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景式扫描调研

2016-04-29刘玲王紫霏

知识文库 2016年9期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浙江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带来了新机遇。根据《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文化部相关规定,分为海洋人事记录、海洋文学艺术、海洋民间习俗、海洋节庆活动和海洋制作工艺等五大类,对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沿海城市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景式调研和分类整理。

浙江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港是公认的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启运港和目的港之一,同时杭州、温州、绍兴、舟山等市也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处。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浙江省的区位优势,为充分挖掘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将资源开发转化为文化资本,推进海洋非遗的保护和开发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1]

而进行保护式开发和利用的前提,是全面、系统、科学地调查收集整理浙江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根据《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文化部的相关规定,把浙江海洋“非遗”分为五个主类和十个亚类:

1.海洋人事记录。包括海洋人物(如古代海洋文化名人、近代海洋文化名人、现代海洋文化名人)、海洋事件(如古代海洋文化历史事件、近代海洋文化历史事件、现代海洋文化历史事件)。

2.海洋文学艺术。包括海洋文学(如海洋文学作品、海洋楹联碑刻、海洋民俗谚语、海洋民间传说)、海洋艺术(海洋音乐、海洋美术、海洋舞蹈、海洋演艺)。

3.海洋民间习俗。包括海洋经济民俗(如海洋生产习俗、海洋航海习俗、海洋饮食习俗、海洋特色服饰、海洋居住方式、海洋产业行业特殊节庆仪式)、海洋社会民俗(如海洋家族亲族习俗、海洋人生礼仪习俗、海洋民间社交民俗、海洋民间节庆、海洋民间演艺、海洋民间游艺活动与赛事、海洋庙会与民间集会、海洋信仰、海洋祭祀)。

4.海洋节庆活动。包括海洋历史节庆(如与祭祀有关的节庆、与生产有关的节庆、民间集会)、海洋现代节庆(如海洋旅游节、海洋文化节、海洋艺术节、海洋商贸渔事节、海洋体育节)。

5.海洋制作工艺。包括捕捞制作工艺、海产品制作工艺。

查阅“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和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根据以上分类项目进行全景式的调研和分类整理。

一、浙江省海洋人事记录

1.宁波,有定海来历的传说、梅子鱼和龙头烤的传说、罗隐的传说、曰岭夫人和覆船山的故事、求雨和投身的传说、龙王塘的传说、梅鱼干的传说、徐福与玉鱼山的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黄鱼带鱼的传说、有关水产的传说、招宝山、镇海“泥艋船”由来的传说、邵氏后人不吃鲤鱼的传说、石乌龟的传说、潮汐知识、法海寺的传说、江浪桥的传说、石浦八大板、渔家船鼓、盐的故事。

海洋人物记录如《徐福与玉鱼山》讲述的是道士徐福将大鱼变成一座小山的故事。《石浦八大板》讲述的是福建渔船成群来石浦港停靠避风补给,闲时会有渔民自带乐器演奏“八大板”的故事。《渔家鼓船》中,倭寇来犯,渔船擂鼓助威。鱼汛期,渔船击鼓开道,祈求渔民平安。《盐的故事》讲述的是渔民发明盐的故事。《法海寺的传说》中,渔民在东海捕鱼遇难,幸得观音菩萨相救,施法退潮后成为现在的海螺畈。后人在这里建寺时,取其佛法广大且与海有缘之意,定名为“法海禅寺”。《招宝山的传说》讲述的是招宝山源于东海龙宫里的鳌头胫骨的故事。另有《定海来历的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等。《龙王堂的传说》讲有个昌字辈的人砍柴发现一个被虫蛀过的树根,晒干后想当柴,结果发现是一个菩萨头,是东海龙王三公主。之后他把头丢进奉化江,然后在那搭起凉棚,烧香供奉。《求雨与投身的传说》讲村里一位叫何福豪的妇女为了求雨投身于江后解除了干旱,当地百姓在其投江处设立云跟娘娘庙。《咸祥鲜鱼行价格行话》1-40的数字,用不同的鱼行价格行话来表示,形式多样,只有行内人明其意。《黄鱼带鱼的故事》讲宋朝书生吕蒙正因家贫,常被有钱人欺负,后来发奋努力考取功名,为了满足对金钱的报复,就叫人打了金人和银人,之后每天让人打金人和银人,并把碎末倒进海里,龙王生了慈悲之心赋予他们活力,就成了黄鱼、带鱼。《曰岭夫人和覆船山的故事》讲很早以前,尚桥附近一带是汪洋大海,渔民以打鱼为生。一位名叫阿贵的渔人为了捕鱼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不幸的是在海上遇到了风暴,阿贵为了保护一条小船自己被巨浪吞没,永远沉入了海底。妻子每天都来一个叫曰岭的山头痴心地遥望大海,希望有一天丈夫能够回来。很久以后,她眼睛都望穿了,喉咙都哭哑了,眼泪都流干了,终于变成了一块大石头,甚至长到了天,样子很像一个遥望大海的妇女。人们就叫她曰岭夫人,而阿贵翻船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就叫他覆船山。《镇海“泥艋船”由来的传说》讲每逢退朝后,泥土都很滑,不利于明朝官兵打击倭寇。戚继光设计了泥艋船后瞬间将倭寇击败。如今该船被百姓用来捕鱼捉虾。

