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创造性

2016-04-29陈海飞

知识文库 2016年9期

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的重要标准是:教师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献智献艺,学生为求得更高的学习水平而迎难拼搏,其具体表现如下:

1、采用探研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设实验促进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的课堂教学情境。如创设悬念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维;创设乐学情境,保持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创设奋进情境,发展学生的个性等。

2、正确处理好教学的各科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滥用教师的权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不放任自流,课堂上师生感情融洽,互助互动,密切配合,共同探讨。实现活跃与恬静的统一,热烈与凝重的统一,宽松与严谨的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3、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上获得成功,教学效率高,教学质量好。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学科间整合,不留原有的分科教学模式,将研究性学习迅速引人科学课的教学,教师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有较大的收获,即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受到了教育。一堂课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即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得好”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并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色,师生迈向互助、协作、互动的新的境界:即教师从“我要教会”到“我要教好”,学生从“我要学会”到“我要会学”。

4、学校创设尊重教师、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罗杰斯认为:人在本性上最具有自我实现需要,当其它需要得以满足时,他就趋向于自我实现,充分发展个性。因此,尊重教师,学校以最大的财力来提高教师的待遇问题,能解决教师的困难。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取得成绩及时肯定予以表扬和奖励,创设性的经验予以推广,推广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师职称、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就业方面为教师办实事,满足教师的基本要求,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参加各科科学培训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出版学习著作,授予荣誉称号等,则是满足高层次的需要。学校还对教师个人订专业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教学比武获奖,学术会议上论文获奖,培训出学科、文体竞赛获奖学生等都制订了相应的奖励办法,实践表明:及时的专项奖励比年终评比效果更好。其外,学校根据教师们各自的特点,分别给予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如多上公开课,示范课,及时总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5、重视以人为本,实现教学民主化。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和谐,人的作用,重视人的潜能和价值,强调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平等相处,密切配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发展个性、互助互动、探索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实现教学民主化,是充分发挥各自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学校防止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谩骂、体罚,不尊重学生人格;偏爱成绩好的学生,提问、辅导、批改作业、评卷优先考虑他们,歧视后进生,座位偏在后面,只要他们不影响别人便难得看上一眼;不平等对待学生。这些做法都严重的违背了教育方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抬起头走路”。因此帮助后进生与培养尖子生同样重要。

教师平时注重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研究建立学生学习组织,促进学生与学习的合作、互助,促进师生的互助,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学生一道娱乐、一道解题,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谈中潜移默化的介绍一般的学习方法。

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期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备课,不容忽视。由于国家教育布局的调整,普通高中得到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得到迅速扩张,导致了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师资严重匮乏,一般初中的骨干教师成了高中抽调的对象,初中教师中有一大批教师是将小学教师跨岗补充到初中的,这就造成了初中教师队伍素质的迅速下滑,很难适应初中科学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校、教研组就组织全校科学骨干教师带头备课,集体备课,组织学生参加,师生共同备课,开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科学整合,进行积极性研究和互助,以弥补部分教师的通适性知识、学科知识的不足,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学习气氛,提高了思想水平,优化了教学方案。

抓好教学反馈是密切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6、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意进行心理疏导。

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升学竞争激烈,学生之间人际关系难处,家庭、亲戚、个人的期望值适度,父母离异和再婚、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留守、没有母爱、天灾人祸等,社会是产生心理疾病的土壤,而性格是心理疾病的种子,也是根本原因,对于社会问题,尽量让学生多接触正面的东西,多想想“人间正道是沧桑”;对于学生思虑得过多,不善化解,以致消沉、冷漠、焦虑、恐惧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锻炼,和别人多交流,振奋精神步入到孜孜求学的洪流中来。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应及时肯定和表扬,错误的应启发、诱导使其正确,即便答不出来,也宜于用“时间不够,考虑不充分”“请坐下后再想想看,我相信这个问题迟些是能解决的”等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当然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喊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答,不仅对答案进行中肯的分析,也要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态度,表述予以鼓励性的评价,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优等生和后进生都是非常认真对待上黑板演算,做完后,回到座位,发现错了,又会上讲台更正,教师应鼓励发扬这种精神,并对思路清晰,用语准确,板书工整,格式规范等优点予以表扬,总之,表扬的成分越多,激励性越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赵集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