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那百合盛开的地方

2016-04-29张学滨

农村科学实验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伊通百合协会

张学滨

在祥和富庶的伊通大地上盛开着一簇吉祥的花朵,那就是被世代人民推崇的喜庆之神百合,她为勤劳的满乡人民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也为伊通大地增添了光鲜。伊通满族自治县百合产业协会把握先机,带领各族群众发展百合产业,成为全县支柱产业的排头兵,被群众视为心中的百合。

伊通满族自治县百合产业协会以会员为主题,采取“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在全县实施“千顷百合富万家”工程,使百合产业成为全县农民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致富项目。2007年3月经批准成立了伊通满族自治县百合产业协会。协会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援,充分利用伊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科技致富大王和能手、科技人员,探索小产业大作为的致富道路。十年来,在引进培育优良品种、普及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百合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初具规模,现有集试验示范、科学研究、品种选育、普及推广、技术研发等多项功能的产业园区5座,占地面积50公顷,累计投入资金1973万元,建设温室50栋,栽植百合种苗1185万株,繁育百合种苗1300万株,到2015年底,百合产业协会发展会员1356户,已推广生产面积11600多亩。近三年来,协会共接待来自辽宁铁岭、清源、黑龙江密山、内蒙古通辽、吉林长春、农安、梅河、柳河、东丰等地参观考察团37个,1800多人次。较好的业绩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给予了表彰和奖励。2013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被四平市政府命名为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3月被省科协评定为吉林省专项产业示范产区建设工程专项产业科普示范区;2015年被吉林省科协、省财政厅命名为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百合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乃至全省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百合主要是一种可口的食品,也是我国的传统药材,其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很高。百合又具有观赏价值,它已成为世界名花之一。

伊通百合的医药保健价值已逐步被人们所认可。东北冬季寒冷,特别是雾霾天气增多,多数人患有气管炎、肺病,百合发挥了特殊的保健作用。

伊通百合的繁殖方法多,生长速度快,好栽培,易管理,省工省力。百合耐严寒,球根可安全过冬,一年栽植,一次投入,可多年生长,多年受益。在房前屋后、路边林下、果树行间、沟边地沿、菜园大田都能种植。百合可分别和林果、农作物、蔬菜、饲草、药材、其它花卉等间作,基本不影响产量和效益。目前,全县已经建立百合示范基地5个,面积达50公顷,为东北最大的食用百合开发繁育基地。现全县已经推广面积11600亩,种植农户达11350多家。伊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百合之乡。

以基地为载体,完善技术服务

协会坚持基地科研为主体,以基地示范推广为手段,以百合产业协会为基础,秉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发展。并独立自主地开展人力、资产、技术培训和销售。基地以提供品系原种和技术服务为先导,本着自愿、民主、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运作。百合产业示范基地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实用技术、引领农民致富的实践中,主要发挥着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示范作用。协会通过示范基地这个实体平台积极开展品种示范、技术示范、管理示范,助推农户增收致富。一是品种示范。基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发挥地域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伊通百合新品种,先进行小范围试验对比、扩繁示范,确认成功后再逐步推广。二是技术示范。基地发挥人才优势、场地优势、资金优势,采用举办培训、实地操作、现场演示、经验交流等方式面对面地直接向广大群众进行技术示范,使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三是管理示范。基地把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标准管理当作提升产品质量、数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在基地内部实行管理示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带动作用。协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科技扶贫,带领群众转变生产观念、提高科学素质、实现增产增收。基地采取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技术服务,带动本地和周边村农户开展百合栽培产业,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对种植业的贡献率,近三年来共免费向群众发放百合种苗150万株,免费发放有机肥料50吨,发放技术资料科普图书30000余册,带动11350余农民,实现农户增收高于全县人均1600余元。

辐射作用。基地发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产前将生产观念、优质种栽发给农户,产中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向农民辐射推广,产后解决农户百合产品加工、贮藏问题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

以基地为平台,普及伊通百合文化

定向为以协会带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基地的主导作用,促进农村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以基础栽培户(会员)为主体,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为依托,以基地生产为保证,大力发展伊通百合产业,打造伊通百合文化。百合产业协会会长商万有自1998年开始对百合产业进行研究和探索,经十几年的野生驯化和筛选培育,逐步形成了适应伊通独特地理环境的百合品系,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百合的栽培技术、功效作用以及文化信息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索,搜集整理关于百合的药用、食用、观赏、传说、文学作品、栽培技术以及各地种植信息等资料3000多份。编写出百合的各种作用、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文章500多篇,编辑出版百合书刊画册、培训教材12本(册),达700多万字。为便于群众学习和培训,为会员提供详实的培训资料,协会在会长商万有的主持下,把种植百合的各个环节过程,特别是开花时期,进行摄影和录像,录制成影像资料,供研究参考。到现在,协会已经拍摄、搜集各种关于百合的照片30000多张,百合栽植、食谱、文化等视频资料2000多个300分钟。协会还为北京、上海等地出版社提供有关百合专业影像资料50篇(幅)。

协会启动百合科普文化,成立了伊通满族自治县百合花艺术团,有演员30多人,自编自演节目50多个,除协会活动进行演出之外,还经常参加县里的各个节日庆祝演出。艺术团还多次深入农村,为农民群众演出,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宣传百合技术项目,得到了群众喜爱和赞叹。

百合示范基地把农户的技能培训工作,当成大事来抓。协会把培训放在了基地,为了让更多的人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了解百合,推广百合致富项目,普及百合栽培技术和宣传百合食用方法以及功效,协会编写出了农民科技培训教材《百合》。这本书融百合栽培技术、百合的功效作用、百合产业文化、百合栽培信息、百合资料辑录等于一书,使农民在掌握百合技术的同时,又能了解百合信息,学到百合文化知识,这也是农业科技书籍出版业的一种尝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农民群众的认可。

协会还编印了《伊通特产·神奇百合》等宣传画册,参加科协组织的“科技之冬(春)”活动,在各乡镇举办的科普大集上对培训学员以及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免费发放。聘请省市专家、教授和县内相关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开展阳光工程技术培训,组织新入会农户进行集中、分散培训。对百合生产技术中的选地、整地、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质量检测、贮藏和运输等技术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培训。近三年累计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1120多场次,培训农民630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百合产业的认知度。产业的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在新型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就像给农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喜悦的农民展翅飞向和谐富裕的小康。

猜你喜欢

伊通百合协会
伊通烤烧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风吹百合香
清心消暑话百合
百合依依
沁园春·伊通满族博物馆观感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