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6-04-28张亚楠韩白莲
张亚楠++韩白莲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共中央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决议,是构建和谐河北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保定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较快,在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一、公关文化资金投入不足
保定市将公关文化建设列入到宣传文化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从现在来看,投入资金总额偏少,增长服务较慢。而与市级层面相比,县乡村三级的文化建设方面突入的专项资金更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地方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基层文化站和文化大院,财政拨款只能保证基本的工作运转,几乎没有设别维护和经常性活动的相关经费,不能保证创造性滴开展工作。如市区的公共充电桩,设备基本上处于闲置或破损的状态,没有后续资金的跟上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公共设施形同摆设一般。
二、公共文化设施缺乏管理,利用率低
通过对现有的公共文化场馆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多数的场馆建立起来了,后续的管理却没跟上,特别是缺乏标准化的服务方式和长效的运行维护机制。各类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着重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从数据统计上看基本上完成了建设任务,但是缺乏管理和有效的使用,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以新莲池书院为例,除了承办一些单位组织的茶艺、茶花的活动以外,大多数的民众都不知所存在。基础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的闲置或被挤占挪用问题更为突出。有的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与镇政府、办公室合在一起,老百姓很难走进去参加活动,有的文化场所虽然是独立办公,但平时并不开放,又有在上级部门检查或者领导视察工作的时候才开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少,未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也有的乡镇文化设施设备陈旧,文化活动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导致群众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基层文化人才匮乏
在市县级的文化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数量少、在编少的问题较为突出,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和业务人才队伍萎缩,在乡村一级的的情况就更为严重。全市在编的人员里,实际业务主要也是参与经济建设工作,部分村级大院和设区文化中心根本就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又村(社区)干部兼任,也仅能应付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
其次,基层文化人才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不足,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活动带头人、组织者缺乏。一些基层文化队伍仅仅靠传统的“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人,,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专业技能水平较低,服务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都成为制约公关文化发展的瓶颈。
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
城乡之间的居民公共文化生活差距较大,一方面是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闲置,另一方面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老旧破损、读书看报难得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一方面是城区居民可以享受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可以看电视、大牌、聊天等方式作为公共文化生活。
其实,保定辖区县市众多,列于河北省之最,不同县区的居民文化生活差距大。由于各县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在文化建设投入的资金力度也不尽相同,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保定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构建,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初步显现出来,但与发达地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
首先,需要各级政府把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放在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定期到图书馆、大剧院、书院等文化场馆进行调研、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不遗余力的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以硬件的全面铺开带动软件的整体升级。在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上积极宣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文化项目、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使群众入眼入心入脑,从被动响应变为主动参与、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浓厚创建氛围。
其次,要依托古城保定的自身文化优势,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保定文化特色产业,积极创建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村。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探究其悠久的历史和历史遗迹,逐渐增加其文化内涵,对其历史古迹充分保护与修缮时保持其优势,合理利用与开发,保持原有的风格风貌,凸显本地区文化实力。
最后,大力培养管理人才,对全市文化事业管理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根据年龄、学历、工作性质等要素进行分类,“量体裁衣”式的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全市文化事业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定期开展下基层、走村落等与基层近距离接触的互动式体验活动,密切同“服务对象”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好的点子、想法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中落地生根,形成多元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新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的满足和文化权益的实现,直接影响了政府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的构建。在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把握好正确的方针,做好这项工作是关系到保定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面对复杂多变的问题,应发挥其自身文化特色优势,适当调整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制定优质可靠政策,因地制宜,一视同仁,照顾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