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奶牛易发疾病的防治
2016-04-29
奶牛的耐热性差,适宜环境温度范围为5-25℃,当温度超过27℃,奶牛的采食量就会下降。当温度达到或超过32℃时,牛机体抵抗力降低,奶牛表现明显的热应激,发病率升高,出现张口吐舌、呼吸加快的现象,正常的产奶量和繁殖力也会有明显降低。夏季奶牛的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热应激牛舍温度高于30℃时,就会影响奶牛体表散热,导致新陈代谢障碍,出现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等热应激反应。因此,高温季节应加强牛舍通风,减少牛群密度。可采取风扇、水帘或直接向牛体表喷雾等降温措施。同时可采取提高饲料能量浓度,添加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多喂优质青绿饲草,调整喂料时间,早、晚喂料,并保证饮水,及时清洁牛舍等预防热应激措施。
二、产褥热产褥热是奶牛分娩后受病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于难产和助产不当,或因饲养管理严重缺陷、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热应激也是个重要诱因,主要症状有发病急、体温高、心跳急促、精神沉郁、卧地不起和子宫胎衣不下、褐色恶臭分泌物等。此病发展迅速,必须及时治疗,可采取局部和全身治疗两种方法。局部治疗:子宫内有胎衣或恶露时,使用子宫收缩药如垂体后叶素、前列腺素等和抗感染药如新霉素、土霉素等制剂进行子宫注入。全身治疗:可选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头孢类抗生素等抗感染药静脉滴注。产褥热可通过加强孕期饲养管理和严格遵守生产过程的兽医卫生规则进行预防。
三、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主要因不卫生或违反挤奶操作规程损伤乳腺粘膜,使病原微生物进入而感染。主要表现患病乳房区炎症,严重时表现全身症状。局部乳区治疗:可选用青霉素和链霉素150-200毫升(2000/4000单位/毫升),注入后用手捏住乳头,向上轻轻冲压,或新霉素等抗生素乳房区注入,或中药膏剂外敷。严重者用抗生素全身治疗。每头肌注青霉素400万单位和链霉素6-8克,每天2次,连用数天。经抗生素治疗的牛乳在用药期内不得食用。预防本病最关键的是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和挤乳卫生、严格挤乳操作规程,加强隐性型乳腺炎防治等措施。
四、流行热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气温多变之际,主要症状为体温高、呼吸困难、行走艰难、泌乳量明显下降等。流行热一般可采用对症疗法,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可接种流行热疫苗预防。
五、风湿病夏季高温多湿,奶牛在这种环境下,食欲下降,免疫机能减弱,饲养管理不善,极易发生“风湿”。“湿”是环境湿度大,多见于潮濕季节。对于奶牛防暑问题,人们历来都很重视,采取了诸如安装风扇、建遮阳棚、使用水帘、冲洗牛体、调整饲料等多种措施,以改善圈舍环境,降低牛体温度,增加奶牛采食量。夏季本就多雨,加上人们常给奶牛喷水、淋水降温,造成牛舍内潮湿、牛棚内泥泞。若奶牛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湿邪就会侵入牛体,使奶牛出现四肢沉重、关节肿痛、肌肉麻木、腹下浮肿、皮肤湿疹、腹泻下痢等症状,湿邪若随风邪、寒邪共同作用,则病情更加严重。
六、红眼病奶牛红眼病,即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眼病。大多在夏季发病,2岁以内的犊牛和青年牛多发,传染快,发病率高。该病病原为牛摩拉克氏杆菌,蝇和某些飞蛾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防治:一是在患部使用庆大霉素、青霉素、四环素软膏治疗,每天用药1-2次。或在患部用阿托品软膏,每天1-2次。二是结膜炎明显时,在结膜下注射5万国际单位庆大霉素或青霉素G3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三是全身用药,按奶牛每公斤体重肌注四环素20毫克,3天注射1次。
四是治疗后,如留下角膜云翳,可用中药拔云散外用消除云翳。此外,奶牛夏日红眼病一旦发生,多呈地方性流行,可用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做好消毒。
七、酒精阳性乳在生产中,随着气温的升高,阳性乳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特别是7-8月份高温季节,发生率达到最高。这是由于乳牛对热非常敏感,高温对乳牛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因子。在高温这种应激因子的作用下奶牛分泌ACTH增多,导致PTH的升高,后者直接提高血钙的浓度,从而引起奶钙含量的提高,并引起牛奶稳定性的降低,出现酒精阳性乳。因此,阳性率在高温季节明显升高。预防:改善奶牛的生活环境,减少应激因素,特别要降低奶牛热应激。夏季要做好通风降温工作,运动场架设凉棚,注意及时排涝,给奶牛饮用洁净清凉的饮水。挤乳和挤乳设备要卫生。治疗:一是用5%碳酸氢钠500毫升、10%葡萄糖500毫升、10%氯化钠500毫升、维生素C30毫升混合,1次静脉注射。二是用益生菌素50克,每天1次内服,连用7天。三是对隐性乳房炎引起的酒精阳性乳,可按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肌注复合维生素B,补充B族维生素参与机体糖与脂肪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