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实践心得

2016-04-29金芸

知识文库 2016年9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广,小学音乐新课标要求我们还原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切身站在学生的立场抓住他们的心理需求,提升孩子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讲述太多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积极引导同学们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互动中来,通过切身体验领悟到音乐所传递的信息,并产生互动与共鸣,从而生成审美能力。鉴于此,笔者特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怎样学习新课改精神,完善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情境渲染情感,形成音乐共鸣

恰当的情境能渲染情感,产生美好的感官体验,形成心理共鸣,唤起他们学习音乐的需求。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注意课堂引导的语言艺术以及亲切和蔼的鼓励方式,以便于引导同学们快速转换思维,切入到情境中来,让他们沉浸在融融一体的愉快、和谐的音乐情境中学习与探究。

当然,情境不是放一幕视频或放一段背景音乐就可以生成的,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的积极互动是其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带着良好的学习情绪和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调动同学们积极互动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们产生主动理解、感知和学习音乐的情感动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黄昏》时,我们就可以在课间先在黑板上画上村落、小山还有夕阳,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视频材料或图画,然后我们设计语言因势利导,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古人的诗有的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的说‘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的说‘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大家也不妨看着图片回忆一下某个记忆深刻的黄昏,夕阳渐染,你曾经的心情呢?”。通过这样的引导与设问,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忆给自己印象深刻的美好的黄昏情境,感受到黄昏景色给人带来的悠闲和雅致。如此引导情境互动为接下来的生成性的教学创造了主观的条件。最后,在融融的情感下,开展正课,让同学们在深情的传唱中学习并掌握歌曲二声部的轮唱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形成音乐共鸣,达成教学目标。

二、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阶段处于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初级阶段,其知识结构、学习认知能力和音乐基础知识都比较浅薄,音乐审美能力有待开发和提高。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学还要注意帮助学生拓展音乐视野,并发散思维理解音乐所表达和描摹的情感。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尤其要注重诱导孩子们去探索理解和学习相关音乐知识,自主培养音乐情趣。以此观之,我们也不能让孩子拘泥于当代流行音乐的学习和认知,还要了解和涉猎一些千古传唱的古代音乐佳作,并在相关历史背景故事牵引下,启发大家展开想象,产生探索学习的欲望。比如,音乐文本中就收录的唢呐独奏曲《百鸟朝风》以及管弦乐《春节序曲》等古典音乐欣赏,其教学目的不是让同学们学习演奏技巧,而更多地是在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民族音乐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另外,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体验文本之外的音乐魅力,如播放影视文艺节目中涉及到民乐、民歌等片段,这时我们可以借机让大家认知相关乐器和乐曲,引导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并喜欢民族音乐,拓展视野,丰富音乐积累,提高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为进一步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三、巧用媒体互动,完善感官刺激

小学音乐新课标指出:小学音乐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要注重给予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和感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从而循序渐进,产生积极的音乐认知情趣。音乐学习需要即学即练,有着很强的互动生成性,只有通过多重感官刺激来完善音乐律动冲击,探知音乐的美才能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技巧。而现代多媒体集声效、影像于一体的优势正好契合了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正好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协助我们生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立体信息空间,让学生从真实、形象、生动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刺激中体味,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比如教材中有一曲活泼有趣的《小猫钓鱼》。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情感地进行演唱,培养孩子们体味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笔者从小学生实际认知规律出发,依据这首歌曲的特点,将《小猫钓鱼》的趣味故事娓娓道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然后再通过动画短片播放,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我趁机导入新课教学,给大家带来深刻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音乐教学,可以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因势利导,让同学们感受到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整合带来的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其积极参与音乐学习的意识,让大家乐学、爱学,最终提高音乐能力。

总之,要想引导小学生上好音乐课,有效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一线音乐教师就必须遵从他们的认知规律,然后设置契合他们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案来探究音乐的生成和发展。引导学生从气质、形象以及情感等方面去体验和感知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提高音乐鉴赏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进而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让我们继续探索音乐教学原理,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这也是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最高体现。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