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

2016-04-29杨朝明

山东画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王夫之礼记万物

杨朝明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人之言:“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从而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该典故出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的《张子正蒙注》。《张子正蒙注》是北宋大儒张载的代表作,王夫之为之作注。在解释“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时,王夫之说:“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显著于天下,循而得之,非若异端孤守一己之微明,离理气以为道德。”王夫之批判了“离理气以为道德”的空疏观点,认为“理”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物之固然”,即万物的自然本性;二是“事之所以然”,即万事万物产生的内在规律。理,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天理昭昭于天下,遵循了这个理,就是道;把握到这个理,就是德。把握理,才能进德修业。

王夫之此言可谓切中中国文化的要义。我国是世界著名的礼义之邦,历来十分注重探寻人类与自然的奥秘,可以说,我国礼文化的发展伴随着对于理的探寻。“礼”与“理”相通相同,孔子说:“礼也者,理也。……君子无理不动。”《礼记·乐记》说:礼为“理之不可易者也”,礼有其存在的天然合理性,《礼记·礼器》说:“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礼记·丧服四制》也说:“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顺遂天地人心,有人诋毁礼,就是因为他不知道礼的这一特征。因此,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人循礼而动,才能人心和顺、社会和谐、万物繁育。

中国思想家都没有停止对“理”的探寻,而且人们的看法高度一致。孟子有“礼门义路”的说法,认为“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同然”就是“固然”,人们心中所认同的规律即是理、即是义。《韩非子》的解读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理者,成物之文也。”认为“理”最早是纹理、纹路,是事物的表面特征。掌握事物的特征及固有规律很重要,可以“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事情之所以发生,是其本身的规律使然,所以《战国策》说“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风俗通义》也说“物之必至,而理之固然也”。既然如此,人们就要探寻和了解事物之理,遵从自然之规律,就像《淮南子》所说“从天地之固然”。《庄子》所描述的“庖丁解牛”的故事,就是说明“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理,说明要依据事物的结构与规律而行事,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倍功半,取得成效。

王夫之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声色,就可以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者规律,如果自恃聪明,却不探知事物发生的缘由,就是浅陋了。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总结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认识把握发展规律,实现发展理念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使新的发展理念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猜你喜欢

王夫之礼记万物
SOUNDS OF THE VILLAGE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礼记·祭统》孝道观的神圣意蕴
半途而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文明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试论庄子对王夫之自然观的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