习意愿。而这显非情境创设的初衷。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情境创设是必要的,但必要以提高教师对情境创设的总体认知与良好把控为前提,加强对相关事项的注意避免其副作用的发生,否则就会违背创设初衷而不能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了。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周宁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