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信仰

2016-04-29于生妍

党的生活·青海 2016年1期
关键词:玉树高地青海

于生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国人的心灵深处构筑起强大而坚实的精神高地,这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生存和发展必须坚守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如同忠诚、善良、博爱、敬业这些美好的情愫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内核一样,一个国家的精神基因同样需要每一名公民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来塑造。

2015年,这些人让我们感动:尕布龙、廉福章、王成元……还有那些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最美青海人候选人,一个个普通却闪耀着道德之光的名字,让青藏高原湛蓝的天空更加深远。

越真实朴素,越感人至深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如美德一般,春风化雨却触动人们最柔软的神经;也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如信仰一般,润物无声却能成为社会发展源远流长的不朽动力。

时代楷模——廉福章

“我活着是共产党员,死后还是共产党员。在我头脑还清醒的时候,特缴上1万元党费,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党费,请党组织收下。”

2015年5月,中宣部授予我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原州委副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廉福章“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是我省首位获此殊荣的典型人物。

廉福章一生忠诚于党的事业,心系民族地区发展,艰苦朴素、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谋福祉。廉福章的感人事迹,诠释了当代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和优良作风,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

草原之子——尕布龙

“我本是个放羊娃,是共产党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省级领导干部,我不能躺在家里消磨时间,浪费生命。利用自己的晚年,我要给子孙留下一片青山。”

尕布龙,一位被全省广大群众尊称为“牧人省长”“公仆省长”“省城里的好乡亲”的老共产党员。他身居高位却长期和普通民众保持着血肉关系;他在职在位时,严以用权、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他心中时刻牵挂着群众疾苦,把人生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从领导岗位退下后,创业实干、鞠躬尽瘁,以自己的生命染绿西宁大美山川。

12月15日至19日,话剧《草原之子》连续5日在青海大剧院演出。以尕布龙同志真实的人生经历、感人的事迹和心系百姓的真挚情感为切入点,展现了青藏高原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一生的坚定信仰和精神追求。他,勤政务实、艰苦朴素的高尚品格,生命不止、工作不息的职业精神,奉献自己、淡泊名利的忘我精神,把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挺起精神脊梁,争做‘三严三实的忠实践行者”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平凡英雄——王成元

“重建还未完成,这个时候我怎么能离开玉树!”

2015年7月18日,抗震救灾英雄——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原副局长、交警支队原支队长王成元病逝于北京。在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埋头苦干、赴汤蹈火、临危不惧、鞠躬尽瘁,他便是其中的一个。

他是一名普通民警,长期扎根基层,一直奋战在公安工作一线。干过社区治安民警、当过刑警、做过交警,面对癌症的侵袭,他从容淡定,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由于过度劳累、体力透支,王成元先后三次晕倒在救援现场,苏醒后他坚持返回岗位工作。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期人民警察和共产党员的风貌。是他们,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英雄,用血肉之躯撑起了玉树的脊梁。

……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正像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我们的道德实践,我们的凡人善举,浇筑了社会的道德土壤,构筑起时代精神的地基。

铸就精神高地

《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一三一”总体要求,即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其中,打造“一个高地”指的是弘扬党的优良作风,铸就青海精神高地,为我们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发展的动力和保障。

精神是历史的产物,它会随着时代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其内涵。

长期以来,以“两弹一星”精神、“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实干精神、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等为代表的青海精神,不断构筑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地域特点的青海精神高地,为改革发展注入人性的坚韧、进取的力量,让前行的脚步更加有力、愈发铿锵。

青海精神是高原人民共同的选择。虽然青海高寒缺氧,条件艰苦,但青海各族儿女总是以实际行动不断丰富和拓展着青海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的一大批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感人至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用血肉之躯,谱写出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凯歌。

捐献骨髓义务献血的青海民族大学学生、为天津滨海新区群众送上免费的爱心拉面和蛋炒饭的化隆回族兄弟、助人为乐的杨毛吉、马永贵、元旦才项……敬业奉献的曹继财、徐善斌、桑吉卓玛……孝老爱亲的白永皓、拉本加……见义勇为的马生刚、魏斌……

他们是2015年最美青海人候选人,这些普普通通的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他们以实际行动,标注出了时代精神和青海精神新的高度。

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美德和信仰。然而,通过他们,我们看到了传统道德的不懈传承,看到了时代精神的美好缩影和主流价值的生生不息。

“十三五”期间,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将更加牢固。尊重自然、崇尚科学的现代文明意识和向善向上、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将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也必将明显提高。

新年伊始,我们当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坚守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铸就青海精神高地,让青海精神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和拓展好的强大动力,助我们顺利驶向全面小康的彼岸。

猜你喜欢

玉树高地青海
燕晗高地
高地
大美青海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玉树留芳
玉树花开、鸡鸣东白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