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的控制体系
2016-04-29汤杨张有利
汤杨++张有利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忽视和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及农村食品安全意识的缺失,造成目前我国农村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要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强相应法律法规在农村的执行力度,增强对农村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督,推进农村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并加强食品安全理念的宣传,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品安全是民众的生活之本,也是一国稳定之基。近年来,诸如“染色馒头”和“套袋苹果”等食品安全事故的频频曝光,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绿色、有机、安全”逐渐成为人们食品安全追求的价值目标。随着我国城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将获取非法利益的视线转向了农村,他们专门低价销售一些非法厂家生产的未经检验的产品,更有甚者还进行假冒掺杂,使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涌入农村市,给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面对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农村食品安全市场,相关部门和整个社会必须加强监管,对农村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进行严厉打击,从而净化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环境。笔者认为这对于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0.32%.可见,广大乡村地区既是食品生产的源头又是食品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食品安全对我国食品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用。然而,我国目前的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在农村食品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过期食品等情况都比较突出,食品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领域。
1 在生产销售领域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目前仍然是以小农经济的分散种植和养殖以及个体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为主要形式.由于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且民族众多,表现为地方饮食特色浓厚、食品加工方式各异和类别多样,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食品安全统一监管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食品加工“小作坊”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低、卫生意识差,在生产过程中无视生产标准和要求、违法制售大量假冒伪劣食品、坑害广大消费者的现象较为突出,而生产出的“问题食品”往往又就近销售给了本地或附近的农村地区;同时,农村的一些“小杂货店”等食品销售商家则贪图利益,明知是“三无”食品、过期变质食品,仍然上架销售,抱着“只要吃不死人”的放任心态对待消费者.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和威胁着农村地区广大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在监管领域
由于我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还过于单一,与《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而目前农村食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主要依靠基层工商所,在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且经营主体分散、进货渠道不正规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对农村食品的检查面临很大难度,再加上工商等相关执法监管部门人员少、事情多,因而对食品的监管效果不能充分体现,导致这些部门对农村食品的监管大多为“运动式”抽查,且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集贸市场或交通便利的农村地带,而农村大部分区域实际上根本就不可能被监管到,这无疑给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销售提供了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立健全农村食品供应体系(1)建立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严厉打击假劣食品进一步提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的通知》要求:“要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增强统一配送能力,在村一级改造或新建便民店、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逐步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的食品流通网,让物美价廉的正规品牌食品占领农村市场。”为了提升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政府应以税费优惠、财政补贴、供销渠道保障等方式着力引导农村生产经营者改善生产加工卫生条件,规范进货渠道。如对一些传统的、有发展前景的家庭作坊,可由政府扶持,统一规划安排,集中建立园将全乡(镇)各有关生产经营户全部集中迁入园区生产经营统一提供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检验,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在食品流通环节,可探索农村现代物流新模式,尝试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食品流通网络,让物美价廉的正规品牌食品占领农村市场营销体系,以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实力的诚信企业和超市到农村开设食品等商品连锁经营店,建立质量安全、服务方便快捷的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络。通过加快农村食品流通体系建设,畅通城乡食品物流供销渠道,自然会将“问题食品”挤压出农村的食品市场,达到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的目的。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夯实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制度,而且应形成农村食品社会监督的“社会总动员”,以使各种假冒伪劣、有毒、有害的食品无藏身之处。要做到这一,首先,应充分发挥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前哨”作用,引导广大农村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鼓励其成为食品安全的志愿监督员、信息员;其次,要畅通农村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对消费者举报的线索,要及时予以核实查处并兑现奖励,实现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有奖举报和舆论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