2.舟山,有庙子湖财伯公传说、龙凰宫的传说、蚂蚁岛寇承御天后传说、舟山\"七月半\"习俗的源流、 财神殿传说、 何家庵传说、碾子间传说、“捕鱼郎”的故事、渔民穿“龙裤”、白老龙传说、传灯庵传说、和尚套传说、葛仙翁传说、沙龙的传说、孙恩起义部队、筑塘老爷的故事、鲻鱼传说、篷礁传说、金塘岛的故事、乌纱鳖礁的故事、管家老龙的故事、老龙揢鱼的故事、棕缉老龙的故事、观音收鳖鱼的故事、女王拜观音的故事、观音收红蛇、短姑道头传说、观音跳传说、飞沙岙传说、二龟听法传说、观音洞传说、鱼蓝观音传说、徐福东渡传说、施先生舍身求雨传说、昌国县簿刘佖泄潭祈雨传说、越过忠定王的史浩泄潭祈雨传说、王阮观音岩头祈雨传说、衢山祈雨大行动、庙子湖石头传说、海洋动物故事、乌贼枪矶的传说、千里之蟹传说、鱼的传说、鸦片战争、舟山通渡、青沙箭门传说、岛民抗击英军入侵、舟山军民抗倭寇。

3.台州,有济公传说、寒山拾得传说、刘阮传说。渔区各主要岙口大多建有“娘娘宫”,崇奉“天后”,即“妈祖”,渔船避风或随汛进岙口时 ,都要进庙供祭。原籍闽南的渔民甚至在渔船中设“天后神位”,早晚焚香祝祷。除夕于海滩岙口祭海神,称“谢年”,然后再至“三官庙”、“天后宫”致祭。祭祀结束后,船上伙计以供品聚餐,以为可保来年出海平安畅顺。

4.温州,有小朴村马灯传说、陈元光信仰、海洋动物故事。

二、浙江省海洋文学艺术

(一)浙江省海洋文学

1.宁波,有渔家瑶五首、“夏至落大雨”等谚语二十三则、民间谚语、码头号子、“四季歌”等歌谣五则、十二个月鱼名、“渔歌”等五首、海涂顺口溜(儿歌)、癞头哥摸蛳螺歌谣、“浙保扫荡歌”等歌谣五首、铭山龙王堂的传说、“拔船号子”等歌谣五首、十二月鱼明、海水为啥是咸的、海蜇与虾的传说、渔家号子、钉船眼的传说两则、船名瑶、渔场瑶、拨篷、拔锚号子、五色鹅卵石滩的传说、象山地名来源的传说、锯门龙独眼的传说、松兰山由来的传说、“十二个月鱼名”歌谣、“娘娘宫庙”的传说、“祥发三鱼”的传说、鳖水岩的 传说、白玉湾的传说、鲤龙洗潭的传说、蒙顶山的传说、出骨弹鱼(跳鱼或弹跳鱼)的传说、鬼鱼(河豚)授徒的故事、鱼骨鸟的传说、“渔民头上三把刀”等渔民歌谣十则、“千摇万摇”等渔业谚语二十一则、“夏至发北”等渔业气象谚语二十则、东门渔夫号子、河蚌壳故事、乌鲠拜岁、龙灯起源的传说。

