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色彩教学的困境与突破之道
2016-04-29黄彦
黄彦
色彩教学是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呈现出一定的弊端,促使现有的高校美术色彩教学陷入一种短期内无法突破的困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影响高校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究高校美术色彩教学的困境与突破之道。
一、高校美术色彩教学现状
(一)重写实,轻应用
虽说美术色彩教学是一门极具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学科,但教学过程中注重强化色彩表现的要求、对画面纯美效果的把握,多角度通过静物写生、人物写实等进行训练,归根结底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色彩写实能力提升学生的色彩创造力。高校作为对接社会、无缝连接各种类型技术岗位的教育机构,“重写实、轻应用”的教学模式将导致专业课程与实践应用类课程高度脱节,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色彩设计、色彩创造以及色彩装饰类的工作内容层出不穷,如何实现写实训练与实践应用的无缝链接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问题。
(二)以“玩色”代替理论学习
现阶段很多高校在进行美术色彩教学时,所采用的课题训练形式和内容不受任何理论的指导,以至于学生在教师“默许”的情况下,陷入“肆无忌惮”的“玩色”状态。但事实上,艺术教育、色彩学习课程中本应具有的教学目标、策略方法、设计流程等都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纲要,这与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有十分重要的关联性,教师如何把握学生循序渐进的心理接受过程,如何按照其心理接受的特点有层次地展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亦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高校美术色彩教学困境
第一,学生本身缺乏正确的理论思维,无法对色彩形成鲜明而准确的认识。就我国目前的升学策略以及统招方案来看,很多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在正式进入该专业前,基础较为薄弱,对美术色彩知识的学习并不系统。很多学生选择美术科目,亦是为了升学和日后择业的需要,在高中阶段甚至是之前,对于有关色彩的思维理念较为传统和单一,这无疑会为高校阶段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制约。
第二,缺乏借鉴优秀美术作品、创作思想的意识。很多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既不重视借鉴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来辅助教学,也很少将其作为优秀的教学案例来辅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艺术底蕴缺失,且缺乏欣赏和学习优秀作品的主观能动性,这必然会制约学生去理解更为先进和全面的艺术世界,感受最为真切的色彩生活。
第三,色彩设计和应用观念相对陈旧,无法与时俱进。按部就班地采用高校美术教材展开教学,这虽然是一种极为稳妥的教学方式,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这不仅会导致高校美术色彩教学最为本质也是最为重要的“艺术性”的缺失,更会抑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高校美术色彩教学的突破之道
(一)创新理念,强化认知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就是导致学生对色彩敏锐度和辨识能力的缺失,使学生很难切身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感受到艺术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展示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就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色彩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融入个人情感,将个体思想上的感受和艺术审美情绪融入对色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让色彩创作、艺术设计充满灵动性和生活气息,成为真正拥有生命力的作品。
其次,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在学习色彩的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遭到严重扼杀,所以,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美术的精髓,感受色彩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作实践,通过实践,改变课堂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优化模式,综合提高
首先,将媒体教学纳入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在学习之余对多媒体的依恋、对信息科技的狂热追求已然成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因此,将多媒体纳入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与先进技术进行整合,不仅可以让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更加具象化,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抽象的知识以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呈现出来,让学生获得更为真切和深刻的理解。
其次,不断拓展信息化教学道路,让学生拥有更多领悟色彩、鉴赏艺术作品的空间和渠道。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使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让课堂变得更为立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变得更加契合。比如,在讲解有关色彩性质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利用效果对比或者三维立体的方式进行授课,将色彩的一般规律和具体知识进行适度组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理论思维、不了解色彩知识,缺乏色彩应用基础的现状。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手段将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色彩丰富的教学案例引入到课堂中,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感受蕴含在色彩中的艺术情感和生命力。
再次,将色彩心理教学法引入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我创造力和色彩想象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主动引导大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的被动接受大于自己的主观创造,所以学生很难对一幅既定的作品赋予个人的创造和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色彩的基础知识,加强对学生色彩心理的把握,毕竟每一名学生对同一色彩的感受会有所不同,会因为个人的经历和回忆的区别而赋予其不同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尝试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改变对色彩一味解读的教学方法。
(三)整体控制,突出细节
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对画面进行控制的能力,使其从细节上对色彩进行把握。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知到美术作品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色彩表达对感受物象和自我表达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美术作品的画面色彩才会更加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才会带给观赏者强烈的审美体验和视觉冲击。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细节处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细节处理突出创意和想象力的部分进行展示,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整与提升。细节处理是色彩处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部分高校美术教师对色彩教学存在着认知误区,认为只要指导学生把握色彩使用的基本方向即可,忽视了对细节的把控和指导,这是导致艺术设计缺乏灵动性和“点睛之笔”的关键原因。例如,在进行香烟盒的设计时,国外的香烟盒包装在警示语的设计上,会选择极为醒目的图案和配色,这会带给消费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其所能起到的警示作用显而易见。与此相反,中国的香烟盒设计,大多以文字进行平淡的勾画和描述,“存在”却无警示作用。这恰恰说明了细节处理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细节的处理和把握,将对画面情感的表达、色彩氛围的渲染浓缩到情节中。
四、结语
高校美术色彩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正确认知和审视现有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弊端,改进色彩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对教师而言,对困境的突破之道主要在于如何创新理念、强化认知,如何优化模式、综合提高,如何整体控制、突出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让高校培养出更多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类人才。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