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环境及对策研究
2016-04-29卢頔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创业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颁布的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广东各所高校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但许多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这条路依然艰难且坎坷,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实际困难,状况不容乐观。
大学生创业虽推行已久,但并未取得明显成效。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不应该是难就业时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而应该是在知识充分、技术具备、经验丰富、管理熟练、资金充足等条件成熟时的自主选择。同时,确实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大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功创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主要政策
广东省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政策,主要是从注册、贷款、税收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
(一)注册优惠政策:免交10多项收费
简化了审批手续,规定凡高校毕业生从事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个体经营,执行注册资本“零首期”政策,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其经营之日起一年内免交十余项费用。
(二)贷款优惠:提供小额创业贷款
广东省政府要求有条件的地区由地级及地级以上市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小额创业贷款和担保。
(三)税收优惠:部分行业免税两年
对毕业生新办对外贸易业等的独立核算企业免征所得税两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相关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第一年免征所得税,三年内减半征收所得税;农业生产服务的企业,对其提供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得收入免征所得税。
(四)服务优惠:创业服务有资助优惠
各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政策咨询等服务,并在其创业成功后给予一次性创业资助。
(五)收费减免优惠:部分费用减免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内从事除国家规定限制行业之外的个体经营,3年内可免交登记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证照类收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人才服务机构要免费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人事档案挂靠服务。
(六)补贴优惠: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用本省户籍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照实际招用人数在不超过3年的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于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本人可提供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
然而,这些优惠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大多仅通过政府官网,而非电视、报纸这类大众媒体,宣传力度不够,影响范围较小;其次,部分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出现界定不清,政府部门执行政策时力度不够;再次,政策的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尚未形成。
三、促进广东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
(一)高校、政府应该进一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
首先,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业价值和意义的宣传,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大投入,加强师资建设,丰富实践内容,扩大创业教育规模,使创业教育在大学课程中更加普及,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使内容设置更加科学,制度条例更加完善。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使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其次,省人社厅应合理安排培训资源,给有创业愿望及培训需求的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并给予培训补贴;组建创业导师团,给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辅导,如:写创业计划的步骤方法,商机的把握,融资的办法等;联系知名企业给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其积累创业的实践机会;通过种种措施鼓励有想法的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再次,政府应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从而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力度,倡导创业精神,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设立创业基金,缓解大学生创业带来的资金不足问题;还可以成立专业化的管理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可以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二)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创造出再好的外部条件也离不开大学生自身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因此,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应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此为依托完成创业这项复杂且艰巨的工程。首先,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创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如:管理知识、法律知识、专业知识等,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品德,坚定不移的意志,勇于创新、自强不屈的进取精神等的创业素质。再次,应该提升自己领导、沟通、协调、组织、社交、创新、实践等的各方面能力。最后,找准正确的创业方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具有不断的创新精神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创业,既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强大引擎。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引领者,创新能力关系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孕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土壤,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就业的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平台、社会互助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指导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通过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作者单位: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计算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