《船家谣》中,象山县鹤浦镇鹤渔村流传着一首船名谣,用歌谣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船名。《渔家谣》中,讲述了各个渔场的地理位置、位置关系和特点。《拔篷、拔锚号子》讲述的是扯篷起锚时人们喊“号子”的故事。《五色鹅卵石滩的传说》中,东南沿海唯一一处海岛卵石奇观,据说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打龙结》中,古代劳动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祭祀中用舞龙的形式进行祈福。《鳖水岩的传说》中,一只千年鳖精因为时不时地兴风作浪,所以被天帝化为石头,造福于人类,下边还建了“观音洞”,坡名改为了“月楼”。《鲤龙洗潭的传说》中,一条自称“鲤鱼”的龙建造了水晶宫,被人称为“鲤龙潭”。《蒙顶山的传说》讲述的是蒙顶为双亲报仇的故事。《十二月鱼名》记录了十二个月内不同鱼的不同形状。另有《象山地名来源的传说》、《松兰山来源的传说》、《白玉湾来源的传说》、《锯门龙独眼的传说》、《海水为啥是咸的》等传说和《四季渔歌》、《渔家谣》、《渔场船》等歌谣。

2.舟山,有观音传说、渔民号子、岱山渔谚、舟山渔歌、庙子湖的船歌、东极渔民画、舟山唱船头、唱百鱼、普陀渔工号子、起锚、拔蓬号子、普陀人传承的工尺谱、蚂蚁岛秧歌调、岱山谚语、“石骨铁硬”六横话、六横俚语、田头山歌、滃州走书、渔业谚语歇后语、《宝刀歌》、《哀舟山》、《闻定海城陷》、柳永《煮海歌》、王安石《题回峰寺》、苏轼《送冯判官之昌国》、全祖望《桃花山》、黄宗羲《得吴公及书》、唐壎《念奴娇》、朱述曾《晓峰盐场》、潇湘《岱山竹枝词》、刘梦兰《蓬莱十景》、陈庆槐《借树山房诗钞》、曹伟皆《定海山谣》等诗词、癞头黄鱼的传说、鱼哪里最好吃、菩萨穿灯笼裤、安期生泼墨洒桃花、五虎礁名称由来、称船为木龙的原因、龙王三公主报恩的故事、桃花龙女爱情故事、水路歌、船上人马歌、十二月鱼民调、潮水歌诀、孙武军《回忆与思考》、《海》、陈国安《海妹子》等海边文学社及岱山群岛诗社的文学作品、船旗、点船饰画、船眼睛、起网号子、起蓬号子、涉渔小调、史书中关于鱼类的记载、涉鱼谚语、观音身世的故事、观音法力的故事、观音与其他菩萨交往的故事、观音信仰诗文、佛教性楹联或匾额、船屁股上的活旗杆来历、新船下海抛馒头的原因、舟山木龙的故事、渔船生肖。

3.在台州有临海词调、路桥莲花、台州府城民谣、路桥气象谚语、玉环渔民号子。台州造船是渔民的头等大事,开工时,要选择吉日良时,大多选涨潮时辰,讨财似潮涌的吉利。钉船眼下水时,设祭,船眼内放银洋以象征有亮光多财气 。祭海时,火炮连天,以祈旺发,备酒席招亲友聚餐庆贺,向造船匠人及船老大敬酒。每逢转汛后初次出海,备福礼到海神庙烧香求神,请回“老爷旗”插于船尾作护船符。玉环、温岭一带的渔船头家,常将他们首次出海捕鱼用过的绲线放在盆内,连同猪头、鱼鲞和鸡等供品到海神庙上供许愿,祈求海神保佑。 临出海前,要烧“银汤”(滚水内置银元或银器)淋浇船眼,俗称“开船眼”。再淋船头,然后依次淋船的左右舷、帆、舵和橹,以为能去邪取正,大吉大利。然后于船左祭神,船右祭溺海野鬼。祭鬼时用线一头联结祭品,另一头下垂海面。

