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鱼病如何治

2016-04-29薛志成

农村科学实验 2016年8期
关键词:入池病鱼霉病

薛志成

一、水霉病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病鱼皮肤发生溃烂、组织坏死,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病弱死亡。

此病一般发生在20℃(3以下低水温季节,以早春、晚秋最为流行。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密养的越冬池,春季塘水清瘦或处于饥饿状态的鱼最易患水霉病。

防治方法: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入池前用“种苗净”1/3000药溶泼洒。避免在水温15℃以下处理养殖鱼类,以免鱼体冻伤或擦伤。

二、竖鳞病

患竖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血样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随病情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持续2-3天死亡。

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金鱼也时有发生。

防治方法:在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鱼体入池时用1/3000浓度的“种苗净”浸溶5分钟;或“百鱼净”2.5毫克/升药浴30分钟。同时,配合“鱼健康”1号,以1.5%的量添加于饲料中投喂;或用0.2毫克/升“富氯”或0.1毫克/升“富碘”全池泼洒。同时,配合使用“鱼健康”1号以1.5%的量添加于饲料中使用。

三、痘疮病

为病毒所致,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

池塘养殖在水温10-15℃时出现此病。近年来,由于网箱高密度养殖技术的蓬勃发展,此病日趋严重。

防治方法:开春后,用0.2毫克/升的“富氯”或0.1毫克/升的“富碘”全池均勻泼洒,每周使用1次以控制水中病毒的数量;鱼开始摄食后,在饲料中添加1.2%的“越冬安”和0.2%的“水产专用维生素E”,以提高鱼体免疫力。

猜你喜欢

入池病鱼霉病
浓香型入池饭醅感官性状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太原阳曲故县村:党建引领注水入池 集体增收水到渠成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中南海游泳池男女分泳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毛霉病和镰孢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