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听、敢说、美读、爱写
2016-04-29纪淑骅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速度慢,内容少,主要以识字写字为主,课堂效率比较低,在学校大力推进高效课堂研究的热烈氛围下,我也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探索与尝试。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我着重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尝试训练,从训练学生的基本语文技能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听力训练,提升听的品质
高效课堂首倡者,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实践者李炳亭老师提出高效课堂的特点是“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其中“快节奏”这一特点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是一项大的挑战,一年级的学生连稍长的句子都听不懂,生活中一些指令性的语言也无法理解,何谈课堂中的“快节奏”?所以低年级学生首先要训练的就是倾听的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既提高听的品质,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呢?我就将听力训练融入每天的语文课堂中。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离不开字词句,默写是常用的检查方式。习惯的默写方法就是老师报一个,学生默一个。为了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我就连报三个词语,报两遍,要求学生在听老师报完词语之后才能动笔默写。刚开始,学生经常性地只记住第一个和第三个,更有很多学生只能记住一个词语。在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三个词语连报,只要报一遍,大部分学生都能默出来了。这样的训练并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只要把习惯的默写方法稍稍改变就能收到不一样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还仅仅是第一步,学生的倾听能力是随着知识的累积逐渐进步的,听力的训练也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第二步就由听词到听句的训练。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老师经常会设计课中操来缓解学生的思维疲劳,重新唤起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我就利用课中操的短短时间进行“小耳朵开火车”的游戏。老师说一句稍微长一点的句子,悄悄说给两组“火车头”听,听清楚了就点点头传到下一个小耳朵里,如果没听清楚就能眨眨眼睛再听一次,然后一个一个开火车听下去,最后的“火车尾巴”再悄悄说给老师听,由老师分出胜负后再请这些“火车尾巴”公布各自的答案。这样的游戏有趣有益有效。只要持之以恒日日训练,课课训练就一定能有长足的进步。现在我们游戏的句子包含各种信息,各类词性,并且有时候特意会放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比如“今天奶奶让我特别提醒粗心的爸爸下午两点要去车站接我在外上大学的姐姐回家。”像这样的长句子,人物称呼有三个,还有具体时间这样的小细节,学生基本上能比较完整地复述出来,而且这样的游戏训练法方便又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全员参与,全民训练。这样的听力训练能培养学生专注、投入的倾听习惯,并且一边听一边记忆,再由口或由写呈现出听的效果来。第三步训练通常运用午读课的时间和阅读课的时间,在学生听完故事后,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例如主人公的名字,故事发生的地点,类似于这样的一些故事要素性的问题。这样由听转化为理解再由口头表达来呈现听的效果,就要比简单的照搬记忆再表达,要求更高了,难度也更深了。 刚开始可以老师讲故事老师问,再然后可以学生讲故事学生提问,这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故事的关注点完全与老师的关注点不一样,提问的学生经常会关注故事里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想刁难其他同学,以显示自己听得最仔细,况且只要有小朋友提出的问题难倒大家,还可以获得奖励,因此学生都非常仔细地听故事的内容。在这样的激励环境下,学生非常热衷于听故事并根据故事提问,这样的听力训练既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思考与提问的能力。经过这样的听力训练三步走,学生的倾听能力与品质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优质的倾听才能使课堂节奏逐步变快,才能让课堂真正高效!
二、逐层递进,养成说的习惯
语言是一种工具,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用来表达,尤其是口头表达。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词汇量少,语感也比较缺乏,常常连话都不完整,更别提让他们说出正确优美的语句来了。因此学生的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怎样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呢?以苏教版第三册课文《秋游》为例,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师:喜欢农田的小朋友在哪里?请你来读一读,说说哪里美?