4.温州,有龙头龙尾、 小朴渔歌、洞头的渔歌、东海渔歌、洞头海岛谚语。

(二)浙江省海洋艺术

1.宁波,有渔场船类歌、澥浦船鼓、西岩高跷、雼霅龙舞、龙舞、马灯舞、大张老龙舞、跑马灯、龙舟舞、龙灯舞、打龙结、昌国鲫鱼灯舞、石浦渔灯舞、龙打颤滚。

2.舟山,有龙灯舞、挂鱼灯、舟山锣鼓、木偶剧、普陀布袋木偶、岱山木偶戏、岱山杖头木偶、滩黄、马灯舞、跑马灯、民间舞蹈《打莲响》、舟山船拳、蚂蚁岛秧歌舞、蚂蚁岛剪纸、织带子、绣花包袱、普陀山佛茶茶道、踩旱船舞、舟山贝雕、沙雕、白泉舞龙、张焕臣《战士第二故乡》、马金星《军港之夜》、施光南《啊,普陀》、双龙舞、草龙、布龙、佛教音乐。

3.台州,有台州乱弹、板龙、大奏鼓、仙居鲤鱼跳龙门、仙居花灯、皤滩盐铺商号和古民居建筑艺术、坎门鳌龙鱼灯舞、坎门花龙、王氏大花灯制作技艺、卵石镶嵌技艺、天台山佛教音乐。

4.温州,有拼字龙灯舞、定位舞、贝壳舞、渔鼓、小朴走马灯、鱼灯舞、细纹刻纸、首饰龙制作技艺、鱼灯舞、贝雕、吹打、渔鼓。

三、浙江省海洋民间习俗

(一)浙江省海洋经济民俗

1.宁波,有濠河头的木帆船、渔船贴对联习俗、渔船贴对联习俗、航运习俗、咸祥人捕鱼的习俗、咸祥鲜鱼行价格行话、渔民出海打渔习俗、新船下海习俗、渔船称谓习俗、渔船习俗、渔民出海捕鱼忌俗、出海捕鱼习俗、渔业禁忌习俗、渔业生产习俗、澥浦渔民出海捕鱼的习俗、灞桥渡口习俗、夜航船习俗、新船下水请菩萨习俗、渔船上忌讳习俗、渔民出洋祭龙王习俗、养海带习俗、晒盐习俗、船饰习俗、拜船龙爷、祭鱼师、放生拜港猪(海豚)习俗、捕捉弹涂鱼的习俗、扦网习俗、叉虾(落小海)习俗、做船福习俗、捕捞习俗、扎蟹、造新船与船眼睛、取鱼骨刺的习俗。

《求雨习俗》讲述的是鹤浦鹤南村人民祭拜龙神求平安的故事。《船饰习俗》中提到了渔民装饰船只。《钉船眼的传说两则》讲述的是船主钉船眼,希望可以大兴发财的故事。《做船福习俗》是渔民出海前必做的仪式,祈求渔船顺风顺水。《渔家婚礼习俗》讲述的是渔家结婚时红纸上贴两条“鸳鸯鱼”,礼品中必备黄鱼的习俗。《采苔条的习俗》讲述的是在海涂上拾起绿色苔生,制作成苔条的过程。《招魂习俗》讲述在遇到海难之后,死者家属进行“招魂活动”,意在将死者灵魂招至回家的习俗。《三月三习俗》讲述人们在农历三月三捕捉辣螺,同时女儿们回娘家看父母的习俗。《渔民饮酒习俗》讲述渔民一生以酒为伴,在什么时候喝什么酒都有极多的讲究。《航运习俗》讲正月十五财神日,船主为了讨吉利,五更时举行接财神仪式,供全猪全羊,烧香叩拜,祈求以后船运生意一路顺风,财源滚滚。《旱天求雨请龙王的习俗》讲旧时农村流传着一种请龙王祈求下雨的习俗,由村内有威望的老人组织全村青壮年参加请龙王活动。扎彩桥一乘,用木杠扎牢一把木椅,用材抽装饰,木椅上安放一只小绿缸。《请龙神求雨习俗》讲盛夏酷暑干旱季节,由族长领头,择日在宗祠内发食打醮驱逐鬼魅,祈祷天地。

