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4年户籍人口死亡监测分析
2016-04-28杨涛巢贤俊
杨涛+巢贤俊
摘 要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死因现状及其规律,评价户籍居民健康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2014年普陀区9个镇、街道所有人口的死亡资料来源于普陀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普陀区户籍居民总死亡率为847.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4.99/10万。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病、肿瘤、呼吸系统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病和损伤中毒,共占总死亡的87.89%。肿瘤死亡造成户籍居民减寿率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死因减寿率。结论:普陀区户籍人群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已成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其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死亡监测 死因顺位 命寿损失年 减寿率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6-0040-04
Analysis of the death monitoring of the permanent population in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in 2014
YANG Tao, CHAO Xianjun
(1.Wuli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3, China;
2.Putuo District Center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hanghai 2003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regularity of the causes of death of the permanent residents in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and evaluate their health status to provide an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 Methods: The mortality data of all the population of nine towns and neighborhood committees in 2014 came from Putuo District Disease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 Management System an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mortality rate of the permanent residents was 847.24/100 000 in 2014 and th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554.99/100 000. The top five causes of death were the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 cancer, respiratory disease, endocrine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diseases and injury and poisoning, which accounted for 87.89% of the total deaths. The 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were caused by the tumor death at the most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y other causes. Conclusion: The cause of death of the permanent population was the chronic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 in Putuo District, which has becom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s the focus of the work in the future.
KEYWORDS death monitoring; death cause; years of life lost; life lost rate
近年来疾病谱不断变化,死亡构成比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了解目前上海市普陀区户籍居民死因现状及其规律,评价居民健康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现将2014年上海市普陀区疾病监测系统户籍居民死亡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普陀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死因监测系统的户籍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告,全区9个镇、街道2014年所有人口为监测对象,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年鉴。
1.2 分析指标
人口构成、死亡率、标准化死亡率(采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进行标化)、死因顺位、平均期望寿命、寿命损失年(YP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减寿率(LLR)。
1.3 统计方法
参照国家卫生部编制的居民病伤死因归类原则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应用Deathreg死因统计分析软件、Excel软件计算相应的分析指标。其中YPLL=Σ(ai×di);ai:某一年龄组生命损失年数;早死亡年龄域采用1~70年,di:某一年龄组死亡人数。AYLL=YPLL/Σdi;LLR=YPLL/N×1000×10–3。
2 结果
2.1 全人口死亡情况
2014年普陀区户籍居民平均人口数为87.6万人,其中男性43.7万人,女性43.9万人。死亡数为7 420人,其中男性4 000人,女性3 420人,死亡性别比为116.96。总死亡率为847.24/10万,其中男性为915.63/10万,女性为779.1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4.99/10万,其中男性为695.02/10万,女性为437.16/10万。
2.2 年龄别死亡率
0~14岁全人口组死亡率为33.75/10万,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先天异常、新生儿病、损伤中毒,前三位主要死因占该组总死亡的88%。其中男性死亡率为45.40/10万,女性为21.84/10万。15~39岁全人口组死亡率为30.91/10万,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肿瘤、损伤中毒、循环系统病,前三位主要死因占该组死亡的76.74%。其中男性死亡率为41.44/10万,女性为20.25/10万。40~64岁全人口组死亡率为333.10/10万,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病、损伤中毒,前三位死因占该年龄组死亡的80.54%。其中男性死亡率为457.11/10万,女性为203.24/10万。65岁及以上全人口组死亡率为4374.57/10万,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病、肿瘤、呼吸系统病,前三位死因占该年龄组死亡的82.96%。其中男性死亡率为4 867.01/10万,女性为3 969.95/10万(表1)。
