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百年论坛”走进湘西
2016-04-29
日前,由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江苏省作家协会《扬子江》杂志社、《青年文学》杂志社联合主办,边城国际大酒店承办,湖南省诗歌学会、湘西自治州文联、凤凰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协办的“爱在边城·中国新诗百年论坛”在沈从文的故乡举行。
本次活动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担任组委会主任,著名评论家、诗人叶延滨、张王飞、唐晓渡、耿占春、罗振亚、霍俊明、吕周聚、吴投文、胡弦、陈爱中、周瑟瑟、张菁、谷禾、杨森君,与诗人代表李南、晴朗李寒、黄明祥、熊焱、李浩、陈星光、慕白、胡丘陵、张翔武、杨拓、何泽勋、陆辉艳、莫卧儿、夏午、杨碧薇、吴素贞、康雪、王琦、冷阳、罗鹿鸣、黄曙辉、李冈、梦天岚、李杰波、龙红年、杨戈平、舒丹丹、唐益红、柴棚等60人出席了活动。
开幕式由主办方《扬子江》诗刊副主编胡弦主持,湘西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刘小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本次论坛第一研讨组课题为“新诗与现代性”,研讨组组长是唐晓渡,参与成员有陈晓明、耿占春、欧阳江河、霍俊明。研讨围绕“新诗现代性的胚胎学探查”“新诗现代性的双重表征及内在悖谬的征候”“意识形态强控制下自主自律的沦丧”“新诗现代性的‘断崖”“主体性的重建与转换”“新诗现代性和古典诗歌”;“消费时代的现代性与大众文化”“反现代的现代性”“在悖谬中‘成为现代”等参考性话题展开。研讨会在唐晓渡的主持下,采取反思视角、对话方式,通过对议题所涉方面的历史回顾和梳理,把新诗对现代性的追寻和其传统的自我构建视为同一过程,对已有的相关认知进行辨析及必要的整合,在彼此碰撞中有所新的发现。著名评论家耿占春认为,现代性既有打破固有秩序的革命性意义,也为人们带来负面体验,对集体性的消解使个人享受到自由和快乐的同时,生命的意义变得不确定,个人承受压力更大。霍俊明认为,谈到新诗的现代性必然会涉及到新诗的合法性,新诗的自信力和公信力的问题一直是被各式各样的声音、甚至最后包括很多最重要的诗人对新诗的合法性对新诗的现代性都是质疑的,现代性不在不同的结点上有变化有冲突,并且仍然在进行当中,我们今天的讨论可能仍然也是一个进行时,进行时当中所产生的判断有他的合理性,无论是否定的声音还是肯定的声音都值得重新思考。
第二研讨组课题为“新诗批评研究“,研讨组组长是罗振亚,参与成员有吕周聚、吴投文、陈爱中。研讨围绕“和诗、诗人的精神‘对话”“建构诗歌史的艰难努力”“批评个性的起伏与凸显”“盲点与误区”这几个方面展开。罗振亚认为新诗批评是一项高难度的精神作业,它对从业者的要求很高,唯有既深谙诗歌的肌理、修辞、想象方式,又兼具渊博、厚实、深邃的学养,更需耐得住经常面临劳而无功困境的寂寞,方可真正入其堂奥。理想的当代诗史写作要坚持诗之为诗的本体研究,突出当代诗歌在历史行进中的特有节奏,注重语言建构和文本形式的研究,以期实现突出诗歌自身历史的深度叙述。目前新诗批评存在对某类诗歌偏爱、标准失衡、千人一面的误区,需要对新诗的资料进行系统发掘、对多元述史模式进行探索。吴投文认为尽管新世纪的诗歌研究呈现出碎片化的格局,但仍然可以发现某些线条性的结构。较为粗略地看来,现代主义诗歌研究在新世纪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取得了一些扎实厚重的成果。吕周聚认为进入新时期之后,伴随着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巨大变化和诗歌创作所呈现出来的新局面,诗歌批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的批评个性。陈爱中认为当代新诗批评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还是有譬如新诗批评的有效性、新诗批评范型的单一化、以新诗文本原初批评为中心的单向度批评等问题值得注意和进一步完善的。
会后,与会评论家、诗人、作家参加了由湘西自治州妇联、吉首市妇联组织的关爱失亲儿童的大型公益活动,向孤儿赠送了自己的作品与礼品,活动现场共有33位诗人与孤儿结对,与孤儿建立日常联系,用实际行动书写大爱之诗。
论坛期间,评论家、诗人、作家们参观了凤凰古镇。当日正值深秋季节、阴雨天气,游客稀少,凤凰古镇的空气饱含水分。作家们漫步细雨中的街巷,乘竹筏渡船,看河街吊脚楼、岸边茶峒白塔,听竹篁里的鸟雀脆鸣……寻找沈从文先生笔下浓郁乡土气息的边城,感受带着“淡淡哀愁”的淳朴诗意。
(白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