2.舟山,有拱淡菜习俗、背对作业、中对作业、小对作业、拖网作业、盐业生产习俗、捕鱼习俗、新船下海习俗、渔民出海捕鱼习俗、渔业生产习俗、渔船上忌讳习俗、造新船与船眼睛、渔业禁忌习俗、渔船习俗、晒盐习俗、造船习俗、造船后的习俗、渔船装饰习俗、出海习俗、岗位分工习俗、渔船上对妇女的习俗。

3.台州,有小钓作业是台州及邻近沿海独特的传统渔业生产方式。 拥有钓船的渔户称“头家”,以约 请的方式雇佣船伙,不象农业生产雇佣长、短工那样等级分明,由头家请伙计吃“结绲酒\"定约。以“一风”为周期,“一风”之内,头家不得辞退,伙计不得擅离。即使新婚、受官府传讯或服役,也得先服从出海,谚称“官令不如讨海令”。其分红方式,以正宗渔货所得净利为分红基金,头家先取一半红利,然后再将另一半按船、网渔具、伙计各一份 、走台半份分红。其余副宗渔产,称“ 私脚”,按人平分。台州船上食规,早餐务饱,中餐简便,晚餐丰盛,以适应繁重作业。

4.温州,有迎头鬃。迎头鬃是洞头闽南语方言谐音,是洞头县在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保护较好的一项独具海岛渔区特色的传统习俗。渔民们为感恩海洋,将碗碗美酒倒入海中,一敬,国泰民安;二敬,出入平安;三敬,鱼虾满仓。随后还将大量海产幼苗放生大海,表达渔民祈求平安丰收的一种心愿,也成为保护海洋“母亲”的一种象征。。

(二)浙江省海洋社会民俗

1.宁波,有冰糖甲鱼的习俗、渔家待客饮食习俗、旱天求雨请龙王的习俗、请龙神求雨习俗、渔民穿笼裤习俗、吃鱼习俗、请船福习俗、鳖蛋拔刺、红钳蟹习俗、忘潮习俗、马鲛鱼习俗、渔船上的语言禁忌、求雨习俗、打魂习俗、手提罾捕河虾习俗、开荤及剃满月发习俗、戳鳗鱼的习俗、采苔条的习俗、踏虾蛄弹的习俗、渔家婚礼习俗、石浦的船饰习俗、渔民饮酒习俗、渔岛渔民造房的程序和礼仪、东门渔村婚娶习俗、渔村人的特殊婚俗、东门渔村生育习俗。

2.舟山,有“谢龙水酒”或“行文书”、祈雨投铁篆可镇龙、蚂蚁岛秧歌结婚习俗、七月半羹饭祭祀祖先、放水灯、黄龙岛过年搡年糕习俗、舟山传统儿童游戏习俗、渔民传统竞技习俗、岱山海难特殊葬礼、岱山县潮魂丧俗、岱山解床习俗、普陀佛事、蜂疗习俗、海岛传统婚礼习俗、海岛传统丧葬习俗、海岛传统春节习俗、岱山敬老习俗、海洋渔业习俗、渔民日常饮食习俗、渔民日常生活习俗、生产祭祀习俗、生产禁忌习俗、生产用语习俗、农业生产习俗、时令习俗、祭祀习俗、船神信仰习俗、吃鱼习俗、滋补食俗、饮酒习俗、居住习俗、服饰习俗、求子习俗、孕期习俗、催生习俗、坐月子习俗、临盆习俗、满月习俗、定亲习俗、婚礼习俗、寿俗、渔船十二祭、特有身饰习俗。

