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心智模式对关系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6-04-28张国芬

经营者 2016年1期

摘 要 研发人员拥有的知识就是其竞争优势,直接影响团队绩效尤其是关系绩效。相关研究表明共享心智模式能够增加成员间的默契,进而促进其关系绩效。因此,如何增强成员间知识共享,进而提高团队关系绩效成为当今学界和企业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研发团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共享心智模式为自变量、以团队关系绩效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并运用数据分析软件来分析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关系绩效具有的正向促进效用。

关键词 共享心智模式 团队关系绩效 研发团队

一、研究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主导地位的逐渐显现,知识竞争日趋激烈。对于研发团队而言,知识性任务情境的多变性、不确定性以及时间压力大等特点使得其绩效的提高不仅仅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知识、信息、技术、资源等的交换程度,还取决于团队成员获取与研究项目有关信息等的速度、及时性等。相关研究表明团队成员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知识结构使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对问题的界定、对情景的反应以及对未来的预期表现出协调的一致,进而有利于团队成员按照任务要求及预期及时、快速地调整自身行为。而这种共同知识结构被称为“共享心智模式”。

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当他们面临交流过少、信息流动不畅等问题时,他们的工作绩效势必要受到深层影响,从而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和瓶颈。而共享心智模式会对工作绩效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工作绩效又分为关系绩效和任务绩效,关系绩效是工作绩效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共享心智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员工工作绩效、组织情境等相关议题的探讨上,很少从团队关系绩效这一视角出发,研究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关系绩效的影响。为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研究拟从关系绩效的视角出发,探讨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关系绩效的影响。

二、概念界定与假设提出

王黎萤、陈劲将共享心智模式理解为团队成员共同拥有的知识结构及态度或信念,它使得团队成员能对团队作业形成正确的解释和预期,协调各成员行为以适应团队作业和其他团队成员的需求,从而提高团队效能。本文结合研发团队特点,将共享心智模式定义为团队成员对团队任务、目标、运作规范、互动模式、态度、信念等的一致性认知,以及对团队知识结构、资源、角色等的互补性认知。

VanScorer和Momwidlo将关系绩效分为人际促进和职务奉献,认为作业绩效包括对作业的精通和有效完成作业的动机,关系绩效包括人际技能、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帮助他人完成作业的动机。Organ对OCB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它并非职务外行为,而是类似于Borman和Motowidlo提出的关系绩效行为,OCB也能够对组织的社会和心理环境提供维持和增强的作用,从而把组织公民行为和关系绩效的内涵统一起来。

本文基于共享心智模式相关理论及研发团队特点,将研发团队共享心智模式概括为两个方面,即同时具备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

对于研发团队而言,当任务式心智模式比较高时,一方面团队成员会对创造任务、目标拥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以及共同创造的态度和信念,通过目标共享、统一规范、领导信任等促进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促进团队的关系绩效;另一方面,高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能够促进团队成员将许多分散、多元的知识统一成更为系统的知识,进而促进知识更高层次的形式化;当其协作式心智模式较高时(即团队成员能够清楚地认知每个团队成员具备的知识结构、担任的任务角色),就会在无形中推动成员间的频繁接触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团队成员按照“心照不宣”的互动模式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团队的关系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a: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Hb: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对17个研发团队发放了124份问卷,收回113份,剔除填写不符合要求的14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99份。由于本文使用问卷收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因此本章首先借鉴已有量表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在确定调查对象之后进行数据收集,然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使用王黎萤(2010)的开发的量表,采用3个题项来测量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4个题项来测量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

本文采用14个题项的量表来测量组织内员工所表现出的关系绩效。

四、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文按要求发放、收集并使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信度分析

本文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测量量表的可靠性,经过SPSS分析,共享心智模式的信度系数为0.869,关系绩效的信度系数为0.854,问卷整体的信度系数为0.862,说明各个变量之间、问卷整体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二)效度分析

在KMO检验和Bartlett球性检验结果表中,KMO检验的结果是0.808,很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性检验的Sig取值为0.000,表示拒绝原假设,认为各个题项之间不是独立的。这两种分析方法同时得出了共享心智模式与关系绩效之间很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主成分列表中列出了所有的主成分,并且按特征根从大到小次序的排列。从表中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为3.928,方差贡献率为56.112%,前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3.617%,根据提取因子的条件——特征根大于1,所以提取了两个因子。

但此时得到的未旋转的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不好解释。因此,对公共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选中最大方差法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正交旋转分析结果验证自变量应分为两个维度,且两个维度之间没有交叉项,第一个维度用以测量任务型共享心智模式;第二个维度用以测量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

五、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一)相关分析

为了解释共享心智模式与关系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对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共享心智模式与关系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336,p<0.01)。二阶相关关系虽然不能证明理论假设的正确性,但却为理论假设的验证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二)回归分析

假设试图说明共享心智模式对研发团队关系绩效存在直接影响,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加入控制变量,其次再加入自变量共享心智模式,然后进行回归。由分析结果可知:回归模型的F值为12.354,显著性概率是0.001,表明回归极显著。

从回归分析结果得知,共享心智模式与团队内部关系绩效的关系数为0.125;方差分析表明,其显著性水平为0.001。由此得出,自变量共享心智模式与因变量团队内部关系绩效之间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论文假设成立。

六、结论

在以往研究中,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已被多次证明对团队创造力、团队创新绩效、团队关系绩效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再一次证明相关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在研发团队中,高任务式心智模式使得团队成员对团队任务、目标、策略、流程、准则等形成相似性认知,进而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一种默契,有利于提升团队的关系;而高协作式心智模式使得团队成员能够充分了解相互间的特长分布、拓宽团队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并通过过程协同预测其他团队成员知识互动行为并反作用于自身的行为推动研发团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由此可见,研发团队应该使团队成员明晰团队任务、职责以及通过各种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反馈等活动彼此了解,并可以通过增强共享心智模式的手段降低因知识背景、信任关系缺失、保护意识过强等因素引起的负面影响,并完善团队知识结构,进而增强团队关系绩效。然而在具体管理实践中,有很多方法或者手段可以推动团队任务式心智模式以及协作式心智模式的形成,如创建一个相互信任、宽松、合作的文化氛围,促进成员间沟通、共享;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便于团队知识可以被团队成员直接使用;团队领导也可以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例如,在执行团队任务前向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目标、规范或者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在执行任务时激发成员间互动、交流、共享、合作的意愿等。

(作者单位为山东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张国芬(1991—),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1] 王黎萤,陈劲.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以研发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J].科学学研究,2010,28(3):420-428.

[2] 刘博逸.共享领导与团队绩效:任务复杂性和互依性的调节效应[J].学术论坛,2012(6):29-32.

[3] 曹科岩,龙君伟.团队共享心智模式对团队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5):155-161.

[4] 吕晓俊.共享心智模型对团队效能的影响——以团队过程为中介变量[J].心理科学,2009,32(2):44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