(交流说出了农田里颜色多很漂亮)师:你在农田里都看到了什么景色?生:我看到了稻子。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稻子?生:我看到了金灿灿的稻子。师:你看到一大片金灿灿的稻子像什么?生:我看到一大片金灿灿的稻子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子。师:太棒了,你一次比一次说的完整一次比一次说得美。同学们看:出示小黑板
师:请你来说说你看到的其他庄稼。生:我看到红彤彤的高粱像举着一串串火把。生:我看到红艳艳的高粱像一片火焰在燃烧。生:我看到雪白的棉花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生:我看到白花花的棉花像是下了一场厚厚的大雪。
师:秋天的农田里有金灿灿的稻子,有红艳艳的高粱,有雪白的棉花,他们都成熟了,一大片一大片,像一幅色彩艳丽的画卷,农民伯伯看着一片丰收的景象多开心啊!让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来夸一夸秋天的农田。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这样的说话训练是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不但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而且让学生知道在一个完整的句子里应该把学过的词语放在哪里。类似于这样的阶梯式的说话训练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里俯拾皆是。这样的训练久了,学生慢慢就养成一定的语感,说出来的话就具备一定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经过每课的说话训练,学生会说了也就敢说了,敢说了就是在思考与交流了。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也是课堂高效的重点。因为学生沉默的课堂绝不是高效的课堂。
三、课堂阅读,训练读的方法
叶圣陶老师说过“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由此可见读与写的能力在语文学科里是多么的重要。高效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掌握到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读是贯彻始终的,各种形式与目的的读,都是为了读得好,读得美。如果在教学中能借助典型的课文教学生朗读的方法,那么学生以后在遇见相似的课文时就明白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读了,这就是语文朗读的技能。例如在苏教版第三册《水乡歌》一文的教学中我就作了这样的尝试:因为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诗歌,节奏明快,语言生动,学生也非常喜欢读,我在刚开始上课前就说要开展朗读比赛,学生兴致盎然。
师:迷人的江南水乡是每个人心中向往的地方,碧波荡漾的水面,挨挨挤挤的渔船,优美悦耳的民歌,像一幅有声的画,像一首流动的诗。你最喜欢水乡的什么呢?请你选择你最喜爱的一个自然段,好好读一读,我们要比一比谁是朗读高手,评一评谁是最佳评委,在这读读评评中来品一品水乡独特的韵味。
师指名2~3位小朋友读。
师:有比较才有优劣,有评比才有进步,哪位小评委来评一评呢?生:我觉得﹡﹡﹡小朋友读得好,因为他读出了问号。生:我觉得﹡﹡﹡小朋友读得好,因为他把千和万读出来了,读出了水多。生:还有一个连一个也让我们觉得水很多。……师:是啊,水乡的小河啦、池塘啦一个连一个多得数不清,这里是水,那里是水,处处都是水,你能读出水的多来吗?再次指名读,并评价。师:看来只要读好这几个表示水多的词语就行了啊,老师也想参加朗读比赛了,欢迎吗?师范读“处处绿水荡清波”做动作并出示,请小评委评价。生:老师读的时候声音越来越轻了,让我觉得水很清澈。生:老师还读得越来越慢了,尤其是荡清波三个字。生:好像有一圈一圈波纹荡开来了。
师:谢谢小评委的点评,有谁来挑战我吗?指名读,引导:这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里的小鱼小虾。读—— 这水真美呀!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读——微风吹过,水面笑出了一个个酒窝。读——师:水乡的水在大家的朗读声中更美了,看图(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水乡柔柔的清波里吧,齐读第一自然段。师小结过渡:看来只要把“荡清波”读好就能让句子变美了。从小评委的点评中我们知道,要想把水乡读美有这样的方法:抓住关键词,重读或轻读。(板书:抓住关键词)。其他小选手喜欢哪一自然段呢?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练一练。
在学生朗读、点评后,学生已经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朗读课文了,老师再小结点明一下这样处理的方法叫做“抓住关键词”。那么学生就非常理解,并且在下一自然段的朗读和点评中反复说到这一点,那么老师就不需要重复教学生怎么去读其他自然段了,因为这首诗歌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在教学中根据第二自然段的特点,经过想象说话的训练,最后我们总结出第二种方法: “加上想象”就能把它读得更有韵味。学生在练习朗读和比赛朗读中反复运用这两种方法,很快就能读好课文了,小评委在点评的时候就能直接根据这两点方法来评价。这样的阅读教学是层层递进的,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收获了朗读的两种方法,这样的方法脱离了这篇课文后还有更大的作用,这就是语文技能的习得。在后来教学《夕阳真美》这篇课文时,学生能够直接用这两种方法来朗读和评价了,这不正是高效课堂的体现吗?
四、激发想象,培养写的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完全没有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并不要求能够写出流畅优美的文章,只要拥有写的兴趣就足矣。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只要适时给学生的脑海里植入一些想象的种子,那么他们的脑袋里就会拥有很多奇妙的想法,当这些想法找不到出口生长时,再给予适时的引导,就能让孩子们的想象之花流淌在笔下了。
听说读写是语文技能的四大基石。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不停地给这四大支柱添砖加瓦,不断地巩固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那么课堂也就逐渐高效了。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效率也没有最高,唯有更高,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会勇往直前永不止步。
(作者单位:常州市星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