3.台州,有旧时渔船出海俗称“开洋”。第一次“开洋”,要用猪头供奉.一汛结束也用猪头等祭品谢龙王,俗称“谢洋”。渔船必以早稻秆烟熏一遍,又以布制红白各色三角小旗数面,每旗各书其出地附近之神名于上,分插船之首尾,冀其保佑安全。又必携带盐、麦、米、字纸灰、佛马香帛等物以为镇压海上遭遇怪异之用。渔船上忌家有红、白事或未满月之人,忌妇女上船。祝愿时不可以满载为词,亦不可以捕大鱼为句。渔船回埠,行路求乞之人,俱可取讨,谓之“讨嗄饭”。万不可用“抽丰”、“抽头”等语。船上,忌双脚悬于船舷外,以免“水鬼拖脚”,忌头搁膝盖、手捧双脚姿势,此态象哭,不吉利。忌在船头(龙头)小便;船上吃饭,先吃鱼头,意示“一头顺风”,盘中的鱼不可翻身,亦不得先攫食鱼眼,隐示“翻船”。忌乱倒洗浴脏水,如被浴水泼身, 对方须放炮仗,捧长寿面上门赔礼;忌打蛇,以蛇为海神化身,不能得罪。此外,如谓“塔”曰“星”,读“十”或“石”等字为“赚”。因“塔”为“坍”,“石”、“十”近“蚀”为蚀本。出言必以吉利为主。遇到不吉利的谐音、方言都用改称。如石浦叫“赚浦”。猪谐音“输”,猪头改称“利市”,猪耳叫“顺风”等。

4.温州,有妈祖祭典、出海前祭陈元光、正月初九拜天公、做普度。

四、浙江省海洋节庆活动

(一)浙江省海洋历史节庆

1.宁波,有请龙求雨、溪渔鼓、后船灯、“三月三”习俗、十四夜吃“糊粒”习俗。

《爵溪渔鼓》讲述爵溪纷繁的民俗事象,渔文化活动十分活跃,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东门开洋节》记录开洋节是东门渔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民俗节庆活动。“开洋节”大约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下旬,或四月上旬举行。《庙会》记录晚清民国年间(庙会)盛行沙船表演,以沙船为道具,采用扭秧歌动作,自编自导的唱词进行表演,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2.舟山,有渔民谢洋节(祭海)、舟山“祈雨”、六月初一祭拜灌门、桃花、岑港三龙王、舟山“七月半”、长峙从兴会、黄杨尖四月初十香会、观音圣诞日、观音成道日、观音出家日、地藏王生日、灶神生日、灶神升天日、舟山“七月半”、观音香会、开洋节、谢洋节、赶海节、浴海节、龙王诞辰日、敬香节。

3.台州,有石塘七夕习俗。

4.温州,有陈元光诞辰日、殉难日、正月初九拜天公、普度节。

(二)浙江省海洋现代节庆

1.宁波,有门开洋节、“三月三,踏沙滩”习俗、庙会、祭船神。

2.舟山,有渔民谢洋节(祭海)、桃花岛的桃花会、长峙从兴会、黄杨尖四月初十香会、中国沈家门渔港民俗大会、嵊泗贻贝文化节、国际沙雕节、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街、海鲜美食文化节、渔民画艺术节、金庸武侠文化节、徐福东渡国际文化节、观音香会、朝山节、渔民文化节、开渔节。

3.台州,有清音寺庙会。

4.温州,有三月廿三 、九月初九、迎头鬃、正月初九拜天公、普度节。

五、浙江省海洋制作工艺

(一)浙江省海洋捕捞制作工艺

1.宁波,有白栏捕鱼技艺习俗、木制渔船的制作技艺、骑泥马捕鱼习俗、渔船制作技艺、蛎灰的烧制技艺、栲网和血网的制作技艺、“海马”的制作技艺、涨网、贝雕工艺、网梭的制作技艺、渔网的编织技艺、仿真工艺船模制作工艺、鱼模制作工艺。