2.3 死因死亡率与死因构成
2014年监测系统户籍人群中主要死因居前5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病、肿瘤、呼吸系统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病和损伤中毒,共占总死亡的87.89%。循环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为199.53/10万,占死亡构成比37.45%。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71.23/10万,占死亡构成比30.57%。呼吸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为48.45/10万,占死亡构成比9.10%。内分泌营养代谢病标化死亡率为32.26/10万,占死亡构成比6.16%。损伤和中毒标化死亡率为26.62/10万,占死亡构成比4.61%。前5位死因中,除内分泌营养代谢病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其余均为男性高于女性,标化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表2)。
2.4 三大类死亡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把全部死因按其性质分类,大致分为3大类。第Ⅰ类为传染性疾病、母婴疾病及营养因素有关的疾病;第Ⅱ类为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Ⅲ类为损伤中毒(各种意外伤害)。2014年户籍居民第Ⅰ类疾病死亡率为20.32/10万,占总死亡的2.40%,第Ⅱ类疾病死亡率为787.86/10万,占总死亡的92.99%,第Ⅲ类疾病死亡率为39.05/10万,占总死亡的4.61%。
2.5 主要死因对平均减寿年数、平均期望寿命的影响
应用DEATHREG死因统计分析软件得出2014年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0.98岁,其中男性为78.63岁,女性为83.42岁。影响户籍居民期望寿命的前5位主要疾病依次为肿瘤、循环系统病、损伤中毒、先天异常、内分泌营养代谢病。2014年肿瘤死亡造成户籍居民减寿率最多,明显高于其他死因的减寿率。从男、女性平均减寿年数来看,男性主要死因平均减寿年数均高于女性。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造成的平均减寿年数最多,但减寿率最低,说明其影响的是年龄偏低的人群(表3)。
3 讨论
从各年龄段死因分析来看,在0~14岁组中,先天异常和新生儿病是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80%。应提倡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做到早期处理治疗胎儿和新生儿的先天异常,总体改善母亲营养和健康状况,提醒孕妇按时服用叶酸,避免病毒感染及有毒物的侵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以预防出生缺陷,从而降低婴儿死亡率。15~39岁组中,肿瘤、损伤中毒是该年龄组的主要死因,由于该年龄阶段是个体一生中体力最旺盛的时期,是回馈社会的最佳年龄,因此,通过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肿瘤、损伤中毒发生率与死亡率,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40~64岁组中,肿瘤是该年龄组人群中的首要死因,这与肿瘤发病的年龄特点相符。开展防癌知识宣传,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以降低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65岁以上组人群死因顺位与普陀全区死因顺位保持一致,这是由于老年人口死亡绝对数多,且多死于慢性疾病所致,加强慢性病防治措施:如控烟、限盐、提倡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等。
从2014年户籍居民的死因特点来看,威胁健康的主要疾病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为主,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大等多方面有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重,居民死亡谱由过去以传染病死亡为主转为以慢性病死亡为主。有研究显示慢性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在社区居民中普遍存在,应加强开展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掌握各种行为危险因素动态变化情况[1]。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偏向于高脂、高糖食物,体力活动较少,另外发展中国家的烟草危害也在逐步增加,导致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正在加大[2]。应努力通过降低吸烟、饮酒等各种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达到降低各种慢性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目的[3]。
从主要死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来看,传染病影响期望寿命的程度较小,肿瘤影响期望寿命的程度最大。通过降低肿瘤死亡率来提高期望寿命值,也将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从主要死因平均减寿年数来看,男性主要死因平均减寿年数均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寿命损失程度大于女性,这与我区多年来男性期望寿命低于女性相符。从各死因中平均减寿年数来看,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是最具潜在危险的死亡原因,且是普陀区低年龄组的主要死因。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造成死亡人数的持续上升,意味着将来可能会有更多青少年中途死亡,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在对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口的慢性疾病进行防治的同时,也应加强低年龄组相关死因的防治。
因地制宜地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暴露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以及加强对青少年伤害及早亡潜在危险因素干预,是今后普陀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邵永强. 温州市成人慢性病KAP调查[J]. 上海预防医学, 2011, 23(2): 64-67.
[2] 张璐, 孔灵芝. 预防慢性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6, 14(1): 1-4.
[3] Nigg C, Maddock J, Yamauchi J, et al. The healthy Hawaii initiative: Asocial ecological approach promoting healthy communities[J]. Am J Health Promot, 2005, 19: 3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