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活会议报道的方法分析

2016-04-28胡晓

科技传播 2016年7期
关键词:三贴近

胡晓

摘 要 长期以来,枯燥无味的会议报道占据了州、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相当数量的播出时间,引起了观众的视觉反感,产生了怨反情绪,觉得新闻节目就只是拿着参会领导说事,没意思,影响了收视率。做活会议报道,一直是基层记者们棘手的难题。笔者认为,只要把会议报道进行科学分类处理,挖掘出不同的会议新闻看点,从不同的侧重展开报道,就可以克服文山会海对荧屏视觉的冲击,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 科学分类;挖掘看点;“三贴近”;多形式写活会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17-02

随着州、县各级部门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会议报道就长期占据了州、县级电视新闻节目相当数量的播出时间,室内呆板的会议画面,往往会让观众的反感,觉得会议新闻就是看那几位领导说大道理、没看法。如何把会议报道写好、写新、写活,成了当前电视新闻记者们工作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分析产生所谓的“正面报道负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首先,是部分领导会对会议播出稿件提出要求,他们习惯新闻稿件长短做来衡量电视台对他们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报道中因为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加大了报道的水分;其次,记者们对会议采访习惯了用常规报道模式,会议“记录员”一样处理文稿,所以,没有新意的会议新闻难以引起人们关注。基层记者怎样才能把会议报道做好,让领导满意、群众喜欢呢?我认为可以把会议报道分类处理,不同会议,采用不同的写法,从不同的侧重挖掘出不同的会议新闻看点,会议新闻就会让人耳目一新,并从4个方面分类做活会议报道。

1 做活县委政府的一般会议报道

标题:要提炼出会议主旨,吸引住观众的眼球。

导语:追求新颖。要抓住核心事实来写,突出新闻事实的主要内容,并充突出鲜明个性,突出职业方面的特色来写;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增加一定的信息量,向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

内容:尽量避免领导在会上“说”“要求”“指出”“强调”,的语句,不要总是按照会议程写稿子。要从会议议程和领导讲话中寻找新闻看点和亮点,走出陈旧的会议写报道模式。在写法上改变领导要求为主的模式,简化“时间、规模、出席对象、领导讲话”的旧圈子,突出会议的新闻点写文稿。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入点,要重视把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会议内容作为报道重点。像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水、电、路、医疗卫生改革、低保等与千家万户紧密联系的民生问题,也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最容易引起双方的共鸣。记者首先要深入理解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找到一个最能体现精神的亮点,展开给观众看。

采访:记者要会和观众换位。假定自己是以观众的身份参加会议,这样更能把握观众与自己的共同心理和需求。一般来说,在党政领导参加的会上,都会结合地方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和困难方法、措施,记者一定要通过这些亮点,寻找到与广大人群众生产生活有重要关系的事情来做好采访报道,会议报到就有了看头和关注点。

篇幅:以“精短”为目标,尽量用精准、易懂的语言和短小的篇幅,在有限的新闻时间里把最重要、最多的信息传播给受众。“有所舍取”,而不是把会议报道做成“会议纪要”。

眼光:要透表析里,捕捉新意。观众不喜欢看“千会一面”的新闻。记者采访时一定要注意手法上的创新,除了一般消息报道,还可以采用专题、新闻特写、新闻链接、基层日记等灵活多样的新闻题材报道;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定要起好新闻标题,吸引住观众眼球,再往下说,尽量避免道枯燥无味的空话套话,我想这就是会议的新闻艺术追求。

2 做活上级部门检查和调研指导的会议报道

在报道内容上要有的放矢,最好就一个两个问题深入到实际生活中,紧扣调研重点来写,地方党委政府针对调研主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绩?检查、调研指导组指出了工作中还存在那些不足,要求怎样完善落实。记者要更重视对部门进行跟踪报道,在画面编辑时,尽量少用会场画面。多用相关资料镜头和现场画面,会议报道才会鲜活灵动。

3 做活上级领导参加的单位或部门会议的采访

不要以会议议程写稿子。要主动到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寻找最有新闻价值会议亮点,确定采访重点,以能吸引受众眼球会议内容为切入点。尽量使用固定画面,少用推拉摇移镜头,拍摄画面要明确目标,层次分明,不要漫无目的见什么拍什么。可以适当运用与会者和领导现场声,增强会议现场感,突出会议重点。

4 做活乡镇、机关单位会议

乡镇、机关单位的会议报道,重点在于挖掘会议内容的独特性,要在全面了解该单位部门的基础上,提炼新闻报道,经验做法要有示范性效应,最好是全县、全州、全省或者全国首家独有。要采取“精编精报”的方法,挤掉会议报道中的水分。可用新闻特写、走基层、记者日记等多种形式采访,会内会外相结合,抓住会议中的重要内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进行采访。比如报道每年的“人代会”和“政协会”等大会时,记者要在会前积极与有关部门主动联系,准备大量的资料、录像素材,在会议报道中多采用会议现场声、代表、委员和群众同期声、图表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突出“两会”中多个百姓关心的主要问题进行报道,这种形式丰富多样,重点突出的宣传方式,领导会很满意,观众也会觉得很有看头;对于妇女节、元旦、建党节、建军节等庆祝活动中的会议报道,一定要抛开程式化,按新闻价值做好取舍,仔细揣摩、挖掘会议精神,取其精华部分,真正达到质上的“精”。做活会议报道的关键就是要找到会议与群众切身利益的融合点,以群众利益或者群众关注的问题作为报道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传达政声,反映民意。如,西畴县召开县委政府与广南县金矿老板刘科龙签约会,会议内容单一,就是县委领导致欢迎词,金矿老板讲话,最后签约。记者抓住了金矿老板为什么会选择在西畴这个穷县城投资这个问题,深挖签约会的背景,利用刘科龙老板的同期声反映出西畴县对招商引资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才使得刘老板对西畴县情有独钟,这样就引出题为《第一家五星级宾馆落户西畴》的签约会报道。会议活泼生动,一改以往的平铺直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会议报道中领导的报告讲话往往是报道的中心,大篇幅的讲话,让观众看起来比较枯燥无味,记者报到时要把报告内容分片解读,选取贴近群众的新闻看点,把报告内容揉入新闻事件中,用生活的实例辅助报道,积极深入采访,从会议中找新闻线索。选择耳目一新的内容为切入点,突出会议事实,多在增强内容的深度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会议新闻的可视性。

当然,改进会议报道还要多争取领导的支持。因为会议报道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会议份量的轻重,篇幅的长短,力度的大小,很多不由新闻单位决定。全局性、指导性和上级指令性的会议不说,各级各部门的会议,部门领导也总是要求报道长些,再长些,使记者稿子难写,编辑稿子难编,签发困难。记者和新闻单位要多与相关领导交流沟通,取得支持,让领导和记者思想统一,会议报到的改革创新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会议报道需要改进和值得探索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基层新闻记者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素养,在工作中结合“三贴近”这个不变的主题,不断改革创新,常报常新,充分展现新闻艺术的魅力,才能有效提高收视率。

参考文献

[1]张颖.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如何牵动受众情感[J].云岭声屏,2005(7).

猜你喜欢

三贴近
用现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实现“三贴近”工作要求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的“情境导入”艺术
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及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建议
联系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渗透
习作指导须“三贴近”
德育工作中的那些事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遵循“三贴近”原则 真情感动群众
增强互动性实现“三贴近”
材料运用要“三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