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要素探微
2016-04-29武梦杰
小学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因为小学生年纪尚幼,正处于一个学习的启蒙阶段,一旦教师的教学理念或者教学方法出现失误,对小学生产生误导,其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这种说法绝非危言耸听,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的不仅是责任,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另一方面,语文学科本身也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不是算数,记住法则就可以得出结果,学习语文需要用心,教语文更需要用心。
我在教学和观察的过程中发现,能做到下面这三点,可以让语文教学更加有效。
一、唤醒:让语文鲜活起来
小学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不同于数学,只要记住法则,就可以准确得出结果。小学语文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学的基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准确地说,工具性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形”,人文性才是它的“神”。所以,要让孩子们学好语文,除了学好字词、语法这样的基础,还要让孩子们走进语文的世界,看到一个真正鲜活的语文世界。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有一首李白的《望天门山》,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给孩子们讲授这首诗的时候,大概会有这样三个层次,其一,讲诗的内涵,也就是简单的词句解释;其二,讲出诗的意境,两岸的青山、流水和一叶孤舟,构成了怎样一个迷人的意境;其三,在意境的基础上,讲出诗歌背后更多的神韵,这就需要教师为孩子们准确地介绍作者李白,比如可以这样介绍:李白才情四溢,他非常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是一个非常喜欢游历山川的人,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写景,更是表达了一个人对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在这三个层次中,第一个层次显然是比较死板的教学方式,而后两个层次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诗歌在孩子们的心中活起来。
二、鼓励: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纪还小,往往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方法,会比较容易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不过,同样是因为年纪太小,他们心理上承受挫折的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鼓励多于批评,甚至让批评之言彻底消失。成人尚且需要鼓励,何况孩子。特别是那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孩子,因为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厚积才能薄发,他们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显出成效,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去鼓励,而不是武断地将其定性为差生,或者笨孩子。
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一篇课文,课文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讲述的是燕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的故事。小燕子第一次回来后对妈妈说:“冬瓜大,茄子小。”这时,燕子妈妈对小燕子说:“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再看一次后回来对妈妈说:“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在妈妈的鼓励下,小燕子又去看,结果又发现了更多的不同。
燕妈妈一直在鼓励小燕子,给予它更多机会,而不是因为第一次做得不够好而责备。其实,在小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前者好比是燕妈妈,后者好比是小燕子。燕妈妈对小燕子的态度,正是小学教师对待学生的应有态度。不能因为“小燕子”做得不够好就表现出不满,甚至大加指责,而应该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去鼓励他,督促他不断的进步。
实际上,兴趣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而且会更加高效。
三、实践:生活需要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
学好数学可以算账,去买东西也好,去做生意也好,这都用得到,但学好语文有什么用?可能在很多小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眼里,都存在这样的一个疑问。他们认为语文是一门空洞的学科,学好还是学坏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这是对语文的一种极大的误解。
首先,小学阶段的语文,除了识文断字,已经开始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最基础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往往也是最重要的。而理解能力,也是孩子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就算是数学,也需要良好的理解能力作为基础。
更重要的是,语文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基础的层次来说,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在现代生活中较好地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特别是在越来越重要的人际交往中,更加得体、准确地表达自己。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说,语文学习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起点,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和经典故事,都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心灵补给,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活是离不开语文的。其实反过来,语文当然也离不开生活。语文以学科、课本的形式出现,但要真正学好语文,还是需要到生活中去实践,正所谓学习、实践、再学习,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叫《我不能失信》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个故事,说有一天爸爸妈妈要带她到一位伯伯家去做客,而宋庆龄非常喜欢这位伯伯,早已盼望着去他家里了。可是,就在要出门的时候,宋庆龄却犹豫了,她想起来自己已经和小珍约好,这一天要在家里教小珍叠花篮。爸爸妈妈都说,可以给小珍解释一下,改天再教她,但宋庆龄就是不肯,坚持要留在家里等小珍。显然,宋庆龄是不愿意做一个失信的人,她的这种行为也赢得了爸爸妈妈的肯定和赞赏。我们在给孩子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就建议不要拘泥于课本,而是要让孩子们走进生活,一方面,可以鼓励孩子们讲出自己曾经守信或失信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怎么去信守诺言。
小学语文的学习,看似简单,实际却不是那么回事儿。同样,小学语文的教学,看似就是简单的识文断字,其实也没那么简单。语文,是一门富含神韵的学科,越是这样的学科越需要用“心”去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把握好本文中提到的三个关键点,相信可以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苏坊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