《蛎灰的烧制技艺》记录渔民为了修船发明了“蛎灰”。(“蛎灰”指渔船防漏密封材料,非常坚硬)。《海马的制作技艺》记录了海马是戚继光抗倭时,花岙岛海涂上的一种交通工具,以后演变成百姓在海涂上捕虾等的工具。《钓红钳蟹习俗》记录为了钓红钳蟹,人们带上竹竿、钓绳、蟹钩和克笼去海滩上红钳蟹出没的地方。《鱼胶(鱼鳔)制作烹饪技艺》讲述鱼胶历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年间,渔民加工黄鱼鳖,留下很多鱼胶,人们将它剪开洗干净、晒干,收藏起来以便随时吃到。《木制渔船的制作技艺》记录木制渔船具体的制作过程、设计理念、工艺流程等。《白栏捕鱼技艺习俗》中说到渔民利用鱼类见光下钻的习性,发明了用白栏捕鱼的方法。《黄鱼海参羹的制作技艺》中提到宁波是最早的海鲜饮食文化的发源地。此外,还详细记录了黄鱼海参羹的制作过程。《海水制盐技艺》介绍了几种制盐的方法。《咸祥人捕鱼的习俗》介绍了咸祥人捕鱼的工具以及捕捞期,还有捕鱼的信仰的忌讳,如妇女不得下船,脚不得踩进船头等。

2.舟山,有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嵊泗老人打牛桩结、穿股结、撩板结、橹带辫,蚂蚁岛串网、推揖网、板罾网、撩篷、掇网撑篼、钓鱼竿、弹涂筒等捕鱼工具、搓草绳、普陀船模艺术、岱山县渔网编织技艺、嵊泗海洋渔民服饰制作技艺、舟山螺钿镶嵌制作工艺、桥头锡器制作技艺、传统木壳渔船、带鱼船、划子船、网梭船、沙飞船、八桨船、大福船、广船、苍山船、大对船、溜网船、绿眉毛、顶松头、鹰船。

3.台州,有张捕系网工艺,一直延用的稻草裹竹丝方法。

4.温州,有船模工艺、王阿龙船模制作工艺。

(二)浙江省海产品制作工艺

1.宁波,有咸蟹的腌制技艺、宁波咸菜大汤黄鱼烧制、红膏呛蟹的腌制技艺、黄鱼海参羹的制作技艺、海鳗的制作技艺、海蜇的腌制技艺、雪菜大黄鱼的制作技艺、海水制盐技艺、荡红钳蟹的习俗、渔网修补技艺、竹筏的制作技艺、奉化布龙制作、鱼糍面的制作技艺、铲牡蛎、涂望、敲簇、捉望潮、咸糟鱼的腌制制作技艺、青蟹土豆羹的烧制技艺、咸菜黄鱼烧制技艺、蟹酱的制作技艺、熏河豚鱼、食盐的制作技艺、鱼胶(鱼鳔)制作烹饪技艺、鱼卤制怍技艺、鱼山雪花草冻制作技艺、船模工艺。

2.舟山,有梁横三鲍鳓鱼加工技艺、倭井潭硬糕、黄龙岛风鱼、岱山海盐晒制技艺、舟山海鲜系列传统加工技艺、德顺坊老酒酿制技艺、烧酒杨梅制作工艺、腌螃蟹、腌泥螺、腌鱼干、煎煮法制盐、板晒法制盐、咸菜煮黄鱼烧制、咸菜煮马鲛鱼烧制、石灰乳澄清卤水、各种食用调味盐、鮸鱼羹烧制、火锅生蟹块烧制、萝卜烧鲳鱼的制作、石斑鱼芋艿的烧制。

3.台州,有海洋鱼类传统加工技艺、路桥盐业生产加工技艺。

4.温州,有鱼生的制作工艺、鱼丸的制作工艺、鱼饼的制作工艺、海鲜药膳。

(作者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