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重要性
2016-04-29樊明赟
化学这门学科与数学、物理等学科比较,需要记忆的内容特别多。有些内容不仅要弄清楚,反复理解,而且要设法记牢。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应用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人类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手段。学习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的记忆。我在化学教学最优化中是这样培养学生记忆力的。
一、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记忆是以注意力为基础的。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将教师讲授的知识,通过各种器官储存在大脑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呢?
上课时教师要设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要培养学生有意注意,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到预习课文。这样学生在上每一堂新课时,能明确这堂课将要讲授什么内容,做些什么实验,并将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带到课堂上来,有意识地注意教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时教师还可布置预习提纲,提出一些供思考的问题,学习带着问题预习会引起对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预习“苯”一节时,就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从苯的结构特点,说明为什么苯的性质介于饱和烃和不饱和烃之间。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上课时就会有意识地注意教师是如何讲解的。对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设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根据化学课的特点,可以加强课堂演示实验,以各种不同的、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讲课,对学生有目的的听课,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起了很好作用。
上课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上能同时做到耳听、手记、脑子动,各种感官配合默契呢?关键在于记笔记的技巧,这需要教师具体引导。从化学课来说,笔者认为应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将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下来。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里,当教师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时,只要注意听,不需要记笔记,因书上都有了。但是必须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和步骤记下来。又如,“摩尔”这一章公式繁多,若没有掌握计算要领,容易发生计算错误。实际上这些计算的中心问题是“物质的量”的计算。“物质的量”将物质的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联系起来。如何联系呢?这就是课堂笔记应有的内容。
二是教师在讲授化学概念和理论时,应把学生在理解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指出来,让学生记下这些错误。例如,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时,学生必须注意到四点:一是指标准状况下;二是指1摩尔;三是指任何气体;四是指约22.4升。以往学生在计算时经常会因为忽视了这四点中的某一点而发生错误。有的学生将22.4升误认为与溶液体积的升相同,从而运用到溶液的计算中。学生在课堂上注意了这方面的讲授内容,不但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记忆效果。
三是化学课演示实验比较多,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每一个实验内容、出现的现象、现象的解释以及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这有利于学生将直观思维与理性思维联系起来,在头脑中留下的记忆会比较深。
二、尽量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记忆材料的内容
记忆有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之分,死记硬背是机械记忆,容易遗忘,经过思考的理解记忆,才能经久不忘。因此,要教育学生不要死记硬背。理解记忆是说理解是增强记忆的关键,对记忆的内容理解越深刻,大脑思维越活跃,则记忆效果就越好。
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时,为便于学生记忆,可用“动、等、定、变”四个字来帮助学生记忆。“动”指的是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等”,指的是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的速率相等;“定”指的是反应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变”指的是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状态就被破坏了。此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也发生变化,直到在新的外界条件不变时,又建立一个新平衡。学生理解了这四个字后,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就深刻,记得住,记得牢。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理解的结果和证明。理解本身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了合理分析和掌握内在必然联系,自然也就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
三、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
比较和归纳可以帮助记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整理所学的知识。
物质性质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物质性质内容丰富,学生往往反映记不住。如果孤立地记忆物质性质,则容易造成张冠李戴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些同类物质的性质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比较归纳。例如,学习各类烃的性质后,将它们的分子式通式、结构特点、燃烧、取代和加成反应,鉴别,制取,列表进行比较,经过这样的比较和列表归纳,可以使分散零乱的知识条理化,这有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
综上所述,学生要获得良好的记忆,必须重视第一次感知。教师讲授和实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次感知,第一次感知程度如何可以决定记忆的程度。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验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教学中要反复应用已学的知识,强化学生记忆的痕迹,要组织好复习,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反复复习,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