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精神守望者陈虹
2016-04-29公晓慧
公晓慧
书法,作为延续了近3000年的艺术瑰宝,那百读不厌的气质和神韵,依旧令人倾倒与陶醉。那变幻万千的点线形式,仿佛就是沉浸于笔底、洋溢于案头的生命之所在。
陈虹,是泉城济南卓有成就的书法家、名声远播的儿童书法教育工作者。三十多年来,陈虹以文化人的担当和责任,甘于寂寞、乐善施教,带领着她的书法孩子,以笔墨纸砚守望翰墨精神,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在教授书法过程中,她也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推广和实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最深沉的热爱
书法课上,一个个面容稚嫩的孩童,站在书案前,神情从容地挥毫书写。陈虹缓步行走到不同学生的书案前,给他们分别示范颜体、欧体甚至榜书,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到章法布局,每个环节她都能细心讲解,耐心示范。在这里,陈虹开创了“一班多体”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对诸多书体有了感性认知后根据兴趣自行选体,或者根据自己对学生性格的认知,为他们挑选字帖,因材施教,课程更显人性化。
能教授不同程度的学生,并且在不同字体之间自在“切换”,靠的是陈虹牢固的书法根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早在从事专业书法教学之前,山东艺术学院毕业的陈虹,在济南将军实验学校(后转入济南历城六中)当语文、政治教师,带毕业班,20余载时光里,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对学生倾注了无限的精力与爱。在紧张忙碌的一线教学工作之余,陈虹酷爱临习书法,她的办公桌成为学校里“文化景观”一样的存在。备课和批改作业累了,转身45度就是她特辟出来的一方书写天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书法成为陈虹伸展心性的一种极感性化的艺术操作。在她看来,以笔墨在宣纸上点画使转,是一种沉静的生命享受。陈虹利用点滴时间伏案书写,在浓、淡、干、涅的墨迹中去体会那份古朴优雅和博大深邃,感悟字形章法中的仪态万方。
这种持之以恒、自得其乐的书写时光,让陈虹踏踏实实走上了一条探本究源、取法乎上、传承经典的学书之路。自殷商起,中国汉字历经秦汉晋唐宋元各个朝代,孕育产生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每种字體在历史长河里均产生了诸多经典书法名作,成为后辈习书的楷模。在遍临众帖、通学各体的过程中,无论是规整的篆、隶、楷,还是放逸的行草,陈虹每笔都师出有由,但不为法规所囿,笔墨中骨气与逸气并生,法度与风度共存。
书写,让陈虹在乐享添香研墨、笔走龙蛇的那份怡情和超脱的同时,还有幸得到书法大师蒋维崧的指点。蒋维崧先生以文字学研究而闻名于世,同时又精于书法、篆刻。名师的赐教,让陈虹更深一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书法的艺术灵魂和精神性,也形成了她今后独树一帜的书法格调和良好的学术修养。随着她手里握着的那幅笔墨流淌出的,不仅仅是百折千回形态各异的中国文字,更慢慢呈现出一种千百年来磨砺而成的文人性格以及生命状态。这些文人性格特质和学术修养,为她今后的教学时光埋下了精彩的伏笔。
唤起孩子的书写热情
初冬,一群身着汉服的中小学生在英雄山文化市场,进行着“唯有自我”的书写。这是中国山东第二届文房四宝节暨中小学生书法用品博览会上的精彩一幕。书写的孩子,无论是面露稚嫩的低年级孩童,还是身材魁梧的高年级学生,在略显嘈杂的环境里,他们都安静地进行着心无旁骛、胸有成竹的书写,全神贯注于一笔一画的塑造当中,没有喧嚣没有躁动,只有意境和墨香。
书写完成之后,孩子们举起不同书体的作品予以展示,赢得了在场观众的赞许。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他们的老师陈虹正默默注视着他们。这一刻是孩子们的闪亮时刻,也是让陈虹在冬日里倍感温暖的时刻。这种时刻对陈虹来说,其实经历了很多次。她的学生,有在全国、省、市各级书法大赛中获奖的;有以书法特长参加中、高考艺术生考试取得优异成绩的;有考上专门的书法院系,毕业后像他们的陈老师一样,站上讲台教授书法的……这些,都让陈虹感觉到为人师者的幸福。
著名书法家周汝昌先生曾说过:把字学好、写好,是每个中国人必须完成的课业,亦即“及格”的国民文化教养。陈虹欣慰的是,她的孩子们正出色地完成着这份“课业”。她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方讲堂、一张书桌,并且通过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引领,唤起了下一代对书写的热情与喜爱。
书法发展到了今天,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令人无限追思和景仰的笔墨宝卷,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笔沉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财富。但放眼当下的时代,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书法蕴含的文化之深和艺术之美,已因转化为键盘上敲击出的一个个字母和代码而失去了原有的神韵。尽管教育部已于2011年、2013年分别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但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仍然不容乐观。
不管走多远,有多难,陈虹带领着她的孩子们,在这个浮躁喧哗世界里,用一笔一划、一张张宣纸,安安静静地做着翰墨精神的守望者,不曾被打扰,不曾言放弃。
以书法滋养生命
学生时代可谓人生中握笔时间最长的时光,若每周能有一段凝神静气、悠然心会、浸润于墨趣书韵之中的时间,对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身心俱佳的修炼。在陈虹的书法课堂上,有个五岁半的孩子,拿着毛笔正在进行着颇为娴熟的书写。他的妈妈告诉我们,孩子所有对汉字的认知、对偏旁部首的认知,都是从握毛笔开始的。在这位孩子家长看来,一管小小的毛笔,却激发了孩子浓郁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临写一个个汉字,孩子能形象地触摸汉字这种最为奇妙、生动的文字几千年的历史变迁,通过一个个偏旁部首来可揣测汉字背后的含义和流变,这是一个充满奥妙的过程。
