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林铁路巴玉大桥岩堆工点整治

2016-04-28

四川建筑 2016年1期
关键词:加固稳定性

孙 晓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1)



拉林铁路巴玉大桥岩堆工点整治

孙晓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31)

【摘要】岩堆垮塌或滑动是高陡路堑边坡变形破坏型式,文章以大干坝中桥墩台边坡支护为实例,进行了高陡路堑边坡设计方案选择,从而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岩堆;稳定性;加固;锚索桩;锚索框架梁

岩堆是指陡峻山坡上,岩体崩坍物质经重力搬运,在山坡坡脚或平缓山坡上堆积的松散堆积体。拉林铁路巴玉大桥岩堆体位于拟建桥大里程端,该岩堆主要成分为碎石土,碎石土呈稍密状,厚0~15 m,岩堆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由于水库蓄水后水位上涨,经浸泡、冲刷或工程开挖活动等因素将导致该岩堆的工程力学性能变差,可能引起垮塌或滑动。

1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拉林铁路巴玉大桥桥区地貌属堆积高山峡谷区,桥址地区地势较平坦,地表覆盖厚层以第四系全新统碎石为主,下伏基岩为黑云花岗岩,地下水水位3 383 m,地下水无侵蚀性。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岸坡稳定性。大里程端崩坡积成因的岩堆目前处于稳定状态,由于水库蓄水水位提升后将导致岩堆工程力学性能变差,有可能会产生垮塌或滑动。

2岩堆稳定性分析

规划大古水电站百年回水位3 452.72 m,最低运行水位3 447.72 m。大古水电站蓄水后,岩堆体土石界面的力学指标为C=0 kPa,φ=32°、岩堆体内部力学指标为C=0 kPa,φ=40°。岩堆潜在滑动面见图1~图3。

图1 A-A轴滑动面

图2 D-D轴滑动面

图3 F-F轴滑动面

经对轴向断面和线路纵断面分别进行稳定性计算,综合瑞典条分法、毕晓普法、传递系数法等计算方法,得出其稳定系数(考虑大古水电站百年回水及动水压力的影响)见表1、图4~图6。

表1 岩堆稳定系数

图4 A-A轴滑动面稳定性检算

图5 D-D轴滑动面稳定性检算

图6 F-F轴滑动面稳定性检算

故应对岩堆体进行抗滑桩加固。抗滑桩设计时,采用安全系数为有震情况下K=1.15、无震情况下K=1.35时的推力和土压力的大值进行设计,由折线滑面法检算得出桩位推力为1 014 kN/m。

3岩堆加固措施

(1)于垂直于线路方向设置锚索桩。桩间距(中~中)4.0~5.0 m,1#~3#桩截面尺寸采用3.0×2.0 m的矩形截面,4#~13#桩截面尺寸采用3.5 m×2.5 m的矩形截面。桩靠承台侧边缘距承台的距离不小于2.9 m,桩长38.0~40.0 m,共设置13根桩,桩号为1#~13#。第一排锚索孔距桩顶1 m处设置,下倾角为18°;第二排锚索孔距桩顶3 m处设置,下倾角为21°。锚索桩在距离桩顶2 m、4 m处各设置1孔备用锚索孔,下倾角分别为20°、23°。5#~13#桩第三排锚索孔距桩顶5 m处设置,下倾角为24°;在距离桩顶6 m处各设置1孔备用锚索孔,下倾角分别为26°。在锚索孔及备用锚索孔位置处于桩身预埋一根φ130 mm钢管。锚索均为8束拉力型锚索,每孔锚索均用φ15.2 mm高强度低松弛全喷涂环氧树脂型的无黏结钢绞线制做,其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1 860 MPa,伸长率≤3.5%。锚索长度由锚固段、自由段和张拉段组成。锚索锚固段为花岗岩,长度为10 m,锚索总长为27.5~39.5 m(含张拉段),自由段处设置光滑套管。锚孔直径均为φ130 mm,全孔范围采用M35水泥砂浆灌注,注浆压力不小于0.6~0.8 MPa,详按“锚索桩上锚索设计图”图设计。于5#、8#锚索桩第一、二排锚索处设置四孔锚索测力计,要求锚索测力计量程不得小于1 600 kN。

(2)桩顶全坡面采用锚索框架梁内浆砌片石护坡,锚索框架梁间距4 m,正方形布置,采用C35混凝土浇筑。框架内采用厚度为0.5 m的M7.5浆砌片石封闭,边坡设置φ49 mm仰斜泄水孔,间距1.0 m,正三角形布置。锚索均为4束拉力型锚索,其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1 860 MPa,伸长率≤3.5%。锚索长度由锚固段、自由段和张拉段组成。锚索锚固段为花岗岩,长度为10 m,锚索长16.5~36.5 m,自由段长5~25 m,张拉段长1.5 m。锚索钻孔直径φ115 mm,锚孔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锚索采用φ15.2 mm高强度低松弛全喷涂环氧树脂型的无黏结钢绞线制做,单孔锚索初始设计拉力采用400 kN,每孔锚索按初始设计拉力的10%进行超张拉,锚索注浆材料选用M35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不小于0.6~0.8 MPa(图7)。

图7 岩堆加固代表性断面

4边坡变形监测

(1)岩堆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水库蓄水后水位上涨,经浸泡、冲刷或工程开挖活动等因素将导致该岩堆的工程力学性能变差,在施工过程中,故需要对岩堆体边坡进行变形监测。

(2)在2#、6#、10#桩桩顶及桩顶对应施工便道靠桩侧各布置一处位移监测桩,位移监测桩距离路肩距离为2.0 m。本工点应在就近通视条件好位置处设置照准点和置镜点。监测边坡的稳定状态为安全施工提供了指导依据(图8)。

图8 边坡变形监测代表性断面

5结束语

岩堆区滑坡是较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一旦出现应及时分析病害发生的机理,从而进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防治工程设计。采用多种工程措施共同防护,以达到一次彻底根治的目的,以保证工程结构安全和今后的运营安全。本文可作为类似边坡治理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1]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 TB10025-2006 J127-2006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S].2006.

[2]李海光. 新型支挡结构设计与工程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CECS22:200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S].

2015年12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名称(标准编号)

国标

炼钢工程设计规范(GB50439-2015)

有色金属工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1099-2015)

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GB/T51100-2015)

房地产估价规范(GB/T50291-2015)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2015)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

行标

农村火炕系统通用技术规程(JGJ/T358-2015)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交错桁架钢结构设计规程(JGJ/T329-2015)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

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350-2015)

建筑玻璃膜应用技术规程(JGJ/T351-2015)

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2015)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规范(JGJ367-2015)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U416.1+4

[作者简介]孙晓(1981~),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路基工程设计与研究工作。

[定稿日期]2015-12-18

猜你喜欢

加固稳定性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CFG桩在复合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船闸靠船墩套箱加固施工方案
东北农业大学校史博物馆改造工程结构抗震分析及调整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模糊微分方程的一致稳定性
一类离散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