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师隐性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

2016-04-29杨玲

知识文库 2016年9期

无论是哪一类科目的教学,教师在其中都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且起到了核心的引导作用。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英语已然成为了我国教学科目中的必修科目之一,而大学作为培养社会精英人才的摇篮,其中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发现,教师在进行课程的教学时,总会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的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以及个性和品格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种有意识或者是无意识融入在教学中就形成了一种隐形性的教学。

一、隐性课程实施的要素

隐性课程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那时的隐性课程指的是班级中所组织的活动以及所构建的激励机制等并不存在明显教学特征,但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励性意义的要素。在这之后,国内外的教学专家都注意到了隐性课程在教学中对教师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素养提高的右下作用,并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也正因如此,隐性课程所包含的要素也得到了相应的拓展。现如今,关于隐性课程中的要素已经不仅仅是指学校的相关制度和活动,同时还包括了与学生相关的社会和家庭中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的要素。而就大学的英语教学而言,与之相对应的隐性课程往往包含了校园的文化建设、班级的活动和班风建设、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构建等要素。其中,校园的文化建设指的是一个较大的方位,良好的校园文化和风气对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养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班级的班风和活动建设则是一个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相对激励作用的小范围要素;而师生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很大作用。

二、调查研究

1.研究内容和方式

笔者分别选取了不同区域几所大学中的英语教师作为研究的对象,从他们的年纪、教学时间、学历、职称和地域的不同等几方面出发分析了他们对隐性课程的了解情况。

2.结果分析

笔者总共选取了不同区域大学中的英语教师50人:年龄在21周岁-30周岁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40%;年龄在31周岁-40周岁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46%;年龄在40周岁向上的有7人,占总人数的14%。而教学时间在1-2年内的教师有16人,占总人数的32%;教学实践在2-3年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24%;教学时间在3-4年的有14人,占总人数的28%;教学时间在4-5年的有6人,占总人数的12%;教学时间在5年以上的有2人,占总数的4%。职称为助教的人数有6人,占总人数的12%;职称为讲师的有33人,占总人数的66%;职称为副教授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16%;职称为教授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6%。学历为大专的人数有10人,占总人数的20%;学历为本科的29人,占总人数的58%;学历在研究生以上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22%。而属于城镇区域的人数有36人,占总数的72%;在偏远区域的人数有14人,占总人数的28%。

针对他们对隐性课程的了解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在所调查的几所大学中,有18名占总人数36%的英语教师表示是第一次听所隐性课程,而当问及是否有举办过相关的活动或者是进行班级的班风建设等等与隐性课程相关的要素时,这些教师都表示有开展过类似的活动,这表明虽然这些教师并不了解隐形课程,但会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实施隐性课程。在这部分教师中有80%向上的教师是年龄在40周岁向上的教师,有65%向上是教龄在1-2年内的教师,有86%向上是属于偏远地区的教师。

(2)在所调查的几所大学中,有32名占总人数64%的英语教师表示对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有所了解,但其中有9人占了解总人数28%的教师并没有在教学生对隐性课程进行使用,当问及他们原因的时候,这些教师大多表示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因此就算在班级中实施隐性的课程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部分教师还表示,曾有过在英语教学中实施隐性课程的案例,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表现出积极地配合,因此也很难达到教师对隐性课程实施所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部分教师中,也有一部分教师表示会积极的开展隐形教学的活动,并且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三、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提出建议

从上面的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的英语教师在隐性课程的有效实施方面并没有表现出较高的主动性,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并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出以下的建议。

1.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在隐性课程方面教学理念的提高

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方面对隐性课程的使用率,首先就必须对隐性课程相关的教学理念进行普及,以保证各大学的英语教师都能够对隐性课程有所了解,并采取与之相关的教学方式。而对大学英语教师在隐性课程理念方面的提高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来实施:一方面,大学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自行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或者是从相关网站进行资料的搜集,来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的完善;另一方面,大学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与隐性课程相关的学术会议的参加来完善自身对隐形课程相关理念的了解。但由于会议的场地有限,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将会以的内容进行更加广泛的传播。

1.加强大学英语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

在上面的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实施隐形课程的教师中,有的教师可以取得明显有效的成果,而有的教师却表示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虽然导致这样问题产生的因素与学生、教师等多方面都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而大学英语教师之间还应当针对隐形课程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这样的方法来交流自己在隐性课程方面的实施心得,并对其他教师的实施方式进行借鉴,再结合自己班级的现状对这些方式进行筛选,选择其中适用于本班级的方式在英语的课堂总实施隐性的课程教学。

2.在英语教学中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无论是校园的大环境还使班级的小环境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大学的英语教师也需要通过良好班级教学环境的构建来保证隐性课程的有效实施。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设英语角,防止学生们感兴趣的相关的英语报刊、书籍等等;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中的日常交流以英语的方式进行;或是可以举办与英语的相关活动使班级中处处有英语、时时有英语,进而为班级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同时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有效的提高。

四、结语

通过相关的实践证明可以发现,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采用隐性课程的理论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大学的英语教师要通过对自身隐性课程理念的加强,来对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运用进行与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开发和设计,以其能有效对学生实现正确的引导,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有效的提高。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师隐形课程的实施研究》(编号:SGH140720)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