“天地万物之变动,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在陈虹看来,通过书写,书法艺术和书写者的人格性情可以紧镶密嵌地成为浑然一体。孩子在练习书写时,用力或轻或重、用笔时正时侧、墨色时浓时淡,甚至蘸墨的多少都能看出一个孩子的心境。也正是基于此,学习书法对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帮助。陈虹说,书法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写一手好字,需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并要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轻重缓急,这样久而久之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的心理素质,养成细致、专注、沉着、镇静的学习品质。
多年的教育实践,让陈虹深谙教育学、心理学。“教无定法”“因人施教”在陈虹的书法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刚来到书法课堂上的学生好动、静不下来,陈虹就以楷书的横平竖直,以运笔的粗细长短,以挥笔的抑扬顿挫,培养学生的心静、细致、耐心等习惯。等孩子们有了楷书的基本功后,再学其他书体,便触类旁通,得心应手。
“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赋以生机。”笔墨间,蕴才华,显风度。书法对于人的生命的滋补是润物细无声的,也是日久天长方能显露的。在英雄山文化市场表演的这群书法后生们所彰显出来的不急于求成、踏实、沉稳的学人气质和书卷气息,更非一日之功。这种由练习书法蕴积、沉淀而来的珍贵学人气质,在孩子心智锻炼、习惯养成方面又带来了巨大回馈,“孩子学了书法,人都变了,其他各科文化课学习也普遍提高。今年能考上实验中学,并且超过分数线这么多,我们家长最先认可的是书法的功劳。”家长不无感慨地说。
以书明道正人心
“下笔要‘切,运笔要‘稳,写横要‘逆入顿笔。这里蕴藏着‘大智若愚、不能‘锋芒毕露等中国人的做人智慧。”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爬坡,不断往前追赶的过程。”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如此写到。书如其人,一管柔毫、一张宣纸,就可以把人的精神、性情清晰地体现在笔下的点线之中。在书法课堂上,陈虹给孩子们示范写字,把书法技法、要点进行拆分的同时,也把书法背后隐喻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理一并传授出来,将书法教学纳入“正人心”的轨道。
陈虹告诉孩子们,要想写好字,必须先做好人,要先人品后书品。在她看来,学书法的孩子,久而久之,都会自觉地加强品德的修养。特别是在有些行为规范的教育中,陈虹只要说“小艺术家该怎样做”,她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纠正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那些高深的教育理论就会转化成学生心目中必须要上进、正直、勤奋等做人标准。”陈虹告诉我们。
一些孩子显然没把陈虹仅仅当成他们的书法老师,而当成生命中一位很重要的长者。学书法的孩子,一般都是周末来到陈虹的书法课堂上,在上课前后,他们把在学校一周内发生的高兴事儿、烦恼事儿一并告诉她,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他们总喜欢把问题抛给陈虹,期待得到陈老师的观点和指点。
史靠文载,在陈虹看来,书法以艺术化的文字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了下来。因此,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成为一个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要想学好书法,需讲究“笔外功夫”,需要传统文化的强力支撑和学识修养的深沉滋养。“一要学富,胸罗万千,书卷之气,自然益于行间。” 陈虹用清代书法家杨守敬的话,告诫孩子们由学书法而悟到读书更重要。在孩子似懂非懂的眼神里,传统文化已然开始滋养和浸润一颗颗年幼的心。陈虹还尝试把经典诵读与书法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在静与动中养心,在挥笔间领悟。
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虹对学生以鼓励为主,在她看来,严格是在宽松的基础上和关爱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喜欢上书法,才能真正調动起自身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法学习中去。陈虹精确地拿捏、控制着宽严的分寸,她的学生也普遍对书法兴趣浓厚,入门快,成绩好。自开办书法工作室以来,陈虹没有发过招生广告,都是口碑相传,求学者却源源不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陈虹说,自己感到任务更重,责任感更重了。
教授书法的过程,对陈虹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从一笔一划开始到四种书体,陈虹必须把孩子要学的每种字体都临摹给他们,比起传统方式教授,这是对自己更加严格的要求。陈虹说,有时候是感觉孩子和家长们在后面推着她继续往前走。这种推力,让她丝毫不敢倦怠,不敢停歇,这在另一个高度上又一次拉伸着自己的艺术生命。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对陈虹教过的学生来说,恩师的悉心授业、关怀备至,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每到大的假期,她的学生都会轮流来看望他们的陈老师,而陈虹也仔细地保存着她的得意学生们当年师从自己时的一幅幅习作。有的已成为书写高手的学生,会选择利用寒暑假的珍贵时间,跟着她再学习上一段时间。“他们刚来跟着我学习的时候,都是些小孩子,刚刚够到书案,我经常摸摸他们的头以示鼓励,再回来时,已经人高马大了,我已经够不到他们的头了。”孩子们长大了,陈虹也慢慢老了,但她愿为孩子们永葆一颗灵动的艺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